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机盐与有机物由于互不相溶很难反应,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可以使水相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相中的有机物经历相转移催化过程发生化学反应,这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相转移催化是一类合成技术,将固相或水相的有机或无机盐转移到有机液体中与有机可液物反应。 相转移方法应用于聚合物合成和改性。包括四部分:1.相转移催化自由基反应,丙烯酸类单体的聚合。2.冠醚用于双烯阴离子聚合和共聚合。3.相转移催化用于缩聚—聚醚的合成。4.相转化催化用于聚合物化学改性。  相似文献   

3.
以模拟焦化纯苯为研究对象,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相转移技术,探讨相转移催化(PTC)氧化法脱除焦化纯苯中噻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入TBAB改善了两相间的传质,有效增强了氧化脱硫过程的速率.于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45 min、水相中TBAB含量为0.2%、H2O2含量为16%、甲酸含量为8%、搅拌速率为400 r/min、剂苯比为3:10等操作条件下反应时,噻吩脱除率可达到89%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甲苯、氯化苄、苯乙酮、苯乙烯、环己醇5种有机物在相转移催化的条件下被碱性高锰酸钾氧化的反应进行了讨论.与传统的氧化方法进行了比较.提供了一种条件温和、简单易行的氧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介绍水相中进行的选择性氧化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实验教学设计。以过氧化氢为绿色氧化剂,在钨酸钠和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通过对1-苯基丁-3-烯-1-醇的羟基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了高烯丙基酮—1-苯基丁-3-烯-1-酮。本实验紧密结合绿色化学理念,涉及水相反应、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化学选择性等概念和薄层色谱、分子结构波谱分析等操作。对于学生多步反应有机合成综合能力、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手性相转移催化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现在发展的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氮原子多是以sp3杂化形势存在,对sp2杂化的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开发较少,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本文以(1S,2S)-1,2-二苯基乙二胺为起始原料经过5-6步反应制备sp2杂化的新型C2对称相转移催化剂Pentanidium,并以1H NMR、13C NMR和HRMS确定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7.
杂多阴离子的相转移化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杂多阴离子脱水,活化无机小分子和与配体的取代反应等方面介绍了杂多阴离子的相转移化学,并综述了相转移化学在氧合-脱氧循环以及合成新化合物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以CTMAB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_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九种α-氨基酸.通过六种相转移催化剂对正丁醛为原料合成α-氨基戊酸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TMAB为较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苯甲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己烷、苯、甲苯、正庚烷和四氯化碳在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nTAC,n=8,12,14,16)胶束溶液中的增溶量.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碳链越长,对有机物的增溶量越大,苯甲醇在R16TAC溶液中的增溶量最大,为1.125mol/L.有机物从水相到胶束相的相转移自由能与其本身的极性和RnTAC的碳氢链长有关,极性越小、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越长,增溶越容易。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亲核取代反应,包括两个部分:1.相转移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相转移催化的亲核取代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11.
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对大气灰霾的贡献是当前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 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是大气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形成SOA, 对SOA的形成和总量增加有重要的贡献. 大气中二羰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生物源(如异戊二烯)和人为源(如乙炔)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氧化. 二羰基化合物可通过气粒分配(可逆过程)形成SOA, 也可被云、雾或水相气溶胶吸收, 发生水合、聚合、氧化等反应,生成的低挥发性产物留在颗粒相中生成SOA(不可逆过程). 目前常用的二羰基化合物检测方法是利用衍生化试剂与二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衍生物, 经溶剂洗脱后再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各类可逆电极反应通式和电极图式,并针对不同化学反应,研讨了如何准确快捷地将指定化学反应设计成可逆电池.  相似文献   

13.
盐度控制的乳状液可逆转相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状液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油田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也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常见的油水存在形式。由于油包水乳状液和水包油乳状液的性质差别很大,研究乳状液的可逆转相技术对于原油开采和运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节无机盐的浓度,可以方便快捷地控制乳状液的相转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盐度控制的乳状液可逆转相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主要针对无机盐控制的表面活性剂型乳状液、Pickering乳状液、微乳液的转相和逆转相的行为、机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有的盐度控制的乳状液可逆转相技术的不足,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Ti、Zr、Bi、Mn氧化物掺杂对PbCrO4可逆热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以 Pb Cr O4 为基质材料,利用固相反应掺入 Ti、 Zr、 Bi、 Mn 的氧化物,通过热色性检测和可见反射光谱测定发现产物具有明显的可逆热色性、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低的变色温度,并对热色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 分别用氯化钠(NaCl)和醋酸钙镁(CMA)两种常见的融雪剂液浸泡和淋溶土壤, 并用Tessier连续萃取法测定土壤中Zn和Cu两种重金属各结合态质量比的变化, 考察两种融雪剂对土壤中典型重金属结合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NaCl融雪剂比CMA融雪剂对土壤重金属影响更明显, 且NaCl的浓度越高差别越大; 土壤中的Zn和Cu在融雪剂浸泡作用下都倾向于转化为可交换态, 可交换态Zn最多增加115%; 融雪剂淋溶作用对Zn结合态影响较大, 其可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Zn比蒸馏水淋溶分别降低了30%,20%; 对Cu结合态影响较小; 两种金属的有机/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受融雪剂浸泡和淋溶的影响均很小; CMA比NaCl融雪剂对环境更友好.  相似文献   

16.
乳状液可逆转相技术在油田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温度、pH、光照等因素响应的可逆乳化技术易受环境限制,盐度响应的可逆乳状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复配石油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得到了一种盐度响应性可逆乳化剂。以乳状液的析水(油)率、电导率、破乳电压、微观形态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CrCl3和Na2SiO3对乳状液类型的影响,并探究了复配比例与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显示,CrCl3可以使乳状液由O/W型转相为W/O型,Na2SiO3可以使已转相的乳状液发生逆转相;且随着石油磺酸钠复配比例的提高,乳状液在可逆转相的各个阶段的稳定性均增强,当其复配比例达到25wt%时,乳状液不再逆转相。石油磺酸钠和SDBS的复配比为4:16时形成的乳状液容易在无机盐的作用下发生可逆转相,且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组成为H4C2N^ 氮杂阳离子有烯丙基型和烯酮亚胺型两类,它们都有较强的亲电性和反应活性,通过环加成反应能导入一种含氮的杂环结构,生成新的氮杂环化合物,由于反应能在常温下进行,反应的原料容易得到,使得氮杂阳离子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应用量子化学理论及其计算方法,从理论上研究这类体系的骨架原子在不同位置时的结构及其异构体的稳定性,以及它们与含双键的分子进行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寻找其反应规律,对于在有机合成中正确认识和应用这类反应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导一个有可逆抑制作用的酶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工作是很繁杂的,原因是这类酶反应的历程较复杂,为简化此项工作,这里介绍一种能迅捷导出复杂酶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图形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逆交联聚乙烯(XLPE)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旧料。通过不可逆化学键形成的XLPE交联结构很难被破坏,导致其加热难熔融、难以循环加工,因此XLPE废旧料回收困难,再生利用率低,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逆交联技术通过在高分子中引入动态化学键形成分子链交联结构,使其在特定物理场下可以解除交联结构,从而具备可回收性和再加工性。本文综述了XLPE的传统回收方法和可逆交联高分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XLPE回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重点介绍了解离型反应和缔合交换型反应在制备动态交联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