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基于199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公司股息率水平、股息率不稳定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股息率会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进行分红的公司、股息率较高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较低.我们还发现,股息率会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偏好,进而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股息率和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关系中同时具有正向中介效应和负向调节效应.另外,股息率不稳定会加剧股价的崩盘风险,机构持股是其影响渠道之一.本文的实证发现有助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制定更加合理的股息政策,同时也为监管层制定上市公司分红引导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融资交易既是一种买空机制,也暗含了杠杆效应.自从引入"两融"交易制度以来,融资交易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多了一种交易手段,买空机制和杠杆效应对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股票市场.此前的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存在明显的过度交易;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则是,融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在过度交易行为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使用国内某大型证券公司个人投资者的订单数据,对融资投资者的过度交易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与普通投资者相比,融资投资者的交易更为频繁,过度交易程度更为突出;2)与普通投资者相比,融资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受过度交易的损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为理性交易者提供了套利的工具,但其杠杆效应可能引致情绪交易者更多的投机行为,从而对股票的套利难度和投机程度产生双向作用,影响情绪对其股价的作用.本文以试点期融资融券标的及前四次扩容新增标的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四类股票特征组合,并利用情绪β来测度情绪对股价的影响程度,考察了各特征组合在允许融资融券交易前后的整体情绪β以及高、低情绪期情绪β的变化.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对各特征组合的整体情绪β几乎没有影响.但将市场划分为高、低情绪期后,融资融券制度显著降低了各特征组合的低情绪期情绪β,而对高情绪期情绪β大多没有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尽管本文提供了一些情绪横截面效应的证据,然而融资融券的影响并不存在明显的横截面差异.此外,本文还发现,无论是在股票被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之前还是之后的时期,各特征组合的情绪β在高、低情绪期本身就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政治关联是提高还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为此,本文以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企业政治关联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政治关联能显著降低股价未来崩盘风险,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政治关联通过政府偏袒机制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本文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因素的研究,为如何防范股价崩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社会信任氛围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氛围减少了管理层隐藏坏消息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在降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方面,内部控制与社会信任氛围起相互替代作用,社会信任氛围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在高质量内部控制公司相对较弱。本文丰富与拓展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抑制机制的研究,为我们认识社会信任氛围与内部控制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协调推进内、外部治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股价崩盘风险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充分探讨,其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呢?为此,本文首先运用数理模型和文献回顾的方法推导出股价崩盘风险对投资者财富差距的影响,据此提出理论假设;随后引入计算实验的方法构造符合中国实际的人工股票市场进行系统模拟仿真,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风险与投资者财富差距(2)显著相关;即股价崩盘风险会让信息匮乏投资者的财富受损,而对信息富裕投资者则会带来收益,且股价崩盘风险对信息富裕者财富变化的正向冲击要大于对信息匮乏者财富变化的负向冲击。本文揭示了股价崩盘风险对投资者财富的非对称影响,这种不对称既体现为方向上的不对称又体现为大小上的不对称,这是对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同时为监管机构规避股价崩盘风险和投资者保护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9年至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在风险投资网络中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公司与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公司具有共同的风投联结时,更可能发生股价崩盘风险.机制分析表明,风投网络中的股价崩盘风险主要通过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和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传染.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位置会负向调节股价崩盘风险传染效应,且在具有国有背景、内部控制水平低、未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分析师关注度高的公司中该传染效应更强.研究拓宽了我国风投网络“传染”问题的研究范畴,为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及传染效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重要的治理机制,高管和员工构成股权激励的两大激励对象.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高管股权激励的治理作用,却普遍忽略了非高管层员工.利用2007-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考察了员工股权激励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员工股权激励能够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员工股权激励可通过改善公司信息环境、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两种途径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权性质并不影响员工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文章发现的员工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治理作用,能够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维护股票市场稳定等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开放可能因为境外投资者拥有信息分析优势以及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加剧股价信息风险,然而也被广泛认为可以引进成熟投资者,改善流动性,降低投资者面临的信息风险.本文采用Yang等(2020)提出的异常特质波动率(AIV)作为股价信息风险的综合测度,利用我国“沪港通”政策推出作为政策冲击,通过双重差分法探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股价信息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整体降低了“沪港通”标的股票的信息风险,且在采用随机设计(RD)方法减少进入“沪港通”名单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沪港通”政策引入境外投资者,改进了市场流动性,带来了更多分析师覆盖,同时提高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从信息利用和信息生成两个角度降低了股价信息风险.本文研究丰富了股价信息风险文献,在实践层面上亦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供政策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个股与市场总体之间的流动性协动在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票为研究样本,利用2015年股灾期间的日交易数据,实证分析杠杆交易是否是股灾中个股产生流动性协动的驱动因素,以及个股的流动性协动是否对其股价跌幅存在显著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股灾中个股的流动性受到高杠杆股票组合流动性变动的显著影响,且杠杆交易越多的个股受到的影响越大,表明杠杆交易是股灾中个股流动性协动的重要驱动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杠杆交易越多,个股股灾中的价格跌幅越大,并且个股的流动性协动程度对股价跌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某只股票被基金持有数量变动的角度而不是某只基金持有股票数量变动的角度,对考察基金反馈交易行为的ITM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以2004年第4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所有开放式基金所持有的1134只股票为样本,检验了基金反馈交易行为的存在性并研究了它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基金存在明显的反馈交易行为,且基金反馈交易行为与股价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无论是动量交易还是反转交易,都会引发股价的剧烈波动,同时发现动量交易所引发的股价波动的幅度要小于反转交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GARCH-S模型以及时变溢出指数模型,研究了中国碳市场和股票市场行业间的崩盘风险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我们的实证结果发现:1)碳市场和行业股票的崩盘风险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且行业股票对碳市场的溢出效应更大; 2)崩盘风险溢出和波动风险溢出的程度是大体相当的; 3)新冠疫情的发生显著提高了上述风险溢出效应的程度;4)崩盘风险溢出受到投资者情绪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显著影响:投资者情绪越低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总的溢出风险也越大; 5)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在不同分位点处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6年以来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随机抽查工作为契机,构建多期DID模型,研究行政审计监管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随机抽查制度能够降低审计客户的股价崩盘风险.机制检验表明,行政审计监管通过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和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作用在非"国际四大"所和分所执业的项目中更显著,而分析师关注和机构持股比例会削弱两者关系.本文从行政审计监管视角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监管机构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和改善市场效率尚无定论.通过检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波动率和信息效率的影响,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除保险公司以外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有助于公司私有信息融入股价,使股价更加贴近基本价值, 进而提高信息效率和降低波动率.股价信息含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全体和基金的交易行为使股价反映更多的当期和未来盈余信息.整体而言, 机构投资者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和改善市场效率的作用,但保险公司在降低波动率和提高信息效率方面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计算实验的方法,基于投资者情绪,构建了引入融资融券机制前后的市场模型,从弱式有效和半强式有效两个层面研究了融资融券交易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投资者根据情绪决策;相邻的投资者情绪相互影响;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后,随着投资者交易能力的增强,其情绪更新模型也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市场从不满足弱式有效提升为弱式有效;尽管未能达到完全半强式有效,但价格对信息反应更加迅速,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融资融券交易为对象,本文分析了卖空威胁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在探讨因果关系可识别性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自选择偏误,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发现:开通融券交易带来的卖空威胁能够抑制管理者避税行为,这一抑制效果对管理者持股的公司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威胁对避税行为的抑制受公司外部环境影响.具体而言,当公司所处省份税收征管强度较低时,抑制作用更显著.后续证据显示,激进的避税行为确实能够吸引融券交易者的卖空兴趣,但并未作为融资交易者的决策依据,因而开通融资融券对管理者避税行为的抑制主要来自卖空威胁.最后,作为避税活动减少的后果,本文发现标的公司的信息不透明程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股权质押是股东在保留表决权和决策权的同时将股份进行质押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本文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质押、非财务信息披露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后发现,存在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较低,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较高。较高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可以提前发出风险预警,缓解信息不对称,并配合管理层更好的"包装"公司,以提升投资者信心、稳定投资者情绪,它部分中介了股权质押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并且该作用只在非国有样本中显著。本文以非财务信息披露为切入点,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股价波动的机制,对监管机构制定股权质押相关的信息披露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控制性股东,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控制性股东的风险转移和投资不足动机对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投资收益的边际波动为正的情形下,两种动机的抵消作用将抑制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规模间的负向关系;而在投资收益的边际波动为负的情形下,两种动机的同向作用加剧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规模间的负向关系.同时,这种负向关系还会随着控制性股东的持股比例加大而递增.  相似文献   

19.
因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普通可转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通常被归为同一门类,但对发行公司而言,它们却是两种明显不同的融资工具。本文运用单变量分析和二项log it回归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普通可转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融资选择进行研究后发现,普通可转债发行公司和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公司在财务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公司的净资产和长期负债比率较高;宏观经济周期、公司财务特征和股权结构对发行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当宏观经济上行时,规模越大、长期负债比率越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分离交易可转债。  相似文献   

20.
标的股价用混合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刻画,其中分数布朗运动的Hurst参数H满足1/2H1,用于描述股价的长记忆性,利率服从Vasicek过程,违约风险用约化方法处理,建立可转债定价模型.通过引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态度以及对效用函数的限制使得可转债的风险中性定价关系存在,基于市场均衡条件得到平均风险中性测度,利用风险中性定价原理得出可转债定价公式,及其关于Hurst参数的导数的显式表达式.结果表明Hurst参数通过影响条件股价过程的积分波动率而影响可转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