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在不安意识之中穷其一生的日本近代作家中岛敦,其绝笔之作《李陵》可谓说是中岛对其不安意识的绝唱.文章拟从作品人物李陵、司马迁、苏武等人的命运这一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在《李陵》中中岛是如何向读者传达这影响其一生的不安意识. 相似文献
2.
李陵《答苏武书》被萧统系于《文选》“书”类之首。唐刘知己从史迁阙载和风格上首疑作者之伪,苏轼坐实之。近世以来,已成定论。其园有三:仍前贤之成说,伪托苏李赠答诗的波及,李陵其人为俘虏的道德判断所累。本文详考了辨析了作者伪托说理由之妄,论述李陵为《答苏武书》作者之由。司马迁曾园平议李陵其人而罹祸,兹后再元人为李陵置一辞。本文从忠孝的取舍与尴尬角度析李陵降胡之因由,并对《答苏武书》所披露的李陵的心路历程作了勾勒。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6):63-67
在汉代死节于边的文化背景中,李陵的幼稚所导致的兵败被俘自然不被时人所认可,公卿大臣媒糵其短正是这一文化观念在当时社会上的客观反映。但司马迁本于情理之真的逻辑推演,认为有国士之风的李陵不会是真正投降匈奴,李陵被俘初期的表现证明了他推断的合理性。司马迁既是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叙事者,在客观史实与叙事之相之间,可以看到司马迁追寻情理之真、逻辑之真的历史观念,这种历史观念本孔子作《春秋》当一王之法而来,旨在探究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推演历史可能的走向。从李陵事件到《史记》书写,司马迁虽看到了事件表层的史实之真,但他追求的则主要是情理之真,逻辑之真。 相似文献
4.
5.
6.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数得上的几个积极有为皇帝之一。他从上台之日起,就一直不停地在那里闹腾:任用酷吏、实施推恩法、行封禅典礼以强化君主专制;重农抑商、算缗告缗、盐铁官营以控制经济命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学校以统一人们思想;当然,他平生做的最大一桩事业,是连续39年从事反击匈奴的战争,杀得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其间又平东瓯、南越,通西南夷,成就一番赫赫功业。 相似文献
7.
8.
10.
11.
12.
13.
阿拉伯人对中亚的征服以及与中国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6):105-108
唐前期,中亚实际上属于中国的版图,唐对中亚采取羁縻统治政策.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侵入中亚,与唐朝军队发生了冲突,唐军大败,中国势力退出中亚,与阿拉伯人友好相处.研究这段历史,对我们正确认识唐朝与中亚各国及其阿拉伯帝国的关系,珍视现在与中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发展与阿拉伯世界的友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