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车辆非线性悬挂系统的随机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两自由度变刚度钢板弹簧非线性悬挂系统的振动模型,用统计线性化方法进行了随机响应计算。为验证本模型的合理性,在德国申克公司的电液伺服加载激振系统上对SY110后悬挂系统(变刚度板簧)进行了模拟振动实验。并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做了比较,从比较结果来看,用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路面不平度及车速的提高而增加,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对阻尼有极小值存在: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随着路面不平度及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赵艳影  黄小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794-11802
本文对两自由度高速列车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垂向振动进行研究,考虑了二系悬挂中的刚度三次非线性。采用模态设解法、多尺度法得到了振动系统的二次近似解析解及振动系统的平均方程。振动系统的二阶模态振幅远远大于一阶模态的振幅,重点讨论了外激励频率趋近振动系统二阶模态频率时的振动控制情况。对线性系统的时滞反馈控制表明,存下一个最佳的反馈增益系数,无论时滞量如何取值,当反馈增益系数取得该值时,车体的振幅达到最小。对非线性时滞反馈控制,针对某一反馈增益系数,存在时滞的某些减振区间,当时滞量在该区间取值时能够抑制车体的振动。并且存在一些时滞的最佳值,车体的振幅达到最小。研究结果表明,能够利用时滞反馈控制改善悬挂系统的振动特性,达到抑制车体振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般情况下双弹簧振子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该方程为一非线性方程组,表明此时振子的运动会出现复杂的结构特征.理论分析表明,在小振幅振动的情形下,当系统纵向振动频率和横向振动频率之比为2时,自由振动的双弹簧振子系统存在内共振现象,数值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两类非线性弹簧运动的相圈,得出结论:对于硬弹簧,路线是闭合的;对于软弹簧。能量存在一个临界值,能量小于此临界值时路线闭合,能量大于此临界值时路线不闭合,是波状路线.利用线化和校正法求出两类非线性弹簧振动的周期.  相似文献   

5.
履带车辆非线性悬挂系统的ADAMS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元件特性,将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简化为非线性八自由度半车模型,并给出了应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的方法.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履带对路面激励的影响,并给出了路面时域输入的构造方法和软件实现.对常用车速和典型路面的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几何非线性,并能够对负重轮离地情况正确模拟.基于此模型,应用ADAMS的优化功能,可以得到履带车辆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最优悬挂阻尼和刚度系数.  相似文献   

6.
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弹簧振子非线性振动方程,应用第一类完全椭圆积分求出了非线性弹簧振子周期的精确解;应用迭代法求出了弹簧振子周期的近似解. 利用MAPLE 9.5计算机绘图,分别作出了周期精确解随振幅、弹簧原长、质量和劲度系数的变化曲线,并将Tex和Tapp进行了比较. 所得结论为周期与弹簧原长成正比,与振幅成反比;利用迭代法所求得的近似解与精确解比较,具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位荷载法求解圆弧支撑臂渐硬性钢板弹簧,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变撑臂渐硬性钢板弹簧的可行性和优点,并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列车的横向平稳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天棚原理的列车横向半主动悬挂系统,并建立了半主动悬挂非线性神经网络控制模型,设计了神经辨识器和控制器.仿真计算和实测结果显示:与不施加控制时相比,半主动悬挂系统采用神经网络控制时车体的横向加速度峰值明显下降,横向平稳性明显改善,横向平稳性指标(彤值)在仿真和实测状况下分别改善了9.04%和15.9%.  相似文献   

9.
计及弹簧质量的弹簧振子的振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以往对其频率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固有模态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系统振动的解即模态表达式进行讨论,得到系统的固有模态是正交的,而且这种正交性从物理角度和数学角度均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以某工程车用油气弹簧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油液的可压缩性、刚度的非线性及活塞与液压缸壁之间的动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油气弹簧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激振频率和幅值的油气弹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曲线与试验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油气弹簧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基于建立的油气弹簧数学模型,分别对油气弹簧的刚度频率特性、不同速度时的阻尼特性以及不同流量时阻尼阀进出口处的压力差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车辆减振器动力系统实验数据序列混沌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位随机化产生替代数据的方法对减振器动力系统台架实验和实车实验的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结果表明,具有异常响声的减振器实测数据序列出现混沌现象,而性能良好的减振器实测数据序列没有出现混沌现象.减振器动力系统中产生混沌现象对该系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为减振器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速度特性图、示功图是车辆减振器的重要动力特性参数,本文设计了一种机械式速度试验机.为克服传统的机械式试验机磨损快、滑块质量过大的缺点,设计了特殊的润滑与密封装置;同时广泛采用弹性铰链以消除联结间隙,大大降低了噪声.本机还设计了慢速装置(0.05m/s)以测量滑动摩擦力. 用本试验机对三轮汽车减振器进行实测,结果表明本系统测量可靠,操作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个混合模式电流变减振器,建立了相应的电流变减振器阻尼力数学模型。在l/4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电流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对车辆半主动悬架进行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设计了一个最优输出调节器。确定了最优控制的目标函数和加权矩阵。用龙格—库塔法解出了最优控制的反馈矩阵。仿真结果表明:最优控制能有效的降低车身加速度,提高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设计的电流变减振器结构合理,能满足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的需要,电场强度小于3kV/mm;整个控制系统易于实现,能耗低,响应速度快,可用于半主动悬架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环境振动对超精密加工的精度有很大影响。在超精密加工中,减小机床位置振动的幅值非常重要,动态减振器能够起到衰减外界振动振幅的作用。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模态分析理论的动态减振器的设计方法,较为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 ,属于可控流体 它能在强磁场作用下从牛顿流体变为有较高屈服应力的粘塑流体 ,这种变化连续可逆且迅速 ,用其制成的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和阻尼可连续调节等优点 利用非牛顿粘性流体模型和宾汉流体模型 ,设计基于流动模式的汽车用磁流变减振器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其力学性能并进行试验验证 结果表明磁流变减振器可实现阻尼无级可调 ,将其用于汽车悬架系统 ,可改善行驶的平顺性 ,获得良好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车辆滑柱式减振器活塞杆侧向受力分析及应力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轿车后悬架系统力学建模,推导了双筒减振器在车轮平面和车轴平面内的受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试验数据和实验参数对后悬架进行受力分析,从试验和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减振器出现偏摩现象的原因有;车辆装配后,减振器活塞杆不严格垂直而产生附加动载荷;道路不平和车速较高时,冲击过大而使减振器活塞杆产生突加弯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后者是导致减振器出现偏摩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车辆减振器噪声诊断的双谱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声正常与异常的车辆减振器振动信号具有不同的高斯性和对称性特征.以双谱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并计算了不同振动信号的选择双谱.采用选择双谱来提取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通过马氏距离判别法来实现对车辆减振器异常噪声诊断.诊断结果与实际相符,从而验证了双谱分析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进一步了解减振器异响发生机理,寻求异响控制具有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邱显焱  汤迎红 《科技信息》2012,(27):2+128-2,128
本文研究了附加动力吸振器的扬矿子系统在深海采矿作业中的纵向振动状况,运用Galerkin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扬矿子系统中的泵和中间舱的振幅及纵向应力,为下一步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减振器是车辆悬架的主要阻尼元件。减振器的外特性由示功图p=f(s)和速度特性p=f(υ)表示。正常示功图应当完整、圆滑、丰满、无畸变;复原阻尼力大于压缩阻尼力;最大阻尼力要符合设计目标,才能满足车辆行驶安全性和平顺性的要求。双筒液压减振器存在临界速度低和易产生气泡的缺点,导致发生外特性畸变。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由于在贮油腔内有预充气,在工作过程中有一定的背压,从而能有效地消除外特性畸变。对所研制的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测试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性能,其制造要求有准确的充气和严格的密封工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一种新型汽车扭转阻尼减振器的过流方式(阻尼孔的形状及分布位置和间隙)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2种设计思路综合考虑以阻尼孔为主但含有间隙因素以及不设置阻尼孔只考虑各种间隙因素.分析其阻尼产生原理,基于流体力学有关理论建立了减振器的计算模型,并得到了外特性曲线.两种设计方案有不同的特性,为设计不同结构的扭转减振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