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东科技》2011,(9):78-79
在2010年明,从佛罗里达海岸到蒙特利湾,无数的专家小组都已经出发,他们乘坐着小艇,带着机器人,去各个不同的地点搜集各种数据,来判断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所造成的灾难的规模。这些较小的机器人现在还在墨西哥湾的各处缓缓巡游,为全美各处海洋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搜集着资料,帮助他们预测泄漏出去的原油下一步将漂向何处。  相似文献   

2.
赵可金 《世界知识》2010,(15):38-39
<正>一次生产安全事故正蔓延开来成为一场政治地震的震源,且看奥巴马政府如何应对。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海上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大量原油以每天2000桶的速度泄漏到墨西哥湾,并扩大到美国沿岸地区各州,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甚至有媒体惊  相似文献   

3.
《科技知识动漫》2009,(5):28-29
我们印象中最早的兽孩就悬名噪一时的狼孩,在那之后人们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兽孩。他们和动物生活在一起,远离了人类社会的环境,身上更多的是动物的本性。尽管后期他们被人类所收养,但身上所养成的动物本性却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数字     
英国石油公司3月2日证实,已就2010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集体诉讼与原告方达成和解协议。原告方代表超过1075人的权益,包括因为漏油事件而失业的渔民、参与油污清理致病的工人以及声称因为漏油事件而受到伤害的其他个人。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将赔偿大约78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正>由美国导演彼得·博格执导、2016年上映的灾难大片《深海浩劫》(DeepwaterHorizon)是根据发生在2010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真实事件改编。该片讲述了"深海地平线"石油钻进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在这场特大事故中历经生死劫难的故事。"深海地平线"是隶属于英国石油公司的一个近海钻井平台,2010年4月20日发生爆炸。这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汪永晨 《大自然》2011,(6):38-41
从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说起 家住美国墨西哥湾的渔民麦克和翠丝也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护水联盟的海湾护水者,他们家六代都是渔民,现有5个子女、15个孙辈。这些孩子中只有一个在休斯敦城里工作,其他人仍以打鱼为生。在休斯顿居住的是麦克的孙子,暑假里他和爷爷一起出海打鱼,但是他闻不惯船上的鱼腥味。奶奶对他说:你想一想那就是钱的味道,就会喜欢了。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08,(15):8-8
7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并希望国会采取类似措施废除相关法律禁令,以应对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局面。 美国石油矿藏丰富,但除中、西墨西哥湾和阿拉斯加沿岸部分水域外.占全美近海水域85%的大西洋、太平洋和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水域均不允许近海石油开采。  相似文献   

8.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年里,纳米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日渐深入。世界展开了一场主题为“纳米”的争夺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世界各国都不惜重金发展纳米技术,力图抢占纳米科技领域的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9.
刚刚送走了一批毕业班的学生。署假里,我整理照片时端详着毕业集体照片:这是勤学好问的班长陈圣玉,这是能歌善舞的丁小萍……当目光停留在调皮大王——王祥(化名)身上时,一股负疚感从心底里升起。  相似文献   

10.
陈开和 《世界知识》2012,(16):60-61
"水门事件一直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小说、电影中,也在儿童读物和流行乐曲中,那是我们身上刚刚愈合的伤口,依然留着稚嫩的疤痕。"——《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费舍尔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的成熟度普遍较低,大多数原油仍保留正烷烃奇偶优势,这主要与半成本-咸水环境中藻类母质生源输入技术,长20井的原油既具有正烷烃奇偶优势,又具有较低甾萜烷异构体比值,属于典型的低熟原油,从长20井低熟原油中检测到了一定量的20,30-二降藿烷,这说明源岩形成于极度厌氧的环境。此外,在原油中还发现了藿-17(21)-烯系列,这进一步揭示了原油的低熟性,其它原油虽具有正构烷烃的奇偶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一艘艘满载石油的巨型油轮,往来穿梭于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港口。奇怪的是,从船上卸下的原油并没有输往炼油厂,而是通过蛛网密集的管道以最快的速度注入海岸附近几个经过改建的地下废盐矿井之中。原来,这是在执行被称为“战略石油储备”的计划。该计划默不作声地已进行了八个多年头。迄今,这两个州的海岸地下油库已储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产的原油大多为含蜡原油,加热输送是含蜡原油的主要输送方式。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的运行中涉及若干复杂的非稳态传热问题。从管内原油传热(内部传热)和管道与外部环境的传热(外部传热)两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含蜡原油管道非稳态传热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管道在土壤中传热的影响因素,比较了其各种解析和数值解法,阐述了管道停输状态下管内含蜡原油相变传热的规律及研究方法,讨论了非稳定流动状态下管内油流的水力—热力耦合问题及求解方法,指出了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的非稳态传热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非均质地层中黏弹性稠油的驱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非均质地层中考虑弛张特性的黏弹性稠油驱替的一维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解析求解,所得结果与一般非牛顿原油的驱替进行了比较,着重分析了在非均质地层中原油弛张特性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表明: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同渗透率小层的地层内驱替黏弹性原油时,其采收率比驱替等黏度牛顿原油的要高,并且,相对采收率(水驱黏弹性原油的采收率与驱替等黏度牛顿原油的采收率之比)与地层非均质的变化呈非单调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效原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原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分离到3株高效原油降解菌,其中LSD-3在原油浓度为120mg/L的废水中,经过5d的培养,原油的降解率为69%左右.并对单菌株和混合菌种降解原油的能力做了比较,发现混合菌种比单菌株对原油具有更好的降解能力,达到75%以上.同时对混合菌种降解原油的最适条件做了研究,确定了混合菌种降解原油的最适条件为pH值7.5、矿化度7800mg/L、温度40℃、好氧、原油浓度为50~150mg/L.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现石油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开采、利用,也有百余年时间。石油,在人类现代文明社会中几乎无处不在。石油是怎么形成的?从它被人们发现以后。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学者和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早在本世纪初期,一些美国地质学家根据当时所发现的油田,断言只有在与海洋有关的沉积岩层中才有可能找到石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美国、墨西哥湾、加拿大和俄罗斯找到的大油田都证实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尤其是中东的  相似文献   

17.
《青年科学》2011,(9):21-21
除了人类以外,猴子、猩猩、大象、狗等高等动物也存在血型,甚至乌龟、青蛙身上也可以找到血型的痕迹。人类通过对动物血液的研究,发现动物的血型也很复杂。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12,(11):56
<正>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经营下的墨西哥湾油田发生泄漏事故,490万桶即7.8亿立方米的原油流入大海。而后续的清理工作仅仅成功清除了大约3%的泄漏量。一年后,总部设在伊利诺伊州的老牌石油泄漏清洁公司"艾拉斯技术小组"(Team Elastec)使用巨型凹槽圆盘设备,成功清理超出工业标准3倍的石油,赢得了温迪·施密特石油清洁X挑战赛颁发的100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刚刚迈入21世纪的门槛,新经济就作为叩响世纪之门的一种新形态,正在改变着现有社会的一切。新经济在世纪之初主要体现为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人类置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中,人类出现了生存的两重性,面临着一系列的生存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在信息化社会中对人类生存现状进行哲学反思的基础上,为这种两重性困境找寻出路。一、信息社会中形成的新型对象性关系由于信息技术产业是当前高科技产业得以充分发挥活力的核心或支柱,又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无所不在或极强的渗透力,因而使当前的信息技术革命扩散到一个前所未…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中,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却可在石油开采中发挥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科研人员将这些菌种直接注入油藏,通过菌类在其中的活动降低原油的黏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此种技术成本低,设备简单,不伤害地层,不污染环境,而且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