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阳书院以宋儒朱熹之号命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元明清均有新建,其中以清代19所最多,共分布在安徽、福建、江西、浙江等11省份,尤以福建、浙江二省各10所为最。紫阳书院的时空分布不平衡,从区域而言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较少,珠江流域则阙如;从朝代来看,清代第一,明代次之,南宋和元代年新建数最少。不同时空的紫阳书院涵盖了中国书院的主要形态,其分布不能同步反映中国书院发展基本态势。紫阳书院的时空分布是地缘认同与文化传播叠加的结果,反映了古代书院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朱熹非常重视书院教育。本文就朱熹倡导书院教育的原因,他对南宋书院的贡献,以及他对南宋及其后世书院教育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办学过程中,认真总结了自己长期教育实践经验,花费很大精力,自拟《白鹿洞书院教规》,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和国内外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朱熹和陆九渊的“白鹿洞之会”又是南宋学术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充分体现了朱熹虚怀若谷、文人相亲的大家风范,也弘扬了百家争鸣、学术讨论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4.
赫曦台     
原址在禹碑附近。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自闽来访,与张栻讲学岳麓、城南书院,晨起常登山观日出,遂命名岳麓山顶为“赫曦峰”。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知府孙存为纪念朱熹,便在山顶建造一亭,取名赫曦台。至清乾五十五年(公元  相似文献   

5.
书院具有图书馆的功用,朱熹一生丰富的书院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部辉煌的书院图书馆建设实践史.朱熹在书院图书馆的建设实践中有其独特原则:一是坚持书院与图书馆二者在功用上的一体,尤其注重图书典籍的置办;二是借助官方、民间、社会等多方背景进行书院图书馆的建设,而在学术思想上则坚持理学定位;三是因为各书院主持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使得...  相似文献   

6.
"为己之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通过在书院所从事的教育与学术活动,特别是他亲自拟定《白鹿洞书院学规》,开启了书院的传统与精神。"为己之学"作为书院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强调修身治德,追求自我德性的完善,理想人格的成就;这种传统道德教育倾向在现代社会对于培养健康个体人格、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提高道德主体修德成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消解现代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有其特别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朝苏州紫阳书院,闻名天下,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学府之一。该书院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号称天下第一清官的江苏巡抚张伯行创建,至1905年始告结束,历时几近二百年。自办学以来,“高材诸生,肄业其中”,“英才蔚起,代有其人,故声名人物,甲于海内”由于办学成绩卓著,“得人最盛”,受清朝政府的多次嘉奖。康熙皇帝授予“学道还醇”扁额;乾隆皇帝亲赐“白鹿遗规”四字及新刊十三经、二十二史各一部;同治皇帝为之亲书“通经致用”的题  相似文献   

8.
忠孝廉节堂     
书院的正厅,是古代讲学的场所,故名讲堂。左右两壁有朱熹于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来书院讲学时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每字高1.69米,宽1.22米。后人便因此把正厅取名为“忠孝廉节”堂。堂内两廊置放的“整齐严肃”四字石刻,是清乾  相似文献   

9.
百泉轩     
位于书院讲堂右侧,乃“书院绝佳之境”。朱熹、张栻曾寓居于此,“昼而燕坐,夜而棲宿”。张栻有诗云:“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清代山长罗典,在百泉轩南向空地上,凿池建亭,栽花种竹,形成书院后四景:曲涧鸣  相似文献   

10.
萍乡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仕宦之地,他在北宋庆历初年监芦溪镇税局时,袁州士人多从其游学。与江西修水、赣州、九江等周敦颐存神过化之地一样,萍乡建有纪念性质的宗濂书院,但明清及民国的地方志对宗濂书院的记载多有抵牾,甚而名称不一。从北宋时期书院规制及周敦颐仕萍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萍乡芦溪的宗濂书院不是周敦颐所建,其最初形态为濂溪祠,最迟于明正德九年易名为宗濂书院;万历年间宗濂书院易址迁建,清康熙甲寅兵乱被毁,嗣后又陆续重建,光绪年间县令顾家相改名为濂溪书院并设官课,首次赋予书院除祠祭功能外的教学功能。清末书院改章,濂溪书院更名为濂溪高等小学校,成为萍乡最早改制为小学的书院,民国时期再更名为萍乡芦溪区立小学校,解放后为萍乡芦溪小学,千年弦歌,至今不辍。  相似文献   

11.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阐述了为学之序,主要阐释了学与习的关系,强调学习要处处、时时、事事学。  相似文献   

12.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和学者、教育家陆九渊、陆九龄两兄弟,学术观点不同,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派,他们曾长期地进行过口头和书面辩论,他们的学生也有不少参加到这种辩论中去。在鹅湖寺讨论学术问题时,其辩论就相当激烈。当时的书院多为某一学派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或基地,岳麓书院及白鹿洞书院曾是朱熹讲学之所,象山是陆九渊讲学之地。但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7,(4):103-10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实行教育改革,建立新式学堂。在晚清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苏州正谊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改为苏州府中学堂,紫阳书院亦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先改为校士馆,而后又于光绪三十年(1904)改办为江苏师范学堂。从此,苏州新式中等教育全面启动,涌现了一批不求名利的教育实干家,他们致力于发展新式教育,促进了苏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苏州新式中等学堂的兴起,教会中等学校的创办等方面,采用史学研究和方志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清末民初的中等教育在苏州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4.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谪戍龙场时,于正德四年(1509)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期间,首先提出并讲授的。它把我国思想界关于知行关系的争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知行学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到了晚年,王阳明的思想进入成熟完善阶段,为了避免陷入一般认识论方面知行问题的争论,他不再提“知行合一”,而专讲“致良知”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与呈坎     
文章从三件事情上回顾了朱熹与徽州呈坎的历史渊源,对朱熹所题“呈坎双贤”作了重新诠释,对罗汝楫、罗愿等人作了重新评说。  相似文献   

16.
《朱子语类》是朱熹门人记录朱熹讲学语录汇编。疑问句是其中很有特色的言语形式,按使用者身份分为弟子使用的疑问句(作为学生身份)和朱熹使用的疑问句(作为师长身份);本文主要从"单纯式问句"和"复合式问句""两方面进行讨论弟子使用的疑问句中询问句使用的形式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宋时,朱熹弟子的勤奋好学与积极动脑的学习风范,同时也可以窥见作为"引路底人"的朱熹的教学理论具体实践例证。  相似文献   

17.
胡居仁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以传承朱子理学为己任,被誉为明初恪守朱学最醇者。他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两次担任白鹿洞书院院长,制定了影响深远的《续白鹿洞学规》。他继承了朱熹的教育思想与读书方法,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目标,要立志成圣成贤;要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读书更要躬行实践,笃志力行。胡居仁总结的读书"立志"、"渐进"、"恒心"、"践行"八字要诀,于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守仁因遭贬谪于正德三年春赴贵州龙场驿担任驿丞,至正德五年春离开龙场去江西担任庐陵县令,来去途中都经过了"沅湘"地区的常德,住在城西潮音阁(寓贤阁)。他在这里凭吊屈原,写下了《吊屈平赋》和一批体现迁谪情怀的诗文作品,从而成为湖湘屈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竖起了湖湘学术文化的一面旗帜。在王守仁及其"王学"的研究中如果忽视这一点,将难以厘清阳明思想及其"王学"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书院教育是中国历史上独特制度和文化,书院的价值内涵在于:传统书院的家国情怀、传统书院学术研究中的独立治学精神、传统书院的文化典籍收藏和传承等。智慧校园视域下书院教育价值的传承路径可以是:以现代书院拓展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空间、以网络书院再现书院讲会制度、以"未来教室"再现传统书院的切磋式学习等。  相似文献   

20.
弋阳县志敏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座落在弋阳县城东门外,而临信江,背倚葛河。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7676平方米。校舍因山而建,错落有致,游廊蜿蜒,曲径相连。校园树木葱郁,清幽宜人,具有典型的园林建筑风貌。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900余,教职工150余,专任教师121。理、化、生等教学仪器、电教和医疗设备价值约6万余元。志敏中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叠山书院。元仁宗皇庆3年(1314年)门人虞舜臣为纪念叠山(谢枋得)先生而建。历代名官远宦、文人学士来弋阳均到此瞻仰或讲学。前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同志于1962年10月来此瞻仰,题书了“叠山书院”的匾额。1989年11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叠山书院建为弋阳县高等小学堂,1913年改名为弋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