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其中《太史公书》为其原名,《太史公记》《太史公传》为其异称,《太史记》《太史公》《史记》为其省称,《史记》自东汉桓帝起成为该书正名。关于《史记》一书的定名原因,历来学者主要有四种观点,即:“单名说”“子书说”“历史地位说”“图书命名原则说”。前两种观点不予采信,后两种观点分别论证了外部特殊历史背景及书名内在命名规律的重要作用,可信从。关于《史记》及其异称涵义,“史记”之名从通称统一为专名,其“古史官之记”的古意逐渐丧失,作为专名的《史记》特指司马迁之《太史公书》,同时凡是描述其作者、篇章结构、内容、主观评价等属性的修饰词共同构成了其书的书名涵义。异称中“太史公”题目所指应为“既尊其父,亦是自题”。  相似文献   

2.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3.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4.
一《钗头凤》词,赖有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所载有关笔记,因而大体可解,不必兴“只恨无人作郑笺”之叹。然而三书(以下简称《野语》、《续闻》、《续集》)所记,有同有异,故《钗头凤》一词仍未得尽解,各家注释,也未尽合。兹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他选注的《陆游选集》对此词的解释为讨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5.
庄蹻西征行军路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将庄蹻西征夜郎是文献记载中华夏各国最早在这一地区进行的军事活动。这次西征的时间和路线,文献有两种不同记载:《史记》、《汉书》所记是“楚威王时”“循江上”《后汉书》所记是“楚顷襄王时”“从沅水伐夜郎”。在时间问题上,目前我国史学界多数学者主张以《后汉书》所记的“顷襄王时”为淮;而进军路线问题则迄今仍无定论。木文主张应肯定《史记》的记载,兹考证如下: 庄蹻此次出征,《史记·西南夷列传》写道:“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踌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欲  相似文献   

6.
《琵琶记》少刊本,今存秆大多属于通行本系统。其中凡有校语凡例者,多标称依“古木”、“元本”校订刻印,各本之间差异甚小,而与陆贻典抄本、巾箱本、《风月钢囊》摘汇本、凌初成刻本等“古本”系统传本差别较大。这说明它们源出同一祖本。这一祖本,据凌初成考察,即是昆本。凌氏在其所刻《琵琶记》之凡例中说:“《琵琶》一记,世人推为南曲之祖,而特苦为妄庸太强作解事,大加改窜,至真面目竞蒙尘莫辨,大约起于昆本。上方所称依古本改定者,正其伪笔;所称时本作云云者,非,则强半古本,颠倒谬讹,为罪之魁。厥后徽本盛行,则取其…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他不但“好佛”,而且还公然提出了“统合儒释”的主张。早在永贞革新之前,在其《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中,就已提出:东晋以来“桑门上首好与贤士大夫游”,“由是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而人知响方”,又说:“上人之往也,将统合儒释,宣涤疑滞。”(《柳宗元集》卷二十五。下引只注明卷数)谪贬永州后写的《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中,又赞许元十八“为学恢博而贯统,……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搜择  相似文献   

8.
新蔡楚简所记量器"鬴(釜)"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蔡楚简中有一批简是颁发某种物品的记录清单,这种物品是用几种大小不同的量器进行计量的,其中容量最大的一种叫做“”。“”应该读为《考工记》中栗氏所为的“鬴(釜)”,简文所记“鬴(釜)”的重量与《考工记》相合。这说明“鬴(釜)”并非像过去所理解的是齐国特有的量器。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约有半数,篇后作者都来一个“异史氏曰”,发一通议论,这在小说创作上,似乎是蒲松龄的一个创造。其实,这是学太史公的,表示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历史,只不过是写有别于正史的“异史”。蒲松龄对太史公大概是很敬慕的,他不仅“写《聊斋》用的是《史记》笔法,与《史记》有相同处,也有发展”,使《聊斋》具有记传体性质;而且仿效司马迁所总结的“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第八回写潘金莲从西门庆头上拔下一根簪儿,“拿在手里观看,却是一点(支)油金簪儿,上画钑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却是孟玉楼带来的。” 这里所引的诗句出自何处?引起子金学研究者的注意。台湾金学专家魏子云先生在《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补证》一文中对此作了一番考证,魏先生根据明代传奇《玉环记》第三十二出唱词中有此诗句,推断《玉环记》的作者杨柔胜即屠隆夫人杨柔卿,《金瓶梅》所引这两句诗即屠隆所写。 其实,这两句诗早在《玉环记》产生之前,就曾被多人引用,屡见珠我国古代戏曲和小说中: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中描写清明佳节将至的江南风光时引用了这两句诗:“家家禁火花含火,处处藏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宋代小说《李师师外传》中也有这两句诗:“帝尝御画院,出诗句试诸画工,中式者岁间得一二。是年九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记褒禅山华山后洞之游,因受“怠而欲出者”的影响,“不得报夫游之乐”,回来以后,想当时情况,自悔之情不能已,同时悟治学之道,庶几类此,因以作文,劝喻人们在学习中必须深入思考,谨慎选取,而不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可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却一直被人们理解为是说学习贵在有志。《古文观止》在“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句下面,注了“接入主意”四个字。古之人如此看,今之人也如此看,许多分析《游褒禅山记》的文章,也都认为这篇文章是教育人们认识:要能到险远的地方见“非常之观”,最重要的条件,便是有志。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选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一文,其中引有“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中的一段话,编者在“注”中称“应劭,东汉末期人,著名学者、文人”。最近,一位语文教师向我提出: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一文见于何书?想阅读全文,以便加深对课文中那段引文的理解。于是,我查阅了应劭《汉官仪》  相似文献   

13.
行春桥考     
行春桥考汪铎许京怀太湖风景素以自然景观名胜与历史文化古迹交织融合著称,石湖风景区就是其中一处胜境。明代嘉靖年间蔡羽在《石湖草堂记》中有一段描述:“北起行春桥,南尽紫薇村,五步内风景辄异,茶磨使之也。”①可见行春桥自古是石湖景区中一处引人入胜的景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关龟鳖类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已经有了可辨认的“龟”字,至于“鼋”(读音:元)字则始见于《诗经》,且与龟并列而明确分立为两种动物。俟后,又有一些古籍对鼋作了简繁不等的补充叙述如《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渔师取。”《录异记·异龙》:“鼋,大鳖也。”《尔雅翼·鼋》:“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三百枚,人亦掘取以盐腌上。……鼋好自暴其腹于江岸,渔人伺其便接竹以钓掣之,仓卒不能反,为人所制。”《山堂肆考》:“鼋极有力,善攻岸,人以钩索钓之,鼋吞  相似文献   

15.
1935年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提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因此,他奉劝读者不要以选本与标点本为依据来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他认为要知人论世,足以应用的选本很少,因为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早在1933年他就在《集外集·选本》中指出“选者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如此则读者虽读古人书,却得了选者之意,意见也就逐渐和选者接近,终于就范了。”鲁迅指出陶潜、蔡邕等之所以给人留  相似文献   

16.
学术动态     
《昌吉学院学报》2004,(2):115-115
20 0 4年3月1 3日上午,应中文系博雅论坛之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二冬先生在昌吉学院做了题为“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的讲座。下午,又在中文系举办的“唐代科举与文学”的研讨会上做了题为“《登科记考》与《登科记考补正》”的专题发言。应邀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朱玉麒博士、昌吉学院陈冬季教授及中文系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孟二冬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专业研究方向是魏晋至隋唐五代文学。主要著作有:《中国诗学通论》(合著)、《陶渊明集译注》、《中唐诗歌之…  相似文献   

17.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列贵贱者存乎位”,《易经》中多次谈到时、位的问题,尤其是从卦的本体而言,爻“位”是影响卦异的主要因素,位在上还是位在下就有贵、贱之分。在研读《易经》的时候能够感知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更能体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8.
回味史前玄幻巨著《搜神记》小说里的奇迹故事,伴随了仙乐飘飘,进入最古老神秘的《搜神记》游戏中。在神魂颠倒的上古之旅,学上几招“道家仙法”或“苗家仙法”,来一段仙路的修炼,很容易陶醉其中。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白兔记》是明末清初“荆、刘、拜、杀”四大传奇之一。元代南戏《白兔记》未见有元代刻本。现存《白兔记》的版本有三种,一是明末汲古阁刊刻的毛晋编的《六十种曲》本;二是富春堂刊刻的本子;第三种是1967年在上海市嘉定县一个明代墓葬中出土的,书名《新编...  相似文献   

20.
关于九句因和因三相的逻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句因“九旬因”是陈那逻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完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独创性的分析方法。九旬因说的基本思想依据因与同品、异品的关系,归纳出因的所有情况,作为分析基础。然后对每一种因进行具体分析,从中筛出正确的因,揭示出因明推理的本质;通过九句困的分析找出哪些是错误的因,揭示出错误因的根源。九句因的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严密的,为因明推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九旬因”是陈那的《正理门论》、《集量论》、《集量论释》(陈那的自注)、《因轮论》等论著里论述过的。如《集量论释》中说:“如是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