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通报》1956,1(7):88-88
著名的苏联地质学家、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功勋科学家 B.A.奥勃鲁契夫院士于1956年6月19日在莫斯科因病逝世,享年93岁。奥勃鲁契夫院士的名字是我国科学界所熟知的,他从1924年起就是中国地质学会的通讯会员。70年来,他始终不倦地从事中亚细亚、西伯利亚地质的研究,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50年前,奥勃鲁契夫院士曾来我国旅行,到过许多  相似文献   

2.
新构造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煜坚  李玶  李志义  姜义仓 《科学通报》1965,10(12):1088-1088
新构造学是1948年В.А.奥勃鲁契夫在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提出来的。作为大地构造学的一个新枝,它研究新第三纪以来(包括眼前仍在进行着)的地壳运动的规律性。由于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地学的迅速发展,它在一些国家已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现在把国内外有关新构造的研究现状作一个简略的报导。一问题的提出新构造学的问题多半是从生产斗争的实  相似文献   

3.
吴凤鸣 《科学通报》1956,1(7):89-89
符拉基米尔.阿德纳谢维奇·奥勃鲁契夫(生于1863年10月10日)——是苏联卓越的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西伯利亚和中亚细亚的研究者、科学院院士(1921年为通讯院士,1929年为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5)、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科学家(1927)。苏联地理学会名誉主席(1947)。他生于前特维尔斯克省(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加里宁省)尔热夫斯克县克列彼尼诺村。1886年,在彼得堡矿  相似文献   

4.
最初,主张黄土风成的是根据他1857年在墨西哥对黄土状岩石的研究而提出的。后来,1877年,Φ.李希霍芬出版了关于中国地质的著名著作,其中提到中国北方的黄土是通过风的作用及通过物质在广阔的草原凹地上沉淀而成。B.A.奥勃鲁切夫在中国的接踵而来的调查长久地巩固了黄土的风成起源的理论,并大大地改变了已有的李希霍芬以及其他学者的观念。B.A.奥勃鲁切夫直到现在还捍卫着黄土形成的风成学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中國黄土的研究在整个黄土問題上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可以說,当我們初次認識这些岩層時,就發生黄土的問題,並燃超了第一次的、熱烈的关于这些沉積物的成因的爭論。这些爭論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在中國黄土的研究上巳進入完全新的时期,即使它不能完全解决中國黄土的問題,那末無論如何出可以在这个問题上提出非常重要的補充和闡明。在B.A.奥勃魯切夫院士著名的著作發表之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民间艺人黄硕夫的手中,扇子成了他的名片。在一把不到巴掌大的小扇子上,桂林山水、古典美女等都能成为主角。巧用扇子做名片我给你一张我的名片,你要江山还是美人?61岁的黄硕夫一看见陌生人,便拿出自己的名片推销。从他递过来的名片袋里,一把袖珍扇藏于其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合伙人》被评论为一部励志电影,男人的青春从走出校门才开始.影片讲述了三个大学校友有关出国、创业、爱情的梦想以及三个人之间友情的分分合合.热评如潮,比如中国人的合作精神、三个典型群体的代表等.时值毕业季,很多大学生在继续读书、出国深造、工作、创业、爱情的最后选择等方面矛盾、纠结、挣扎,甚至迷失.因此,我个人认为该片最具价值的地方,是在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最深刻的思考. 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指出,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经受了双重丧失,丧失了必须做什么的本能和应该做什么的传统.因此,有时人们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做过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相似文献   

8.
典型案例:高一的日子过得很难受,很空虚。我的成绩平平,大概在班级处于中游位置。这个学期班上的同学突然一下子都开始用功了,而我一上课就开始分神,脑子里都是一些小说场景和内容。我平时也不太喜欢运动,就喜欢看韩寒的书,但是现在也不太看。因为上课经常走神,我最担心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还有什么要留恋的。我对什么都没兴趣,我都不知道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在科技、学术、文学等诸多领域,有这样一种"怪"现象:许多人长期在一个行业苦苦钻研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一些"外行"却能在自己原先陌生的领域成绩斐然。例如,日本著名科学家系川英夫从搞飞机设计改行从医,研制出"脑波诊断器"等,后来从医学部门进入宇航部门,又研制了"卡帕"、  相似文献   

10.
<正>罗蒙诺索夫虽然一生坎坷,但是他的英灵却永久地萦回于俄罗斯大地,他的科学思想也飞进了深邃的无限时空之中,与日月星辰一样闪烁着不息的光辉……1711年11月19日,濒临白海的杰尼索夫卡村村边的小木房里传出了一个婴儿坠地的第一声啼哭,那哭声响亮得几乎惊天动地。这便是日后成长为俄罗斯著名科学家的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从10岁开始,罗蒙诺索夫便协  相似文献   

11.
记者:徐先生是我国地质学知名教授,请你谈谈我国钨矿、花岗岩、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情况。徐:先谈钨矿,讲讲我自己的研究经过: 我对钨矿的研究,断断续续地差不多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我开始做钨矿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在我大学毕业(1934年)后半年。从1935年1月开始南岭钨矿工作,当时我在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做  相似文献   

12.
平生 《科学之友》2005,(6):41-41
在近日召开的“数学是什么”的少年数学论坛上,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在回答学生提问时,阐述了自己对奥校的看法。“重点学校对数学奥赛的重视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表妹还在读小学一年级,可她的作业中就有涉及鸡兔同笼的问题。”一位来自西北地区的高中生的提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自信 “自信”这一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查一下词典,上面写着:“相信自己”。但在这里,我想加上一句:“所谓自信,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确信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并积极地去利用它,而且确信任何失败都可以变为成功。” P·T·巴拿姆是一位著名的马戏团团长,一天夜里,他在熟睡中被突然叫起。原来他的马戏团正在佛罗里达进行冬季演出,却因一场大火而全部被烧光。巴拿姆坐在床上听到来人报告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4.
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你常常这样问自己,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生活中我们常常评价别人,但是,我们却说不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而有意义。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认识,就会产生一种角色混淆的感觉。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属于谁…  相似文献   

15.
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相信他们在很年青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今后生活中想做些什么事情。我很羡慕他们,但是我自己的生活却并非如此。当我在18岁考上在拉合尔的旁遮普大学时,我申请读两个系:英国文学系和化学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我获得了印度政府授予的一项奖学金去英国研究杀虫剂和杀真菌剂,于是进入了利物浦大学的化学系,我便在那里开始研究有机化学。在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很想到欧洲讲德语的地区去一段时间,结果我终于在瑞士苏黎世的联邦高等技术学校实现了这一愿望。我与普雷洛格(Vladimir Prel…  相似文献   

16.
波之恋(上)     
知力的读者朋友们,我是小e,很高兴与大家相约甘本祓老师的"硅谷新视野"版块!引力波是个什么鬼?我,小e,作为前沿科技信息的传递者,这种事当然要早知道喽!这不,看我请来了谁?著名科普作家、微波技术专家甘本祓老师,曾在美国硅谷工作20余年,科技嗅觉堪称敏锐!从本期开始,他将伴小e一起,每期在知力等待大家。结彩双节时,喜迎波娘到。爱因斯坦当媒人,丽阁是花轿。☆苦恋上百年,欢乐在春宵。美梦成真靠执著,情专才会笑。☆"丽阁"是缩写"LIGO"的近似译音  相似文献   

17.
徐智章 《科学通报》1965,10(9):794-794
超声诊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开始至今,仅有20多年。1942年Dussik最先把超声用于医学诊断,但所用的为穿透式.从观察超声衰减程度诊断脑肿瘤。1951年有几个作者同时开始使用回波反射式A型仪于临床诊断,如French、Wild等研究脑出血、脑肿瘤,Ludwig等研究胆石。1952年起,Howry首先研究超声显象,用B型或复合圆周扫描;1958年Donald、Mac Vicar与Brown等报导BP型对妇产科疾病的显象。1956年Hertz、Edler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的研究。1957年里村茂夫首先用超声多普勒仪研究心脏壁与瓣膜的运动;1959年里村茂夫又用超声多普勒法研究了血管运动。  相似文献   

18.
心理信箱     
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初中生,家在农村.爸妈务农,供我读书。现在我心里有个疙瘩,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觉得压抑,又没法解开。我总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会.只要一道题不会做,就觉得其他的也不会。一直都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会.永远都学不会。没有什么坚定的目标,也没有一丁点信心。老是不能集中精力,做事总分心,连看书都是这样.我看完一本书,却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因为我看书的时候总想其它的事。  相似文献   

19.
数学奥赛不该变数学奥校院士批评奥校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日召开的"数学是什么"的少年数学论坛上,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在回答学生提问时,阐述了自己对奥校的看法. "重点学校对数学奥赛的重视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表妹还在读小学一年级,可她的作业中就有涉及鸡兔同笼的问题."一位来自西北地区的高中生的提问,引来场下一片惊讶之声.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在意大利的一次科学艺术展览会上看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形象,引起了我去思考什么是我们实际上看到的、什么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奇幻的科学图像。这种形象出现在热那亚科学节的一个名叫《爆炸》的展览会上。像这样的标题,不能不使人联想起著名的意大利电影美学家米歇尔安杰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