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学习型组织的复杂性管理思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圣吉认为,系统的复杂性表现为动态性复杂和细节性复杂两种,处理这两种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分别是象思维和科学思维。而系统动力学综合了这两种思维,能准确而动态地处理系统的复杂性,为人类处理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思考工具,实现了管理思维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美国圣菲研究所的宗旨和理念就是开展跨学科的复杂性研究,认为一种新型科学正在从这种跨学科综合中涌现出来。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实际上就是跨学科研究的结果,而跨学科研究也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研究进路。其中,类比、隐喻与模型是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与创新,就是在跨学科的视野下,运用隐喻与计算机模拟探索复杂系统突现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3.
系统方法论由于适应了复杂、多样、变化的认知情境,被誉为“解决当代复杂问题的钥匙”。高校学生党员底线思维培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影响因素多的复杂巨系统工程。我们要树牢系统观念,全面理解底线思维的科学内涵及其核心特征;坚持系统导向,统筹把握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底线思维能力培育的内容体系;善用系统方法,创新建构学生党员底线思维培育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4.
创新性是思维能动性的本质特征。思维的创新性是思维自组织机制的产物,这些机制主要有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协同、涨落、突变等内容。其中,开放性是创新的条件,非线性和远离平衡态是创新的内在根据,协同性是创新的基础,涨落是创新的动力,突变性是创新的关键。人们欲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力,应该从提高思维的自组织能力着手。  相似文献   

5.
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而系统复杂及系统创新的本质是系统要素之间的"差别"与"联系"的相互作用,营造了强大的信息势而产生了非平衡非线性机制。由于信息即负熵、即有序、即梯度、即势("即"表达剔除现象差别推进到本质联系的极限过程),因而,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应对复杂推进创新的有效战略就是产生更多的主体信息量、营造更大的主体信息势。  相似文献   

6.
物质运动是有力推动的,人的行动是由信息推动的,对于创新与发展来说,物质复杂系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是各种物质相互作用,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信息复杂系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是各种信息相互作用。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都是有效的,而且在不妨害他人行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协同创新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由此就必须研究信息是如何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蕴含系统思维与复杂决策方法。从系统复杂性理论入手,考察全书归并为三个方面:一是系统非线性对应要素优化、结构优化、层次优化策略;二是系统适应性对应的博弈、动态、信息策略;三是系统涌现性对应弱涌现、强涌现策略。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创造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性思维。作认为:从系统的整体性把握事物规律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要求;人们通过对要素的重组,改变对象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关系,实现认识的突破;人类创新必须通过开放获取信息,才能克服阻碍创新的障碍;创造性思维方法的非逻辑特征和随机循环作用,体现出创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系统包括科学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 ,是由创新主体、中介和客体等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系统。科技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异性存在致使彼此间的非平衡态出现 ,并通过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 ,从而产生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从创新系统自组织性出发 ,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系统自组织性要求的科技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卓武 《系统科学学报》2023,(1):126-129+136
高校众创空间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建设了众创空间,然而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来支持。体验式创新创业人才具有与传统创新创业不同的特质,他们是具有系统思维、独立自主、实践创新、灵活多变的个体。立足众创空间,深入研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现环境、理念、理论、师资、课程等问题,从体验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教育理论、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总结建设经验,提出高校众创空间要全方位从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思考,探索高校众创空间体验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信息思维的生成机制及其功能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思维生成发展于信息时代。全球性、交互性、虚拟性与开放性是信息时代的特征。作为信息时代创新思维的信息思维,对信息选择、优化过程蕴含着思维的引领等功能。今天的时代竞争,从本质上来说,亦是信息思维素质和信息思维能力的竞争。所以,不断推进信息思维诸层面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创新系统的价值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能不关涉价值。创新系统有其自身的价值,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在观念形态上呈现为创新价值观的演变,创新系统工程蕴涵着丰富的价值思维,创新工程涉及一定的价值取向。当前,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全面、和谐、整体、面向未来型的创新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思维与系统辩证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批判性思维在系统辩证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系统辩证思维形成的前提看,批判性思维是系统辩证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从系统辩证思维形成的过程看,批判性思维是系统辩证思维形成的必经环节;从系统辩证思维的实质看,批判性思维是系统辩证思维的推理进程,是对事物矛盾的分析和综合,是推理和“推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地学系统思维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学系统思维成为现代地学研究和发展重要的思维背景。从地学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 ,人们关于地球、地球科学和地学研究方法等的观点出现了新的变化 ,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体验式创业教育是顺应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基于新工科的发展前景当前各高校积极推动新工科体验式创业人才的培养,这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传统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仍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师资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相比传统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模式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阐述传统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系统思维与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相结合,使师资建设路径更为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进而促进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体验式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 ,创新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对象为一个系统存在物 ,需要人们有一种系统的全方位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创新中的作用 ,实现“哲学创新” ,就必须“创新哲学” ,推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系统思维审视理论创新的基本取向与实现程度,始终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富党、理论上强党、理念上兴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不停步,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作为开放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的系统思维创造,40年来中国共产党是以实践导向提升理论创新的效度,以传承导向增强理论创新的信度,以目标导向实现理论创新的高度,以问题导向提高理论创新的精度,以逻辑导向把握理论创新的深度,以价值导向保持理论创新的温度,以国情导向规定理论创新的限度,以历史导向增加理论创新的厚度,以时代导向加速理论创新的进度,以全球导向拓展理论创新的宽度,以需求导向增加理论创新的强度,以主体导向加大理论创新的力度,通过系统论形成理论创造的整体观,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8.
"象思维"是一种区别于概念思维的原创性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象思维"的原发创生性以及象的多层次性和广博性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思维从物态之象、意象扩展至本原之象的过程,提供了创新的实现路径。基于象思维的创新机理可以概括为:"以物态之象为起点和归属点,不同层次象之间的流动转化关系",具体体现为物态之象物态之象,物态之象意象,物态之象意象本原之象三个层面,借助"基于象思维的创新树状模型"可以对此机理进行直观描述。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经历了科技创新的他组织到自组织系统的过程,经历了从计划创新到自组织创新,指出科技创新自组织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就是信息的自组织机制。信息也就成为科技创新自组织系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因而,科技创新信息遵循的客观规律则是信息增殖进化创新原理,使得现行科技体制转变为自组织创新系统,逐步切实推进自组织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培养并建立专业化创新的科技经纪人队伍,使得科技创新信息与科技投资相结合,从而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为的思维分析和DSS中信息组织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及其支持方式是近年国内外DSS发展面临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从基于行为的思维分析角度为管理决策及计算机信息组织的改进, 提出了一套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通过将思维的行为因素和行为原则引入DSS系统, 把人这一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因素引入DSS系统设计, 为一般决策、群体决策、多原则决策等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支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手段。此外, 将矛盾作为系统运行的激励因素引入DSS系统, 这对于传统DSS设计中回避人的矛盾冲突的思想是一种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