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矛盾辩证法有两个论题:(1)运动的本质就是矛盾,某物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2)存在的本质就是某物(Something)与他物(Others)的对立统一。因此Something和Others可以归纳入对立统一的概念中,从而使对立统一成为哲学本体论的基础或普遍规律。从逻辑和科学哲学的的观点看,第一个论题完全违反数学哲学的公认的点、线、面等理性抽象原则,并导致任何命题都是真的那种诡辩论。第二个论题混淆差异与对立的概念,陷入亨普尔归纳悖论,顾德曼蓝-绿悖论不能自拔。这两论题是黑格尔的致命伤。由于许多年轻教师同时教授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将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分析清楚这两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历史终结论观点,与颠倒辩证法的错误理解有关。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质上是自我意识在时间逻辑中的运动与复归,体现为一种历史辩证法;马克思对其的颠倒,既从人与物质存在的辩证结构中看到了中介性的否定关系,也从历史的连续性中理解了中介性和暂时性,因此表现为一种历史-结构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是关于人实现其自身总体性的哲学;历史的相对真理性和个体性体现了人的未完成性和个性,而人的未完成性和个性驳斥了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矛盾学说,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就黑格尔的矛盾学说本身而言,主要涉及差异、对立、矛盾三个方面。从系统的角度看,黑格尔矛盾学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把矛盾分为两极,而矛盾实际上应该是多极。二是把矛盾确立为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但推动世界的应该是合作与协同。三是没有对和谐作出充分的论述,而和谐应该是矛盾运动的目的和核心。  相似文献   

4.
矛盾辩证法的概念是由反矛盾辩证法的杜林提出的。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观点,并阐述了矛盾辩证法的由来及其基本内容。列宁和毛泽东发展了矛盾辩证法,毛泽东则是矛盾辩证法的集大成者。系统辩证法是矛盾辩证法发展的新形态。系统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相比,有两个新的特点:一是矛盾只是差异关系的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协同而不是斗争。斗争可分为消极的斗争和积极的斗争。积极的斗争必须构成这样一个链条:斗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对辩证法的研究却出现了巨大的理论分歧,形成了以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科学主义”和以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人文主义”两条研究主线,这两条主线割裂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辨证法的理论联系。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法国当代思想家莫兰的复杂性思想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这对我们如何解决当前辩证法理论研究的分歧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形的运输问题:经典运输问题“悖论”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华 《系统工程》1989,7(4):39-45
  相似文献   

7.
霍加特以文化实践思想作为文化解读的方式,对精英主义文化观和相对主义文化观进行了反思与批评,体现出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内在规定性、文化主体与文化对象之间的辩证关系。霍加特对文化内涵的解读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消解孤立、特权的文化和抵制文化的平均化和同质化,强调内在于生活的文化,并突出文化实践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号研制过程中,生产准备周期要求尽量缩短,所以生产准备工作中的拥挤与排队是新型号研制中的突出矛盾之一。以模夹具而言,当模夹具设计完毕后,立即集中于一段很短的时间在工装制造车间投入制造。由于模夹具都是一次性单件生产,所以这时工装制造车间的机工与模夹具钳工到工具室窗口借还工具的次数是相当频繁的。若车间工具保管员少,工人因等待借还工具的时间长而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若车间工具保管员多,工人借还工具不等了,但车间对工具保管员的开支多了,也不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应设置几个工具窗口才最经济合理呢?据统计,在这段时间里,工装制造车间平均每35秒就有一个机工或  相似文献   

9.
可拓数学是中国人创立的数学的新分支,它是贯穿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横断学科;从理论层面看,理论支柱有可拓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从哲学层面看,有其重要的哲学意义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拓展了哲学上变的观念,不仅考虑量变,而且还考虑质变,这是质的飞跃;从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来看,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的融合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力地解决了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符号奠基问题的核心是要设法使符号具有关联于外部世界的意义。随着过去解决方案的接连失败,该问题的框架也在反思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其中就包括“零语义承诺条件”和“错误表征条件”的提出。然而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零语义承诺条件却一直难以得到贯彻;不仅如此,尽管错误表征条件要求智能体能够自主识别并修正表征的错误,但来自外部的评估始终却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要素。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在严格的零语义承诺条件与错误表征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兼容性,有必要考虑适当放宽前者对符号奠基问题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