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返利是一种典型的拉式促销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上游企业所采用。本文针对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考虑消费者对返利的敏感程度不同,通过建立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clbcrg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及制造商的返利决策。研究表明:消费者的返利敏感性对供应链中制造商的拉式促销策略存在重要影响,即仅当返利敏感型消费者对产品的估值满足一定条件时,制造商才会向消费者提供返利,且制造商对消费者进行拉式促销对其自身总是有利的。进一步的灵敏度分析发现,随着返利敏感型消费者的比例增大,会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产生正向影响;而随返利兑现率的逐渐增大,会使决策双方的利润均受损。  相似文献   

2.
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丰富并深化了商品的促销方式,返券促销近来受到众多零售商的使用和青睐。研究了零售商主导供应链中零售商实施返券促销的策略问题。通过构建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分散化供应链系统,其中零售商作为供应链系统的主导者,制造商是跟随者,研究了该供应链系统中无返券促销和零售商实施返券促销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对比得到该供应链系统最优的返券促销策略,并进一步考察了相关因素对最优决策和利润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实施返券促销能够提升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水平;返券促销时,零售商将提高促销产品的零售价格和边际利润,同时制造商将提高促销产品的批发价格。此外,在一定条件下,最优返券面值、促销产品的最优边际利润、最优零售价格和最优批发价格均与顾客感知的返券面值的最大阈值和兑换产品的平均利润率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个零售商主导的两级供应链,探讨信息不对称下的制造商返利策略,给出了博弈均衡解,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数值分析研究制造商返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渠道成员收益与返利敏感型消费者所占比例,返利兑现率和返利敏感因子密切相关;2)返利策略对供应链渠道有利,但对制造商和零售商不一定有利.文章还探讨了零售商的信息共享策略和制造商的信息预测能力对渠道成员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共享对零售商有利,但对制造商不一定有利;2)在一定条件下,制造商的信息预测能力可以使渠道成员获得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4.
自有品牌引入问题在不同权力结构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需求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综合考虑两种权力结构(零售商领导和制造商领导)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问题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自有品牌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的变化在不同权力结构下有着不同的影响.当需求信息在企业间存在差异时,供应链成员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先动优势可能会消失,零售商和制造商作为市场追随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最后,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发现,市场参与者对于信息获取能力的偏好和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在不同权力结构下也有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单制造商通过单零售商销售品牌产品的供应链中,建立制造商有权开通直销渠道与零售渠道竞争、零售商有权提供自有产品与品牌产品竞争的供应链竞争模型.在双方进行Nash定价博弈的框架下,研究了开通直销渠道和提供自有产品的条件、双方的定价策略和供应链的均衡结构问题.结果表明:当直销渠道的操作成本和自有产品的单位成本较低时,双方的竞争可以降低因双方独立决策而引起的"双边际效应"的负面影响,实现"双赢".制造商应提高顾客对直销渠道忠诚度,零售商应提高顾客对自有产品忠诚度,同时缩小两种产品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感知质量的自有品牌产品定价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零售商能否实现开发自有品牌的目的, 取决于如何对自有品牌产品的定价决策, 而产品实际质量和消费者感知质量是影响该问题的关键 因素, 据此从新的角度分别构建了只存在制造商品牌、制造商品牌和零售商自有品牌共存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研究表明: 当零售商采取绝对定价时, 其定价决策不受制造商品牌的影响, 只跟感知质量、产品成本以及消费者忠诚度有关; 当零售商采取跟随定价时, 定价差异取决于消费者对两类品牌感知质量差异和实际质量差异的共同作用, 且感知质量差异的影响幅度较大; 同时, 零售商可根据自有品牌的感知质量、消费者忠诚度及生产成本, 对制造商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决策.  相似文献   

7.
考虑促销效果不确定的供应链促销费用分摊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地促销费用的供应链联合分摊是一个现实中常见的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以前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促销效果的不确定性,而这是联合分摊的基本问题。因为不具有不确定性的促销效果会在上下游之间的均衡策略中体现出来,只有促销效果具有不确定才是联合分摊的基本前提。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简单供应链为模型,把零售商促销成功与否这一不确定性因素引入模型,并分别求解了零售商不做促销努力、零售商做促销努力但制造商不分摊促销费用以及零售商做促销努力并且制造商分摊促销费用三种均衡结果来分析讨论求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最优策略,导出了零售商做促销努力优于不做促销努力的促销成功概率范围,为零售商是否做促销努力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考虑一个零售商同时出售制造商品牌产品和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的营销渠道,这两类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竞争性。制造商与零售商分别进行广告投资促销,假设制造商广告投资对零售商品牌产品销售有负面影响,制造商广告成本信息为制造商私有信息。考虑了一个制造商-零售商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最后,对博弈的均衡解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制造商选择广告成本信息共享或私有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质量的制造商品牌相比低质量的零售商自有品牌更易遭受供应中断的现象,构建一个零售商“订购+销售”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考虑产品质量、采购成本及供应稳定的三维异质性,探究制造商品牌+自有品牌产品组合的定价与采购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品牌无法交付时,若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与两种产品均交付的情况相比,零售商通常会降低自有品牌的销售价格,采购更多的自有品牌与更少的制造商品牌从而减轻供应中断风险的负面影响.随着供应不确定性的升高,零售商对自有品牌的订购量进一步增大,可能会出现自有品牌的库存现象;有趣的是,当产品质量差异较小时,零售商会围绕制造商品牌制定销售策略,面对更高的供应中断风险反而会增加制造商品牌的订购,通过提高自有品牌的销售价格,诱导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制造商品牌.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上两种不同促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由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对供应链上的产品联合促销问题进行研究.对零售商进行产品价格补贴和促销费用分担,是制造商常用的两种联合促销策略.首先建立制造商为主导、零售商为跟随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接着对两种联合促销策略进行求解和分析,讨论相关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最后对两种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验证了两种策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随机需求下单制造商两零售商合作广告协调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虑了由单个制造商两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供应链生产销售Newsvendor型产品的合作广告问题.分析了制造商的品牌广告投入及两个竞争零售商的地方促销广告投入对每个零售商需求的影响,分别给出了分散决策和一体化决策下制造商的最优广告投入,两个竞争零售商的最优地方促销广告投入及销售期初的最优订购批量,利用利润共享契约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并从供应链各成员风险偏好的角度对渠道收益的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研究随机需求下,当零售商是风险厌恶时两种不同类型的供应链返利与惩罚契约,即基于零售商的订货量(ORP)或基于产品的实际销量(SRP)进行的返利与惩罚,并与零售商是风险中立时的情形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与传统SRP契约不同的是,如果制造商对零售商的返利与惩罚幅度太大,ORP契约下零售商会无限提高订货量而不能实现供应链协调.当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通过设计合适的契约参数,两种供应链返利与惩罚契约均可使供应链达到协调.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不同情形下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传统零售商所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运用消费者效用理论建立了带有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的双渠道需求函数,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了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对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定价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将降低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定价和利润,加剧双渠道之间的竞争,为此,进一步设计了协调机制使双渠道供应链成员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4.
在随机需求下,利用博弈论研究制造商的定价与库存策略以及网络代销平台的返利策略,证明了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给出了均衡解应满足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返利敏感系数或制造商与网络代销平台的分成比例系数逐渐增大时,网络代销平台会提高返利促销的强度,此时对博弈双方均是有利的;而当消费者的返利兑现率逐渐增大时,则会削弱返利促销的有效性,双方的期望利润均会减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制造商和零售商Nash均衡博弈等三种博弈结构下建立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和对比了不同市场力量结构对均衡回收率、批发价、零售价、渠道成员利润、渠道总利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的回收率在市场无领导者时最高, 在零售商领导的市场中最低.批发价格在制造商领导时最高, 最小的是零售商领导情形.零售价在零售商领导时最高, 最小是市场无领导者情形.消费者和整个行业均受益于无领导者的市场结构. 然而,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有动机成为领导者.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市场上存在的水平领导结构和自有品牌模仿策略,针对两个对称竞争的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市场渠道,探讨不同的领导权结构对品牌竞争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制造商而言,垂直结构上的领导权力越大,利润也越高,而在水平结构上处于追随者比水平结构上处于领导者时的利润更高;另外,在某些领导权结构下,当市场竞争一定程度地加剧,自有品牌的模仿反而会促进被模仿的品牌制造商利润增长,甚至超过未被模仿的品牌制造商利润;(2)对于零售商而言,垂直结构上领导权力越大,利润也越高,而且水平结构上存在的领导权结构会降低其利润;另外自有品牌模仿领导的制造商品牌比模仿追随地位的制造商品牌更优。  相似文献   

17.
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在此供应链系统中,零售商处于供应链的领导地位,而供应商处于追随的地位,零售商提出期权契约而供应商购买期权.在模糊环境下,单纯的供应商品牌广告和零售商的地方广告的联合广告无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为此建立了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通过共同分担供应商品牌广告和零售商地方性促销广告联合投入成本的期权契约进行协调.研究表明,联合广告投入共担的期权契约能够实现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的协调.最后,利用具体算例分析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制造商在分担线下零售商促销广告成本的同时还考虑参与网络零售平台合作广告计划的现实背景,运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中的垂直合作广告问题。以单边垂直合作广告模型为基准,分别研究了双边垂直合作广告模型和考虑线下零售商公平关切的双渠道供应链合作广告模型。研究发现:网络零售平台的成本分担并不总是促进制造商全国性广告投入水平和整体利润的提升,当网络零售平台的分担比例较大时,制造商参与网络零售平台合作广告计划也有利于线下零售商利润的提升;线下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特征会提升其促销广告的投入水平,但并不总能提升其感知公平效用;当制造商线下渠道的边际利润较大时,线下零售商过高程度的公平关切反而有利于制造商利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将消费者参考质量效应和线上渠道接受程度的影响纳入到电商供应链(ECSC),利用微分博弈理论和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研究了制造商或零售商拥有线上开辟权两种渠道结构下的制造商质量策略和零售商产品服务策略.发现:于拥有线上渠道开辟权的ECSC企业而言,其线上渠道的开设与否与消费者对线上渠道接受程度有关.数值算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1)制造商拥有线上渠道开辟权并以线上线下混合渠道销售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产品质量并激励零售商的线下服务水平,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品牌商誉.2)于企业各自利润而言,对方开辟线上渠道对自身更有利;于供应链整体而言,零售商线上线下混合的销售模式更有利于长远发展.3)提高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以线上渠道销售为主,线下服务为辅,降低消费者参考质量效应对供应链运营各方面的负向影响是企业的长久运营之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产品促销已经成为电商平台商家刺激销售和增加收益的有效手段,其中返利是平台商家广泛使用的促销策略。本文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消费者感知的返利效用的影响,利用消费者效用理论,构建了竞争商家在积分和现金返利决策下的消费者需求模型,研究了两个竞争商家在不同返利模式下的最优定价与返利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竞争商家返利促销策略的决策均衡,并且探讨了各参数对商家的定价、利润和返利促销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商家的最优定价、入驻决策与质量信誉因子、积分返利价值、消费者对积分返利的虚拟感知因子密切相关。在已知对方竞争商家返利策略时,商家只有在质量信誉因子较低、平台销售分成较高时才会选择现金返利。当竞争商家同时选择返利促销策略时,双方将达到混合纳什均衡。进一步,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