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房建工程行业快速发展,BIM虚拟施工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这主要是由于BIM虚拟施工技术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呈现工程项目,并进行模拟施工,同时还可以优化工程管理,防止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保证整体施工质量。据此,本文主要对房建工程管理中BIM虚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于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将空间数据信息转换成三维图形,对大量数据处理具有高效性和直观性,该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可视化技术在岩体的三维建模、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及岩体结构的三维网络模拟研究中应用。从而证明了可视化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现状和施工企业等各方实际需求出发,对基于REVIT2013平台施工BIM模型的建立技术和在NAVISWORKS平台基于施工BIM模型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进行分析和应用,提出更为优化的NAVISWORKS平台建模方法。从而对BIM模型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并针对建模和应用中的相应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施工方项目管理水平和工程量的计算效率及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更多地应用于可视化展示,一直没能深入到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当中,很难直接进行岩土工程专业分析。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将岩土BIM模型转换成计算模型的渠道。通过数据转换,研究岩土工程模型计算功能实现方法,建立BIM模型与计算模型间的映射关系,来解决这一难题。考虑岩土BIM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特点,根据等效刚度法,研究计算驱动的岩土工程BIM模型的概化方法。针对岩土BIM模型的数值计算功能需求,聚焦计算网格剖分环节,基于开源TetGen程序,对BIM模型进行四面体剖分,发展面向数值计算的BIM模型网格剖分技术。进一步,建立四面体网格模型与计算模型的信息一一映射关系,实现BIM软件与岩土工程通用数值分析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和信息交换,打通了复杂岩土BIM模型向计算模型转换的关键环节。最后,通过两个工程实例验证所提出的岩土BIM模型计算功能实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加快冻结施工信息化应用,以北京地铁17号线区间联络通道冻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技术对联络通道进行三维可视化设计,建立4D施工进度模型进行实时模拟施工与输出工艺动画;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冻结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温度对比分析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IM 4D模拟可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实现进度计划三维可视化;冻结壁厚度达到设计值以上,验证BIM技术冻结质量控制的可靠性;数值模拟计算温度结果与现场实测温度数据值基于一致,证明数值模拟分析冻结温度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以二维方式表现的施工方案已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本文以BIM技术为基础,通过引入虚拟施工的概念,将BIM技术与虚拟施工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分析研究,总结了施工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优化方法。用Revit系列三维建模软件和NavisWorks模拟施工软件进行3D建模,并通过相关的信息模型从可视化协助施工和碰撞检测这两个角度进行施工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实现了施工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质体的结构复杂性、赋存环境的隐蔽性和工程作用多变性的特点,给地质信息描述和工程分析造成了许多困难。本文主要就三维岩土工程模型构造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从自然地质对象和人工对象建模两种方法进行描述,对于复杂地层中基坑开挖分析建立在三维可视化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分析中,数值模拟己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三维地质建模是刻画地质与工程实际的有力工具.将该技术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与建模效率.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模型,阐述了基于数值模拟的类三棱柱法构模原理和工程地质建模的具体过程,并结合实际说明了三维地质建模在工程地质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港口码头施工技术现状,以实际工程Ashdod港口码头项目板桩施工作为案例,应用BIM技术对港口码头板桩施工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板桩构件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了BIM模拟。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施工工况,编制了板桩构件BIM代码,为港口码头可视化施工及工期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在配合板桩施工及BIM信息管理应用中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长距离输水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效果,实现海量动态安全监测信息的高效管理,并用以辅助安全分析,提出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输水工程动态安全监测信息集成与网络可视化方法。首先,根据输水工程三维虚拟场景元素构成分析,建立输水工程三维BIM模型;然后,应用关键字段映射的方法建立BIM模型与安全监测信息间的动态耦合;最后,基于WebGL图形加载技术,使用Forge Viewer实现BIM模型的WEB显示。结合天津南水北调工程,开发了相应系统并进行应用,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工程安全监测动态信息与BIM的可视化集成,为输水工程安全分析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钻孔勘探、标准贯入、地形测量等多源异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数据预处理、立体空间集成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建筑物、钻孔、地层、地下水等空间对象的三维集成建模、真实感可视化、剖切分析及勘察成果的信息查询与更新,形成了岩土工程三维勘察报告新模式.经多个岩土工程实际项目的应用与验证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三维建模技术与可视化方法,可自动建立岩土工程场地的立体空间三维集成模型,对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三维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BIM技术对桥梁建模的复杂繁琐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Auto CAD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Vlisp语言和Open DCL工具编制自动快速建模插件,研究钢箱梁BIM模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该插件为界面友好的可视化工具,对桥梁建模时首先绘制二维构造图,以图中信息为基础进行面域拉伸和放样,从而快速构建出三维模型,为桥梁建模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的新手段和理念。为了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钢箱梁建模效率和准确度,以苏州中环北线二期工程为实例进行快速建模,实践表明,该方法所建模型能够快速准确的反应工程实例的相关参数,可推广到桥梁工程BIM建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钻孔勘探、标准贯入、地形测量等多源异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数据预处理、立体空间集成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建筑物、钻孔、地层、地下水等空间对象的三维集成建模、真实感可视化、剖切分析及勘察成果的信息查询与更新,形成了岩土工程三维勘察报告新模式.经多个岩土工程实际项目的应用与验证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三维建模技术与可视化方法,可自动建立岩土工程场地的立体空间三维集成模型,对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三维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Surpac和Phase^2耦合的采空区稳定性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数值模拟计算中复杂建模和单元剖分等前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三维地学模拟与数值模拟耦合的方法,研究了Surpac和Phase2耦合采空区围岩稳定性模拟.结合某矿山复杂空区群的实际情况,应用Surpac建立了矿山地学三维模型,将数据转换后导入Phase2软件构建了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采空区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数据转换方法将Surpac和Phase2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物探技术是在岩土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通过物探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以及条件进行较为全面的勘察,进而对各种影响因素实施整理。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地质资料以及相关的工程数据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条件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对岩土工程进行最优的设计,这样能收获更优质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基于这样的技术应用情况,该文主要分析在岩土工程勘查工作中物探技术的应用和具体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水工建筑物快速建模和计算机协同设计技术等先进技术,采用了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工三维协同设计系统。该系统由三维地质建模、水工建筑物建模、工程地质分析与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4个模块组成。地质和水工建筑物建模为工程地质分析与设计提供了三维模型,能够进行三维剖切分析、建基面分析、地下建筑物布置分析、边坡开挖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作业,为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结合海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第一批试点项目中的BIM技术应用实践,从软件与协同应用、模型深度、交付成果等方面展开了介绍,重点阐述了相关模型的建立、可视化、管廊防水方案的模拟、管廊施工工期的模拟、管廊施工的进度报告等,该项目在BIM技术的运用中强调了设计与施工环节的衔接,提高了效率,也是推进设计向施工深化的很好尝试.因此,该项目的应用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BIM设计向施工环节延伸提供很好的示范,所得结果也可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为工程建设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行业对BIM的应用集中于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较少应用于施工阶段且相关研究主要关注BIM技术的实现,较少考虑BIM实施的管理和组织过程。为了有效拓展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该文通过分析传统工程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以及BIM辅助施工管理的优势和价值,提出了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模式,构建了由模拟BIM系统和实时BIM系统组成的施工管理平台架构,并设计了2个系统的实施流程。结果表明:该文可为施工阶段BIM的深化应用提供参考,也能够为施工阶段的综合信息化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维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开发了“地下工程施工引起地层位移和建筑物变形三维预测系统”。系统中采用经验法对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层以及建筑物的变形进行预测, 采用三维规则格网模型以及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来表达三维的变形场, 并采用自适应三角网加密算法对不规则三角网进行加密, 以满足在不增加数据量的前提条件下对变形场提供高精度的刻画, 从而满足了大范围区域建模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4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建设项目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目前用于4D模拟的3D模型一般在施工前创建,4D模拟的应用局限于施工前的计划阶段。为将4D模拟的应用扩展至项目施工阶段,对4D模拟的3D模型进行研究,着重对比分析施工模型和实时施工模型,研究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模型的自动创建技术。研究发现,自动化创建的BIM实时施工模型可以动态的跟踪项目进展情况,能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减少建模工作量。提出基于BIM实时施工模型的4D模拟,是一个动态的4D模拟过程,可作为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的有效工具,能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