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安通信类课程是公安院校各专业常设的通修课,需要相应的实验环节增强教学效果。针对公安院校现有实验环境及课程特点,确定公安通信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选择方针,设计四项贴近公安实战的实训环节,包括集群手台、集群基站、综合测试仪及公安指挥调度通信综合演练。  相似文献   

2.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调整通信原理实践环节验证性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Systemview和Matlab仿真软件、实验箱和QuartusⅡ的FPGA设计三种实验平台引入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做法为例,阐明实验设置思路:从Systemview仿真入手,建立系统框架;通过实验箱验证通信环节;结合自制Matlab通信原理GUI可视化互动平台与EDA软件完成系统创新设计部分训练。实践表明,正确合理地运用现代仿真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子通信的安全性是基于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单光子不可分割性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它遵从物理规律,是绝对安全的.近年来量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量子通信的实用化进程.文中综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几种量子编码协议、不同类型单光子源的量子通信实验,说明全球量子通信的实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挑战,展望了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声波通信的原理,掌握构建声波通信系统的方法,设计了由两台电脑及麦克风组成的声波通信系统,利用MATLAB中的发声函数在两台电脑间实现了基于声波通信的无线计算器功能。实验结果稳定可靠,声波通信系统对生产实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亚坤 《科技信息》2009,(14):348-349
将“扶乩”技术逐渐简化演变而成的“碟仙”实验与笔记本电脑和光电鼠标等工具材料结合,采用三组双盲法实验测试发现:在人体之间进行的扶乩通信实验,其结果的准确性是7.5%。在人体和计算机之间的扶乩通信实验,其光标中心定位平均误差约6厘米。在人体之间和人机之间进行的扶乩通信实验,普遍存在有误差呈进行性扩大(疲劳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Proteus仿真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其对传统单片机通信实验的改进,并以双机串行通信和多机串行通信为例介绍了该软件仿真通信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往串行通信实验仅仅为两台实验仪之间的通信。为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在充分利用实验仪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扩展了单片机串行通信实验的内容,将串行通讯实验和基本输入输出实验和A/D模数转换实验相结合,并借助Windows系统的超级终端实现人机对话,提高了实验的趣味性,进而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使实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开拓了学生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8.
高校传统上的通信实验都非常侧重于有线的窄带通信,这一状况面临着高速发展的通信理论与技术的挑战。目前,由于业务需求的拉动,无线视频通信逐渐实用化。针对这种现状,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等课程,因此,为这些课程配套的无线视频通信实验建设显得极为迫切。文章讨论了面向通信、信息专业本科无线视频通信系统实验的设计思路、实施方案及系统构成,具体介绍了两个无线多视频实验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组PC机和单片机之间通信的实验。通过串口通信方式来控制单片机外围硬件电路的工作。实验目的在于学生自主选择硬件或软件程序设计,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硬件开发工具Keil、Proteus或软件开发工具VC++,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单片机控制模块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够完成以上内容,而且在此实验平台上应用新的通信方式完成新的实验内容,实验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将CRC校验用在PC机异步串行通信中的方法,实验表明,通信数据可靠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信号监测与处理实验主要面向电子工程及信息对抗专业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电磁信号频谱及分布特性的直观认识,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文中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开设信号监测与处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设计了一种涵盖无线通信网、通信侦察及通信干扰的"信号监测与处理"综合实验本科教学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信号监测、处理及通信干扰电子实验。  相似文献   

12.
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之际,如何提高通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改革通信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加强综合实验,形成综合实验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改革要跟随通信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打破实验室界线,开放实验室,校企联合建立实验室,建立大通信网实验室思路,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实验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3.
短波MODEM 与计算机串口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介绍一种应用于收发一体半双工短波电台的短波MODEM与计算机串口通信的几种方式,并分析短波MODEM与计算机串口通信实现的方法,详细阐述其通信编程中几个关键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编制短波MODEM与计算机串口之间的通信程序可实现实际信道数据对通。这说明基于线程事件驱动方式的短波MODEM与计算机串口之间通信编程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电在不断地升级换代.而目前很多的硬件实验还基于DOS平台,有些虽然基于WINDOWS平台,但应用面向对象的语言编程实现实验仪和计算机进行通信的实验很少,这严重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的现状,加快普及面向对象的语言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该文用面向对象的语言Visual C ,对现有基于DOS的实验仪器进行编程,实现计算机和实验仪串行通信,从而解决了硬件实验在Windows平台下用面向对象的语言进行实验编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王新新  赵小明 《科技信息》2011,(21):178-180
为了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本文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设计了一个软件无线电的通信实验系统,并应用于通信专业的实验教学中。该系统是一个功能较完善的实验系统,能有效地提高通信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光孤子通信研究的20年历程及跨世纪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光孤子通信研究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它在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的光孤子通信实验系统,最后对未来光孤子通信研究发展动态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并行应用提供的信息给出群通信模式内在规律的定理和推论,从而优化消息调度.在数组分布给定和循环中数组下标为线性的情况下,首先给出通信表的周期性定理,然后进一步给出在一个周期下通信表中元素对应关系的定理和推论,即可以从通信表的一部分得到整个通信表.通过这一规律优化消息调度以避免冲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群通信比MPI-Alltoallv实现具有更好的性能.该定理和推论可以应用于不同情况下的群通信优化.  相似文献   

18.
用于两台计算机互联的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激光大气通信系统的光发射机、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以光电/电光转换为基本原理,研究用于激光大气通信的光收、发端机,重点分析了在光发射机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计算机作为系统的信源和信宿,完成了系统的实验验证,给出了实验结果波形.实验通信速率10Mbit/s,通信距离大于1km.系统可用于两台计算机的点对点互联.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了注入式激光通信机电原理图,并对工作原理作了说明,近距离通信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干扰雷达通信效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判断电磁环境下无人机的作战能力,为提高无人机作战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对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干扰雷达通信效用进行实验研究。给出理想状态下雷达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阈值判断电磁干扰中的干扰类型。对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干扰雷达通信接收机输入端信干比、干扰噪声比和信号噪声比进行计算,为雷达通信效用实验提供依据。将雷达通信抗干扰改善因子、有效抗干扰改善因子、综合测度雷达通信抗干扰能力、相对自卫距离、相对烧穿距离作为衡量雷达通信效用的指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CPLD/FPGA完成雷达通信接口设计,利用DSP回波信号实时输出,完成实验系统设计。在实验系统中,令无人机在不同等效指标位置产生干扰,依次对雷达通信接收机的输出信号比进行记录,记录各雷达通信效用衡量指标,经多次测量降低误差。结果表明:在无人机与雷达间间隔超过100 km的情况下,雷达通信效用尚可。在无人机与雷达间间隔低于100 km(包括100 km)的情况下,雷达通信效用降低。可见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干扰会降低雷达通信效用,在一定间隔下无人机作战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