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了二自由度4WS汽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动力方程。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一系统的稳态和瞬态响应问题。在考虑横向轮胎力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下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与传统的前轮转向系统对比分析,得到采用同相位转向的4WS汽车明显有利于提高车体的行驶稳定性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WS和4WS汽车转向特性的比较,建立4WS系统的转向圆通式,分析4WS汽车转向运动的关系,并导出4WS汽车前后左右各轮转向时的速度关系.  相似文献   

3.
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的动力分析(Ⅱ)——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个四轮转向汽车系统的动力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动力方程,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一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考虑到横向轮胎力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并与传统的前轮转向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线控四轮主动转向车辆受侧向干扰和变道行驶时存在的操纵稳定性问题,基于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和改进型滑模四轮转向(4WS)控制算法,建立了4WS整车驾驶系统,并设计了双移线行驶工况对其进行实验测试.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对该整车驾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与相同参数的经典型滑模控制的4WS车辆和无控制前轮转向(FWS)车辆模型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设计的改进型滑模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实现双移线行驶工况,追踪理想横摆角速度,使质心侧偏角、车身侧倾角和侧倾角速度保持一个相对较小的值,并且对侧向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状态反馈的四轮转向汽车最优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充分发挥四轮转向技术在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对车辆转向的理想状态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理想转向模型.依据具有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理论,以车辆转向理想模型作为跟踪目标,采用基于状态反馈和前轮前馈的控制策略,对四轮转向汽车后轮转向控制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推导了后轮转角最优控制算法.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对所提出的后轮转向最优控制方法在不同侧重的权值下,分别与比例控制四轮转向汽车和传统的前轮转向汽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后轮转角最优控制器改善了车辆转向的瞬态与稳态响应特性,其瞬态响应的超调量减少,稳定时间缩短;侧向滑移的稳态值有所降低,从而提高了车辆转向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汽车动力转向器转向力矩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1世纪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和汽车产品的电子化发展,具有节省能源、结构简单紧凑等显著优点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动力转向器将是未来汽车动力转向器设计的发展方向,针对这一应用要求,根据汽车转向机构的受力分析得到的转向力矩,对影响汽车转向力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具体对与向心加速度有关的部分转向力矩的实验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解析式拟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以4轮转向(4WS)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2自由度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状态方程。并以横摆角速度和侧偏角为优化目标,设计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通过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的共同反馈,控制汽车后轮转角,实现4WS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完成了传统前轮转向汽车、零侧偏角比例控制及LQR控制的4WS汽车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控制策略,基于状态反馈的LQR优化控制能够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但不能够既将汽车的质心侧偏角降到基本为零,同时又保证横摆角速度处于理想状态。因此,汽车动力学集成控制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四轮转向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及转向特性进行动力分析,得出四轮转向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及转向灵活性均优于一般汽车.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电磁动力式压缩机是一种利用共振原理制成的压缩机,它的体积小、效率高。我们从数学、振动理论方面对它进行了一些讨论,现把空载时的初步讨论整理出来,以征求同志们的批评指正。电磁动力式压缩机以外加交流电作为能源,靠着带电导线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受到正弦扰动力而进行受迫振动。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五碘化二咪唑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合钴的水合物(C_3H_4N_2)·TP[-N(CH_3)_3]P·Co(Ⅲ)Ⅰ_5·10H_2O,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α=16.056(7),b=16.224(7),c=28.874(11),以Co~(3+)为中心的阳离子具有C_2点群对应的对称性,Co~(3+)与六个氮原子配位,其配位多面体成八面体构型,卟啉环平面垂直于C轴。  相似文献   

11.
首次采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对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群子参数 ,结果表明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按原子序数分布呈现出如下四种分布 ,即 :轻度元素分布、较轻度元素分布、较重度元素分布和重度元素分布。另外还发现群子参数的比值R2 /R1反映了中药抗癌性能的大小 ,可以作为界定同一类分布中药抗癌性能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首次采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对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群子参数,结果表明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按原子序数分布呈现出如下四种分布,即:轻度元素分布、较轻度元素分布、较重度元素分布和重度元素分布.另外还发现群子参数的比值R2/R1反映了中药抗癌性能的大小,可以作为界定同一类分布中药抗癌性能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合成某些既有对癌细胞的定位能力,本身又具有一定疗效的新型光敏剂。为此,在非水溶剂中以纯二溴血卟啉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卟啉类衍生物(Ⅰ—Ⅴ),它们的反应通式如下:合成实验的结果如表: 所合成的化合物除上述元素分析及中和当量测定外,经用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等物理方法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其结构,数据如下表:由表可知,化合物Ⅰ在Soret峰的吸收特强,摩尔消光系数较化合物Ⅱ—Ⅴ高一倍左右,这说明侧链上较小的极性基团有利于提高其光敏活性。对于化合物Ⅱ—Ⅴ的抗癌活性,将进一步进行试验。卟啉类光敏剂的制备及其研究(Ⅳ…  相似文献   

14.
以哌嗪和4-氯苯氧乙酸为原料合成了1种新型有机分子盐化合物,(C4H12N2)·(C8H6ClO3)2 (I).对化合物(I)进行红外吸收光谱、CHN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晶胞参数a=5.7575(8) ?,b=7.3157(10) ?,c=13.2038(19) ?;α=100.617(2)°,β=99.701(2)°,γ=96.682(2)°,V=532.54(13) ?3;吸收系数 μ=0.345 mm-1,计算密度Dc=1.432 Mg/m3,分子中电子数F(000)=240.对于衍射强度I>2σ(I)的2547个可观测衍射点,残差因子R1=0.0519, 权重残差因子wR2=0.1287.晶体堆积中,4个N-H…O氢键依次将两个阴离子和两个阳离子连接起来形成R4(4)(18) 环,进而形成平行于[100]轴的一维链.相邻的一维链通过C-H…π 和 π…π作用最终使化合物(I)晶体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分子间作用进行讨论,表明化合物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来自于N-H…O、氢键.通过RB3LYP/6-31G(d)方法对化合物分子轨道、mulliken电荷进行计算.Hirshfeld表面分析、前沿分子轨道分析表明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苯醌为原料,经七步反应合成下列结构的系列化合物。(其中R=n-C_3H_7,n-C_5H_(11),n-C_6H_(13),n-C_9H_(19)和n-C_(10)H_(21)) 对反-4-烷氧基环己烷羧酸的合成制定了一条新的路线;2,3-二氰基-1,4-苯二酚的合成产率比文献值提高9%左右;并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液晶性能的测定。该类化合物的熔点和澄清点较高,相变温度较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混合液晶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铜离子在4 甲氧基 2,6 二(3,5 二甲基吡唑) 1,3,5 三嗪(简称MBDT)吸附型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吸附在玻碳表面的配体与铜离子的配位作用,对Cu(Ⅱ)和Cu(Ⅰ)进行了电分析,结果表明,Cu(Ⅰ)在修饰电极上表现出比Cu(Ⅱ)高得多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改变安替比林偶氮的取代基团 ,合成出一种新的选择性试剂 2 - (4 -安替比林偶氮 )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AADMB) ,并采用薄层层析法、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鉴定 AADMB。建立以 AADMB为试剂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Pd( )。结果表明 ,在弱酸性介质中 Pd( )与 AADMB反应形成红色的配合物 ,常见金属离子均无较强的干扰 ,说明 AADMB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杂环偶氮试剂。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代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 ,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4 85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0 4× 10 4 L· m ol- 1 ·cm- 1 ,钯量在 0~ 2 5 μg/ 2 5 m l内遵守比尔定律 ,检测极限为 0 .2 μg。建立的新分析方法应用于测定活性碳及石钯渣中的微量 Pd,测定结果接近活性碳及石钯渣中 Pd的标准含量 ,回收率分别为 96 %和 95 %。  相似文献   

18.
用改进的方法合成和确证了2-苯基-2,3-二氢-1,5-苯并噻庚因-4(5H)-酮(PDBT)和2-(2-呋喃基)-2,3-二氢-1,5-苯并噻庚因-4(5H)-酮(FDBT)两个化合物,其纯度分别为99.5%和99.6%.并得到了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最强线用Hanawalt法表示.另对这两个化合物的TG和DSC曲线进行测试,并对其特征值进行指征.结果发现,两化合物在熔化时就发生了分解,其熔点测定具有程序性,就此引起不同文献报道的熔点值存在明显差异.根据GB/T617-1988对其熔点测定,给出了两化合物的熔点值:PDBT T始175.86°C,T终177.09°C;FDBT T始158.54°C,T终159.31°C.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镝(Ⅲ)-1,10-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癸二酮-[1,10](BPMPDD)-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体系的荧光性质,探讨了体系的组成比及影响体系荧光性质的多种因素,拟定了应用该体系测定Dy(Ⅲ)的新方法,在20×10-6~40×10-9mol·L-1范围内Dy(Ⅲ)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3×10-10mol·L-1.将该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微量Dy(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