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人死亡后,原依附其身的人格利益是否存续?如果存续,其形式为何?当这种利益遭受侵害时,如何维护?本文对与死者生前权益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健全与完善我国维护死者生前利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人格被视为人的最高价值,人格利益为人的最高利益人格之尊重为现代人权运动的目标和理念。在法律上人格具有权利主体、民事权利能力及人格利益三重含义。人格权是权利人依法所固有的,以其人格利益为标的的,为维护权利人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在我国人格权包括公民或法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自由权、名誉权、隐私权、贞操权与精神纯正权等。侵犯人格权承担民事责任需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与主观过错四个要件。对人格权的保护,是我国各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但主要是通过民法予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及涵义出发,论证了这一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与实质及法律适用的条件;提出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全面保护债权人利益特别是对银行债权保护中的具体运用和实际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4.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对于矫正失衡的公司利益关系,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体现民法的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2005年10月27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公司法的第二次修订中适时地增加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本文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解决了有些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的地位伤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的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也不能随意否定公司法人独立的地位,如果法官随意否定法人人格,就失去了公司当初设立法人独立的意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便使公司法更好的服务于市场.  相似文献   

6.
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是现代公司法立法宗旨之一。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在原有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增设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然而新《公司法》中的若干制度规定对公司债权人权益保护方面尚存在若干漏洞。本文就公司债权人的保护进行探讨,分析了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提出要从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债权人的派生诉讼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债权人对公司经营的参与方面加强债权人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日益普遍,人格权具有财产利益已是广大学者共识。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二元划分也正得到学者们的重新审视。肯定人格权同时包含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赋予人格权更多的主动性权能,并借鉴相关的域外立法经验,建立我国的人格权保护制度,这是保护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就公司债权人的保护进行探讨,分析了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提出要从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债权人的派生诉讼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债权人对公司经营的参与方面加强债权人保护。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胎儿利益遭到各种损害的案件比例逐步上升,但我国对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规定仍存在很多空白,一旦其利益遭到外界侵害,很难获得相应的法律救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模式,赋予胎儿人格使其获得民事主体身份,从而完善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相关利益人理论出发,论述了加强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目前公司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极大缺陷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的几点意见,认为应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完善破产制度、建立强制清算制度、建立债权人检查监督制度、完善外部董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诽谤死者的行为能否成立诽谤罪,各国立法不一,我国学界亦意见纷纭,分别有肯定、否定、折衷三种学说。笔者认为,诽谤死者能成立诽谤罪。首先,自然人死后其名誉权得在一定时期内存续;从犯罪客体上讲,诽谤死者的行为侵害死者名誉权、死者亲属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当成立诽谤罪。此外,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将诽谤死者的行为纳入我国《刑法》第246条诽谤罪的范畴,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李琳娜 《科技信息》2009,(28):I0043-I0043
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基本形态,以有限责任为其主要责任形式。然而有限责任的主要弊端是对债权人保护的薄弱。这种薄弱表现为:当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致使债权人利益受损时,债权人不能直接对股东提出赔偿请求,因为公司的有限责任和独立人格使公司与股东分开,庇护了股东免受债权人的追索。公司的独立人格被不当使用,公司的人格掩盖了个人的不法行为,造成了债权人的损害,因而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之间存在控制关系,使得母公司极易利用其对子公司的控制权,滥用子公司法律人格和有限责任原则,损害子公司债权人利益。本文拟分析集团公司中特殊的控制关系对有限责任原则的挑战,提出对现行公司法的一点完善建议,以寻求对子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从相关利益人理论出发,论述了加强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目前公司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极大缺陷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的几点意见,认为应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完善破产制度、建立强制清算制度、建立债权人检查监督制度、完善外部董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民法以人为本,充分关怀人的独立人格与利益。生命健康权为自然人法律人格之基础,妥善保护自然人生命健康是现代法特别是民法之首要任务,也是民法实现宪法理想之现实举措。我国民法与宪法理想尚存差距,缩减乃至消除此等差距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的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公民、法人人格利益的必要手段。因而,建立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关联交易具有正负两方面效应,不公平、不公正条件下的关联交易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面对关联交易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六种情形,我国应从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股东表决权排除、股东派生诉讼、独立董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等十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层面上,首创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一人有限公司制度等是2005年修订《公司法》后的几个主要成果,这也符合公司发展的世界潮流和趋势。但《公司法》第64条之规定,使刚刚被认可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地。在防范一人公司的法律风险上,应细化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操作规则,这既有助于司法裁判,又能够公正、平等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与合理利益诉求。故而没有必要设立一人有限公司适用"人格滥用推定"制度。  相似文献   

19.
信托财产是信托关系的基本要素,由于信托的特殊性,信托财产与传统民法的财产有很大区别,正确给信托财产定位,是信托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信托财产的特性在于其人格性,而这种人格性的赋予是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动因,尽管信托财产人格性设计对受益人的利益有偏袒,但从社会成本而言,其目的在于促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当然,对信托财产的人格性不能绝对化,由于利益平衡的需求,往往在特定情况下对信托财产予以人格否认。  相似文献   

20.
杨东升 《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74-76,89
一人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态,为防止一个公司滥用股东权利和有限责任,新《公司法》初步建立了一人公司的资本注册要求、转投资限制、财务审计、公司人格否定等制度。但是,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必须从严和明确一人公司货币出资制度,完善其法人人格否定、治理结构、信用体系以及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