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然人死亡后,原依附其身的人格利益是否存续?如果存续,其形式为何?当这种利益遭受侵害时,如何维护?本文对与死者生前权益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健全与完善我国维护死者生前利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被称为"英烈条款",性质为民法领域英烈人格利益的特殊保护规定.其诞生立足于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内涵为社会公共利益,主体与客体均有限制,请求权主体为人民检察院.死者人格利益条款内涵为私益,因此二者在具体适用时有较大不同,互相补充、互不冲突,共同构建出英烈人格利益民法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3.
主要就胎儿的民法保护中所涉及到的理论根源及立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研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从中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4.
机会利益是指期待取得具体权利、法益或具体权利、法益丧失的可能性。两大法系对“机会利益”这一法律现象研究甚少。机会利益应该成为损害赔偿的客体,它有特定的民事责任赔偿方式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日益普遍,人格权具有财产利益已是广大学者共识。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二元划分也正得到学者们的重新审视。肯定人格权同时包含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赋予人格权更多的主动性权能,并借鉴相关的域外立法经验,建立我国的人格权保护制度,这是保护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人格与人格权的历史发展,不仅表明了人格从不平等到平等的观念转变,而且反映出人格的多重含义。对人格的理解经历了以身份为基础的人格、作为主体资格的平等人格、以人自身人格为内容的人格权演变。近现代民法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积极保障人的独立人格,推动着人格权制度独立地成为民法典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农民经济利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经济利益保护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深化改革的大问题,加强农民经济利益保护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破解农民经济利益保护问题,要有整体思维和系统眼光,把农民经济利益保护当作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立法对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的不认可,诱使胎儿之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此,考察对比各国对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模式后,建议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采用总括保护主义和个别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总则编和各分则编中分别明确胎儿之民事权益,并赋予胎儿特殊民事权利能力,以能真正有效全面地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实践表明,基金违规操作大量存在,基金黑幕频发,严重损害了持有人的利益,挫伤了其投资的信心,不利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持有人利益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死亡赔偿金"作为一个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直接关系到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科学性构建的重要法律术语,在我国现行法中并没有被给予直接的说明,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对"死亡赔偿金"的各种规定更是相互间冲突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身损害赔偿司法工作及当事人权利的实现。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生命丧失的损害进行的赔偿,以此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1.
保险交易的公平是维系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由于经济、法律及社会方面的原因,保险市场中公平交易往往遭受破坏,以保险欺诈为典型的侵害保险人利益的行为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应在厘清损害保险人利益类型的基础上,从立法、司法、行政等多方面着手,构建全方位的保险人利益保护模式,以保证我国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主要分析创业板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而提出如何在我国创业板市场建立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曹险峰 《科技信息》2007,(34):290-290
人权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人权运动发展的前两个阶段中,人自身的诸多权利尚未得到真正的关注。现代人权运动要求着真正意义上的人格自由与平等,为因应此种要求,现代民法必须一体关注人的财产权与人格权。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之间存在控制关系,使得母公司极易利用其对子公司的控制权,滥用子公司法律人格和有限责任原则,损害子公司债权人利益。本文拟分析集团公司中特殊的控制关系对有限责任原则的挑战,提出对现行公司法的一点完善建议,以寻求对子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公众人物是特殊的一类人群,他们有别与一般公众原因在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多与一般公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这个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需要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众人物的人格权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仅限于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而不能够限制公众人物的生命权、健康权。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应有理有度,如果超过了限制公众人物人格权的底线,则会转化为侵犯公众人物人格权。  相似文献   

16.
诽谤死者的行为能否成立诽谤罪,各国立法不一,我国学界亦意见纷纭,分别有肯定、否定、折衷三种学说。笔者认为,诽谤死者能成立诽谤罪。首先,自然人死后其名誉权得在一定时期内存续;从犯罪客体上讲,诽谤死者的行为侵害死者名誉权、死者亲属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当成立诽谤罪。此外,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将诽谤死者的行为纳入我国《刑法》第246条诽谤罪的范畴,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方孔先生指出人格是特定的人性需求,人格权是特定的人性需求加上法律的许可。笔者从权利的概念、人格和人格权关系的角度对此加以批判,并指出人格的含义在不同的环境下应做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公司法认为,股东是公司的当然所有者,公司利益就是股东利益。随着公司法理论的发展,这一观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债权人等的利益也应该涵盖在公司利益的范围之内。在实践中,债权人的利益往往受到了侵犯,因此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就越显得重要和必要了。  相似文献   

19.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体系中较晚出现的一种。我国法律没有把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主要的人格权,只是借助司法觖释并通过保护名誉权的方式以维护公序良俗的隐私权是不完备、不周密的。我们应该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在宪法、民法典中确认隐私权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以刑法、行政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为辅助的直接保护。本文从隐私及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国外隐私权的相关立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指出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奎奥   《科技潮》2000,(3):84-85
就知识产权问题作出的决定,无不对教育、科研、信息获取乃至北南关系产生影响。兼顾知识产权保护和公众利益,已经刻不容缓。信息、通讯技术和生命科学不断发展,无论是以著作权还是以专利形式出现的知识产权项目,都在与日俱增。各种国际贸易协定以及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知识产权的发展;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