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ation)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手术对其脉搏波信号的影响.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技术将一非线性、非稳态过程的原始离散数据序列分解为一组内在模态函数(IMFs),每一内在模态函数对应一种物理激励机制.通过对临床采集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手术前后的脉搏波信号分别进行分解,可得到两者的特定模态改变信息.把冠心痛患者支架置入手术前后脉搏波信号的模态分解数据和正常人脉搏波的分解数据比较可以发现,C3模态和冠心病血管堵塞与否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了支架支护阻力在全高度范围内的变化规律.以及支架在任一工作高度下的承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了扩大支架合理承载区.改善支架力学性能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学伟  张朝阳 《科技信息》2011,(17):388-388
0前言平煤天安十三矿由于煤层厚度大,井下首次使用了ZY6400--23.5/45型液压支架。ZY6400--23.5/45型液压支架吨位重,支架最低高度2.35米。目前平煤天安十三矿井下的巷道高度一般在2.5米左右,液压支架高度加平板车高发达到2.7米,因此液压支架由采面回撤出来后在巷道内无法运输,故需对液压支架进行解体后方可外运。  相似文献   

4.
根据钱营孜煤矿3212综采工作面倾角大及其他实际条件.对该工作面支架回撤方案进行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采用安全防范措施,确定了液压支架下行回撤方案的可行性。现场试验表明:液压支架采用下行回撤方案,节约了做拆除支架平台的成本.每班可减少作业人员7人.也为以后类似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角膜组织工程支架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制备了壳聚糖-胶原角膜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复合膜支架的光学性能、力学强度、结晶性、吸水率、亲水性、微观形貌及细胞亲和性,发现支架内胶原与壳聚糖两种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支架表面平滑均一,内部呈现层状有序结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具有优异的透光率和适宜的湿态力学强度.细胞培养实验中,人角膜缘上皮细胞能在支架上较好地粘附和增殖分化,显示复合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结果表明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有望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角膜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模拟综放开采覆岩及顶煤的移动规律。正常放煤过程.顶煤呈现煤壁内受压裂.支架上方破碎.支架放煤口上方成散体的规律.这一规律随工作面推进.顺的序周而复始的进行。支架承受的是上方煤体和折断部分直接顶的载荷。  相似文献   

7.
以球形和针状的羟基磷灰石(HA)粉体作基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出高孔隙率的三维网状HA生物陶瓷支架,并研究粉体形态的不同对网化HA支架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制备工艺以改善网化HA支架的力学性能,提高抗压强度.运用SEM、XRD、FTIR以及抗压测试考察了不同粉体对网状HA陶瓷支架的微观结构、相成分、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球形粉体可以显著改善浆料的性能,影响浆料在支架上的涂覆量.因此球形粉体所制备的网状HA陶瓷支架的烧结性能和抗压强度明显优于针状粉体所制备的网状HA陶瓷支架,同时保持支架的贯通性和孔隙率.  相似文献   

8.
程增兵     
传统非降解聚合物药物支架虽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率,但带来了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的风险.针对传统非降解聚合物支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新型的载药技术:无聚合物微盲孔载药支架技术,认为可能会解决非降解聚合物药物支架存在的问题.新型的无聚合物微盲孔载药技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生成微盲孔,微盲孔即为药仓,从而实现直接载药并通过微盲孔的物理性状实现药物缓释,新型无聚合物微盲孔载药支架研究成果现已开发产品,并已规模上市.  相似文献   

9.
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分解协调法.在总结优化任务分解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层次型任务分解的策略,建立了任务分解的模型,并结合数学规划的算法进行求解.实例说明所建立的任务分解模型的合理性,分枝定界算法能有效地减少搜索空间,得到较好的分解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并检测CPC—PLGA复合物,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的支架材料.方法制备CPC—PLGA复合物,筛选最佳配比并检测其性能;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CPC—PLGA复合物上并体外培养,然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CPC-30%vol%PLGA力学性能最好,抗压强度40.5MPa,弹性模量13.8Gpa;模拟体液下降解6周材料形成100~300μm相互连通孔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材料表面生长良好,并通过降解产生的孔洞内材料深部长人.结论CPC—PLGA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优良特性,适于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限制内啮合摆线转子压缩机中外转子绕内转子公转的趋势,在外转子上施加一个支撑力,对支撑力的位置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啮合摆线转子压缩机中支撑力的方向和位置完全是由几何关系决定的,而与气体力、接触力等无关,因此在对该压缩机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支撑力位置,然后再计算支撑力和接触力.该研究可为内啮合摆线转子压缩机的动力学设计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洛阳地铁1号线武汉路站半幅盖挖深基坑工程中混凝土支撑轴力异常增大,甚至远远超过设计控制值的现象,结合监测数据和施工现场实际工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引起混凝土支撑轴力增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基坑明挖侧荷载、钢支撑位置、钢支撑轴力均对混凝土支撑的轴力大小产生显著影响,造成本基坑混凝土轴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明挖侧的施工机械和运载车辆等所产生的较大荷载,因此工程中应控制基坑边的荷载值,并且在开挖过程中及时架设钢支撑和及时补充钢支撑的轴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稳定函数,给出了求解支撑结构系统临界力的计算方法,推导了不同荷载作用位置的3种双层支撑结构系统临界力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基于稳定函数的理论推导公式求出的解析解与二阶弹性分析数值解计算结果相近,误差均在3%以内;双层1~3跨带摇摆柱支撑结构系统总承载力理论值与试验值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求解支撑结构系统临界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基于稳定函数的支撑结构系统临界力计算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较高的计算精度,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北京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围护和变形监测方案,对基坑变形规律进行了现场监测研究,重点分析了基坑的水平变形、锚索内力和钢支撑轴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的深度与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对围护桩的变形、锚索内力及钢支撑的轴力影响较大。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和钢支撑的施加,围护桩的变形形态由向坑内的前倾型曲线逐渐变为弓形。围护桩的水平位移、钢支撑的轴力也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钢支撑的施加,围护桩水平位移及锚索内力都趋于稳定,说明钢支撑、围护桩和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形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保证地铁车站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工作面支架记录仪数据,从支架工作阻力频率分布、左右柱受力平衡性及初撑力与末阻力三个角度来分析浅埋煤层大采高支架的选型合理性,并分析了支架偏载与初撑力较小的原因,最终得出该支架能适应工作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轻型桥台受台背强夯振动力作用的情况 ,确定桥台的受力和支撑条件 ,建立了桥台内力和位移计算的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分析表明 ,桥台承受强夯冲击的能力与支撑条件紧密相关 ;台背水平向合力的作用点位置是沿台高及台宽变化的 ,其最大水平方向位移或挠度的截面位置与最大拉应变的截面位置不一致 ,与支撑条件及台身高度等因素有关 ;结合对轻型桥台变形和受力极限值的分析可知 ,按近似梁的理论评价桥台承受振动及冲击的能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经常出现的支座脱空现象,利用大型桥梁专用有限元软件分别模拟单支座和双支座两种支承形式下不同支座脱空位置,分析支座脱空后桥梁支座反力的变化规律及支座脱空对桥梁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支座脱空较中支座脱空对相邻支座影响大;在恒载作用下支座脱空导致相邻主梁墩顶负弯矩增大,在活载作用下主梁内力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由南非引进的200/400kN(20/40t)快速让压水压支柱的支护能力,建立了与实际运用密切相关的支柱最小初撑力、工作阻力增量及额定工作阻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水压支柱的试验及以后的推广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地铁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安全性,以广东省某地铁车站为工程实例.介绍了基坑开挖方法,利用MIDAS/GTS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不同工况下的桩身位移变化和支护轴力监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围护桩顶和桩底位移较小,围护桩的最大位移位置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而移动,最大位移位置逐渐下降,最大位移接近第三梁内支撑的顶部.模拟轴力结果显示:标准段距离盾构井约50 m内冠梁呈受拉状态.模拟和现场轴力监测数据显示:第一道标准段内支撑轴力大于盾构井内支撑轴力,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轴力最大值内支撑位置也在下移,最终出现在盾构井第三道内支撑上.  相似文献   

20.
秦佼鹏 《科技资讯》2012,(14):70-72
针对古书院矿151306工作面易于积聚能量的坚硬顶板地质条件,垮落来压时会对支架形成冲击载荷,支架需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才能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按照液压支架的选型原则进行理论计算和参数验证,最终确定选用ZZ8800/14/26D型液压支架.采用全程矿压观测方法,在151306工作面布设测线,观测支架初支撑力、末支撑力及时间平均工作阻力.结果表明,在整个工作面回采过程中,ZZ8800/14/26D型液压支架运行状况良好,能够满足支撑顶板的要求.研究成果对坚硬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选型与适应性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