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矿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电磁骚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矿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的产生机理和幅频特性,确定了其主瓣频率在100 MHz以内,并结合巷道中电磁波的传输特性,计算出辐射骚扰的衰减率,认为辐射骚扰不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在矿井中的主要传播方式.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了矿用电缆的集中参数电路模型,得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传导骚扰的衰减特性,结果说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能量主要是以传导方式传播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用电子设备抑制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的抗干扰措施,确定了井下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试验等级为3级.  相似文献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对矿井大巷电磁辐射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煤矿井下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对电磁辐射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频谱特性,确定了频谱分析仪的测量频率范围为3MHz~1GHz,并对现场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对煤矿井下电磁辐射环境的影响较小,矿用本质安全型电子设备对环境的电磁辐射能量较小,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防爆外壳对辐射噪声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毕婕婷 《广东科技》2008,(18):122-123
介绍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机理,提出了基于国家标准GB/T17215.211—2006和《全电子式电能表定型鉴定大纲》,GB/17626.4—1998的试验配置,试验方法和结果评估,给出了有效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以圪堆煤矿瞬变电磁法巷道超前探测为例,研究了圪堆煤矿井下试验区电阻率值与富水性关系,分析了矿井瞬变电磁法在探测迎头前方含(导)水构造中的应用,通过与矿井高密度电法的对比探测及钻探验证,说明矿井瞬变电磁法能够有效地查明掘进巷道前方含(导)水构造的分布情况,为煤矿安全掘进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井下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引起的辐射骚扰,分析了EFT/B单脉冲波形的频谱,得出其幅值频谱达到1 GHz,运用时变电流源电磁辐射理论,建立了电快速瞬变脉冲电流激励下电偶极子辐射电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仿真结果表明,辐射电磁场与峰值电流成正比,辐射电场较强,磁场较弱,场强随距离增加而迅速衰减,辐射场以近场为主. 通过井下开关投切试验,验证了投切感性负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瞬态电磁辐射骚扰.   相似文献   

6.
快速瞬变脉冲群(EFTB)试验是嵌入式系统中电磁兼容最难通过的试验之一,主要因为其上升时间快、重复频率高.为此,介绍了快速瞬变脉冲群产生的原理,IEC61000-4-4试验标准和方法,讨论了嵌入式系统中EFTB抗扰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付春  杜海宁 《科技信息》2013,(17):422-422
本文简要介绍了瞬变电磁水文探测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井下应用中的特殊性以及工作方法,分析了矿井瞬变电磁探测在矿井防治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瞬变电磁勘探方法对平朔煤矿采空区进行勘查,介绍了瞬变电磁法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并对采空区的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了采空区平面分布范围并经钻探验证。通过对瞬变电磁资料、地调资料、钻探资料综合解译,分析了平朔煤矿安太堡矿区不充水采空区瞬变电磁法呈现低电阻率异常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不能打开电气设备隔爆外壳进行直接测量,这就造成无法定量分析矿用电缆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感应耦合骚扰限值。以双指数瞬态脉冲作为骚扰源,运用电路和电磁场理论建立矿用电缆的感应耦合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矿用电缆金属护套可靠接地能够有效抑制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感应耦合骚扰,被金属护套完全包裹的电缆可以消除容性耦合骚扰。金属护套层越厚,感应耦合电压越小;电缆越长,感应耦合电压越高。缆皮终端接地电阻越小,感性耦合电压越低,屏蔽效果越好。电缆金属护套未接地时,会产生更高的感应耦合电压。巷道中与骚扰源同侧的电缆感应耦合电压比异侧的电缆感应耦合电压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下洞体,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分析了用瞬变电磁法进行洞体探测的有效性及地下洞体瞬变电磁响应的物理过程和响应特征,给出了地下洞体的数学模型以及球坐标下地下洞体在阶跃电流激励下的瞬变电磁响应表达式。利用瞬变电磁法,对某煤矿的地下采空区进行了探测,其解释结果与钻探资料吻合得很好,证明了在工程勘察中利用该方法探测地下洞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宇桥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6):77-78,92
电磁场理论是工科电类学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微波技术、光技术、雷达技术、电气技术、电子对抗等技术的基础,电磁场理论课程抽象、计算繁杂、难度大,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电磁场理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电磁场理论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白莉萍 《科技信息》2009,(17):89-89,220
电磁兼容是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我国电磁兼容技术起步较晚,随着产品与国际社会接轨,在我国电磁兼容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项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标准也在不断更新趋于完善。本文将就我国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作些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孟桂芳 《科技信息》2009,(19):53-54
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电子电器产品的失效进行系统的失效分析,以改进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电子电器产品的可靠性,促进社会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子电器产品系统级失效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化总结,以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电子电器产品失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强电磁脉冲通过线缆孔洞耦合进入电子设备屏蔽腔, 对作用范围内的电子产品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效应。针对这一问题, 采用传输线法分析各种线缆孔洞对电子设备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 并首次将其应用于某类型车辆中, 为车辆内部电子系统的防护提供了理论参考。实验结果表明, 在车辆不规则的腔体电磁脉冲情况未知的条件下, 采用矩形屏蔽腔体圆形线缆孔洞可提高车辆电子设备的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16.
抑制汽车点火系统电磁干扰的光电隔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是车内最强的电磁干扰源,也是造成大多数电控单元(electrical control unit,ECU)误动作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小点火噪声对ECU的干扰,采用光电隔离技术来实现干扰源与控制电路的电气隔离。在分析点火系统电磁干扰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光电隔离技术抑制点火系统电磁干扰的可行性,设计了抑制点火系统电磁干扰的平台实验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光电隔离电路在20~100MHz频段抑制点火噪声效果明显,在解决汽车电磁兼容问题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电磁兼容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兼容预测是实现电子设备或系统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的必要步骤.提出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电磁兼容问题进行快速预测的方法.通过选择有效的电磁干扰参数作为输入预测因子,用误差反向传播的神经网络 (back propagation,BP)构造输入预测因子与敏感设备骚扰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并用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获得的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对构造好的BP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电磁兼容快速预测模型.最后以导线间的串扰问题为预测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分析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等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主要集中在新产品研发阶段。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电子产品全寿命电磁兼容测试方法,通过建立测试模型、退化模型及验证模型,进行了加速寿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产品使用寿命期限内,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磁兼容性能逐渐变差,在某个阶段会超出电磁兼容测试标准的限值要求,进而影响到整车的电磁兼容性。该研究对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电磁兼容水平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