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亚热带基岩海岸防护林土壤的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基岩海岩主要防护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持征,指出在3种磷酸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大于碱性,中性磷酸酶活性。3种磷酸酶与总磷酸酶活性密切相关,但以碱性磷酸酶相关性最高,中性磷酸酶次之,酸性磷酸酸最小。4类土壤酶活性自上而下均逐渐减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差异显,林龄越大活性越高,经济林受人为干扰,土壤酶活性居中低水,应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长期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肝、消化道和肌肉3种组织细胞糖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变化.对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 d不喂养食物,29~35 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 d取材,利用显微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其肝、消化道和肌肉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的量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增强,投喂后,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个过程中,它们的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泥鳅中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均与长期饥饿条件下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中的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对碱性磷酸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用金氏法测定其活性,并用Folin-酚法测定酶含量,然后筛选碱性磷酸酶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在此条件下研究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对兔肝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兔肝中碱性磷酸酶的最适pH值为9.84,最适温度为39℃。在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中甘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和天冬酰胺对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而丝氨酸对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激活作用,这说明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对酶活性抑制或激活作用与其侧链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4.
饥饿应激对泥鳅3种组织糖原,ACP和AL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饥饿应激对泥鳅肝、肠和肌肉3种组织细胞糖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变化.对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 d不喂养食物,29~35 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 d取材,利用显微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其肝、肠和肌肉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的量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增强.投喂后,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个过程中,上述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性.泥鳅中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与长期饥饿条件下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沙角衣藻-杂交水稻体系在含可溶性有效磷、磷矿石粉和无磷的三种培养基中有效磷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全磷培养基中,随着有效磷含量的减少,体系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随之升高;其中含磷矿石粉的无磷培养基中,加藻比无藻的培养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更突出;在无任何磷源的体系中,有藻的培养基碱性磷酸酶仍呈上升趋势,表明在缺磷胁迫下,藻和水稻都能产生碱性磷酸酶分解矿石磷。  相似文献   

6.
以难溶性磷做为土壤藻类沙角衣藻的唯一磷源,采用对硝基苯酚磷酸钠法和α-磷酸萘酯活性染色法,分别研究了土壤藻类对难溶性磷源转化利用时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碱性磷酸酶表达情况,发现了沙角衣藻在对难溶性磷源转化利用时其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发生了变化,并进一步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发现有新的碱性磷酸酶同功酶被诱导.这揭示沙角衣藻在利用难溶性磷源时,细胞内的代谢发生了变化,有利于促进对环境中的难溶性磷源的溶解和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冬眠期和繁殖期密点麻蜥(Tremies multidcelate)6种器官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酶带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织的酶带明显不同,且有多画带现象;6种器官组织中LDH同工酶的相对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一定收割年限后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人工恢复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了芦苇收割移出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下湖滨湿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对芦苇收割最为敏感,碱性磷酸酶次之,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两种处理下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磷在两种处理对应土层的差异性都较为显著,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极显著相关。说明芦苇收割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可能是土壤酶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生物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覆盖是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重要土壤管理措施。笔者以东台林场银杏(Ginkgo biloba L.)用材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覆盖材料(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和覆盖量(2、4和6 kg/m2玉米秸秆)对表层土壤(0~10 cm)中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覆盖材料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玉米秸秆和稻草秸秆覆盖效果较好。玉米秸秆覆盖量也显著影响了4种土壤酶的活性,总体来说覆盖量越大酶活性越强。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与一年中的气候变化有关,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提高,7月份酶活性均达到最高,而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其他3种酶相比,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10月份酶活性最大。因此,生物覆盖显著增加了银杏用材林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可用于提高银杏用材林地土壤的熟化程度和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碱性磷酸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若干探索. 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的最适pH与所用的废物有关,以磷酸苯二钠为底物时,酶的最适pH为10.3,而以β-甘油磷酸钠为底物时,则降为9.5.所得结果证实,pH对酶的影响有可逆和不可逆之分,在pH8.5—10.0范围内,pH对酶的影响是可逆的,而当pH大于10.5时,则为不可逆, 实验求得,僧帽牡蛎碱性磷酸酶对磷酸苯二钠作用的Km值为1.9×10~(-4)M,在10-50℃时.酶对磷酸苯二钠反应的“活化能”为9550卡/克分子。酶在30℃以下活性稳定,最适温度区在39℃附近;50℃保温一段时间,酶活力大大降低. 僧帽特蛎的碱性磷酸酶与从其它材料获得的碱性磷酸酶一样,可被镁离子激活:其最适激活浓度为8.33mM,但被汞离子,锌离子,氰化物和半胱氨酸强烈抑制.氟化物和钼酸盐对酶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养殖大鲵鱼尾为原料,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法提取大鲵油.在加酶量、酶解时间、pH值、温度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提取大鲵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较佳酶法水解条件为温度50℃,时间1 h,加酶量1.5%,pH值为6.所得粗大鲵油符合国家二级粗鱼油标准.粗大鲵油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4.1%,不饱和脂肪酸为62.5%,其中DHA为4.7%,EPA为4.2%.  相似文献   

12.
观察并比较了大鲵、山溪鲵和东方蝾螈储脂器官的大体形态、显微和超微结构.大鲵的脂肪体很小而脂肪小体和皮下脂肪组织发达。而且皮下脂肪的显微结构与其它动物不同;山溪鲵和东方蝾螈的脂肪体发达。而东方蝾螈的皮下脂肪退化.结合进化和行为等方面的资料,认为大鲵脂肪体属于较原始的有尾两栖动物类型;脂肪小体和无尾类尾杆骨末端的脂肪小体同源;东方蝾螈皮下脂肪的退化与其复杂的反捕行为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2002年~2006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发现3种保护区新记录: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福建掌突蟾(Leptolalax liui).保护区现有两栖类29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种为主,占总数的89.66%,其次是广布种,占总数的10.34%,无古北界种.生态类型复杂,共有5种类型.结果表明当地两栖动物多样性丰富.本文最后对保护区两栖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5个野生种群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大鲵四川、贵州、湖北、陕西及河南五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了评估。9对引物组合在5个野生种群中共扩增出50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54。多态位点比例(69.82%)、香农信息指数(0.362 9)和基因多样性指数(0.241 4)等参数均较高,显示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为丰富。AMOVA分析发现,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绝大部分位于种群内(97.94%)。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弱(Фst = 0.021,P<0.001)。根据种群间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基本依照流域进行聚类,结合化石证据,推测中国大鲵由北向南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有尾两栖类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有尾两栖类共计5种,分隶于3科,5属,即极北鲵SalamandrellakeyserlingiiDybowsky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shangchengensisFei,QuetWu巫山北鲵Ranodonshihi(Liu)大鲵Andriasdavidianus(Blanchard)和东方蝾螈Cynopsorientalis(David)1大鲵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山区;2东方蝾螈分布于南部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3商城肥鲵、巫山北鲵、极北鲵分布区狭窄,仅分布于东南部商城县大别山区;4比较我国有尾两栖类分布,我们认为南部大别山区可能是极北鲵分布的南限和商城肥鲵的发源地和分布中心。大别和桐柏山区可能是蝾螈属在国内分布的北限。  相似文献   

16.
饥饿对大鲵血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探讨了大鲵(Ardrias davidianus(Blanchard))血液学及血浆游离氨基酸的特点,及其在饥饿状态下血液学指标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浙江有尾两栖动物分类与演化的RAPD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20个随机短引物和6个随机长引物对来自3个科5个属7个种的有尾两栖动物进行RAPD分析,12个引物得到清晰的DNA扩增图谱,共计207条多态性片段。  相似文献   

18.
大鲵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电镜和光镜研究了大鲵雄性生殖系统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鲵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输出小管、泄殖腔和泄殖腔孔组成。精巢的基本结构单位为精细管。输精管管壁由粘膜、肌层和浆膜三层组成。输出小管连接精巢和输精管,管壁结构和输精管相似。  相似文献   

19.
大鲵胚胎发育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我们获得了十批大鲵受精卵及其早期发育各阶段胚胎。本文利用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大鲵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述了各主要阶段的特征。同时,指出了大鲵胚胎发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鲵嗅粘膜的形态结构。嗅上皮约厚260μm嗅细胞分为有纤毛和无纤毛两类,偶尔可见过渡类型。光镜下检查了大鲵味蕾的形态及分布,味蕾稀疏分布于内鼻孔周围及舌粘膜上皮中。其长度和直径均达100μm以上,是一般其它脊椎动物的两倍。还讨论了上述结构与动物生活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