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由于前兆不充分,在网络E事件的影响力极易被无限放大,将严重危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是把握突发事件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已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灰色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模型,并以2009年杭州飙车案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表明,灰色层次评价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魏巍 《科技信息》2012,(34):35-35
本文分别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对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做了详细深入地分析,并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机制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网络舆情分析师”纳入职业培训序列,成为舆情行业的新兴职业。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认证和兴起,意味着国家和政府已经把网络舆情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升到极其重要的地位。网络舆情师的职业化之路将使舆情研究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与互联网时代叠加,致使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也日趋增多.为充分了解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的不利影响,选取CNKI数据库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该领域文献进行主题聚类、时空分布等可视化分析.现阶段我国学界关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舆情演化传播、监测预警和引导治理三大方面.在对其相关文献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已有研究需要改善的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传播定量研究较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动态实时监测、防范控制领域研究较少,尚未构建基于现实情景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等.提出应加强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范式转变、网络舆情风险动态监测、跨学科研究视角下的舆情引导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宾 《科技信息》2012,(3):17-17,13
针对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内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分析预警机制,构建网络舆情研判预警系统,促进高校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研判预警制度的建立与应用.为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信息挖掘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情分析是有效掌控网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Web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适用于网络舆情分析。利用Web信息挖掘,可以发现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的起源、发现网络舆情受众及其特点、研究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扩散模式以及评估舆情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1,(11):63-63
[七成] 七成涉事党政部门能回应网络监督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10月20日发布的2011年网络舆情第三季报显示,在与党政部门或官员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中,72.3%的涉事主体选择了回应质疑。这显示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论,愿意在网民监督下改进工作。但是,仍有近三成的涉事部门、官员保持沉默,不回应、不处置。在当事方回应的负面话题中,近五成涉事主体选择在“黄金24小时”回应舆论质疑,体现出相关主体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和应急效率。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别和追踪热点话题是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础。现有研究具有网络舆情事件表征不全面、对于热点话题的识别和追踪局限于语义信息等问题。该研究基于社交、内容、话题、情感4个维度构造超网络模型,并引入时间特征作为网络的连接关系,用于定量表征时序的网络舆情事件;将话题节点在超网络中的中心性及中心性变化率作为话题热度的度量指标,实现热点话题发现及演化跟踪;应用“甘肃白银马拉松”微博舆情案例对模型和指标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时序超网络模型能够清晰表征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中心性及中心性变化率指标能够准确识别和跟踪热点话题,并为实时态势研判预警、舆论引导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深入研究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概念、特征,指出了大学生网络舆情造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深刻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管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网络舆情管控的具体措施,为全面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前网络已经进入4G时代,大学生参与网络的热情日益高涨,由此引发了一些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着引导主体不明确、疏导不够、引导时效性差、引导方法单一等问题,笔者试图从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领导机制、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表达和沟通机制、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和反馈机制、提高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技巧和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2年宁波镇海PX项目事件舆情在微博上的传播为实例,通过调查问卷并结合网络舆情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突发事件中微博舆情的传播规律和作用,网民的微博传播行为特点、观点倾向性以及网络生态环境;提出了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是当前转型社会、民主社会和虚拟社会叠加作用下的产物。在社会治道变革以及多中心治理模式得以确立的背景之下,网络舆情这一社会现象也出现了新的演进趋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导了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双重向度,使其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影响。就网络舆情的产生根源来看,主要来自于社会治道变革的内在感召、反向社会情绪的释放发泄、多元网络文化的深度催化和网络社交领域的繁荣兴盛。因此,应摒弃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思维,通过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理念变革,强化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治理,完善多中心治理秩序,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再平衡等途径,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出发,科学地加以应对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面对舆情载体已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移的新形势,从网络舆情基本理论、网络舆情研究的主要技术两个方面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网络成为新媒体时代网民的主要表达途径,逐渐形成了网络舆情。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民众通过网络,围绕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表达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网络舆情以其主体的多元化、议题的广泛化、民意表达的直接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为我国政策、法律法规完善过程中的价值取舍、利益权衡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的网络舆情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展示,对网络舆情信息感知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准确地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把握群众的情绪,对舆情事件做出高效、正确的决策。利用分布式爬虫技术来抓取数据,文本分析技术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清洗,对数据仓库的舆情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实现了舆情的监测、舆情的分析和舆情报告。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网络舆情事件,能够快速准确地感知舆情信息,可以有效提升网络舆情的管控和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网络舆情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探索了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并对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以BBS为标的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探究,建立了以BBS为基础的网络舆情技术分析模型,通过BBS舆情热点事件实验,验证了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揭示了网络舆情的内在衍生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校园网络舆情也表现出新的特性。该文介绍了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发展的3个周期,以及高校在校园舆情处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在校园网络舆情宣传、引导、大数据支持分析以及规章制度方面给出了高校校园舆情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党建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责无旁贷,并且应该大力开展网络党建,积极参与到高校网络舆论场中来。在大学生网络舆情演变中,高校网络党建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引导功能、凝聚功能、意见领袖功能等,要从日常宣传教育机制、舆情协调交流机制、舆情信息汇集与反馈机制、舆情危机预警机制、舆情应急处理机制等多方面构建高校网络党建参与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这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工作者缺乏舆论意识、盲目应对舆情问题、线上与线下不匹配等问题。基于此类问题,笔者提出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培养工作者的舆情意识、舆情处理工作与现实相符合等措施,以期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信息学的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了生态要素分解,并对系统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高校网络舆情的诱因是由大学生主体和高校主体两方面共同影响。同时,从循环传播机制、组织平衡机制、净化优化机制、协同联动机制等4个方面对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优化策略,包括重视网络舆情信息资源监控、提高网络舆情主体素质、健全网络信息法制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