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做完心脏支架植入后能否进行运动锻炼,是许多患者术后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医生医嘱,植入支架后要坚持服药,以防止支架内形成血栓.健身专家曰,人体运动有助于心脏健康,有利于康复治疗.运动是一剂良方,越来越多冠心病患者意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入到运动锻炼的行列,甚至把康复锻炼从一种人体运动逐渐演变成为新潮的生活方式.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换来健康的身体,还能获得明媚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3月27日报道:美国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戴维·蒂雷尔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制造人造血管的技术。他们用基因工程细菌产生一种类似弹性硬蛋白的聚合物。这种有弹性的蛋白和血管壁是兼容的,它类似真正的蛋白,是生物材料中的关键成分,可以植入人体中取代有病变的天然静脉或动脉血管。植入前,将这种有弹性的蛋白式的聚合物编织成血管状的基础结构,一旦植入人体中,内皮血管细胞就会在聚合物基体上生长;甚至在植入人体前,也可以用病人的细胞在人造血管上生长。美国其他的一些科研小组也在研究制造…  相似文献   

3.
人体通信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因创伤小、不会感染和设备定位方便,在人体实时医疗监测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电极的耦合方式分类,人体通信可分为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和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通过分析整理现有成果可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需要共地耦合而不适合于植入式人体通信;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可弥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的缺点。已有的研究分别对两种耦合方式的样机、实验作了详细的讨论;按照电极的放置位置分别重点分析了“表面-表面”、“表面-植入”、“植入-表面”以及“植入-植入”人体通信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虽然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是伴随着多种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医疗设备的需求,其将成为未来植入式医疗通信技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体通信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因创伤小、不会感染和设备定位方便,在人体实时医疗监测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电极的耦合方式分类,人体通信可分为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和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通过分析整理现有成果可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需要共地耦合而不适合于植入式人体通信;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可弥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的缺点。已有的研究分别对两种耦合方式的样机、实验作了详细的讨论;按照电极的放置位置分别重点分析了"表面—表面"、"表面—植入"、"植入—表面"以及"植入—植入"人体通信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虽然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是伴随着多种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医疗设备的需求,其将成为未来植入式医疗通信技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可植入RFID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识别和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为了保证RFID在植入体内后避免引起动物或人体的不适,小尺寸和高灵敏度是可植入RFID设计的基本要求.首先说明可植入RFID天线设计的基本参数要求,然后介绍一种标准的MEMS工艺——EFAB工艺,并利用该工艺标准的设计规则进行可植入RFID天线的结构设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线圈天线符合可植入RFID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家人体芯片制造商已经发动了一轮推销战,推销人体植入芯片,头100000名登记微芯片植入者会得到优惠。  相似文献   

7.
金属冠脉支架的真空退火热处理是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和特殊工序,通过真空退火热处理可以优化金属冠脉支架的性能,包括降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提高断裂延伸率、细化晶粒组织等.真空退火热处理工艺的控制水平决定了金属冠脉支架在植入人体过程中、以及植入人体后的性能表现.建议将退火热处理后金属冠脉支架控制在断裂延伸率50%以上,晶粒度等级8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人造血管在动物和人体的移植研究国外曾有所报导。J.J.Ghidoni等于1968年以狗为对象,植入以丝绒状的尼龙纤维制成的人造血管进行研究。L.R.Sauvage等于1971年报告了一种外壁类似天鹅绒的血管代用品,并于1975年用一种涤纶丝绒面纤维编织的人造血管植入人体20个月后取出观察研究获得成功。上海市胸科医院于1964年即开始进行人造血管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为了获得愈合效果更为优良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20世纪生物工程学方面的重要发明之一即转基因技术。它使动物的器官有可能通过技术途径移植入人体。人们甚至已经看到将猪心植入猿猴的报导。但是,科学家们又指出:这种做法也许会带来新的烦恼。一些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产品走进生活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健康,如果有智能手机能即时反映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一定有不少人愿意用这种手机。瑞士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医学移植产品,往皮下组织植入微型感应器,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监测人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数以百计的心脏病患者已经植入了起搏器和除颤器,数以万计的耳聋患者通过植入人造耳蜗改善听力。关于其他可以植入人体的装置的想法层出不穷,其中包括植入大脑刺激器以阻止饥饿信号和防止肥胖,或植入传感器以监测癌症或心脏病发作的预警信号。尽  相似文献   

12.
抗菌含银HA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和很多水生环境中,细菌可以附着在一些不活动的表面并形成菌落和包围菌落的生物膜.反过来这层膜的形成又更容易吸附细菌,尤其是在医用植入设备中,这层膜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并且由于这层膜的保护,抗生素和人体的防御系统都不起作用.含银HA镀膜材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对抗菌医用植入材料引起的感染提供了乐观的前景.对在Ti6AL4V表面镀含银羟基磷灰石(HA)膜形成的抗菌界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体动能驱动的可植入式电磁感应供电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满足各类治疗和诊断需求的可植入人体式医用器件日益增多,如何为其提供长期、稳定和高效的电能是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分析了人体运动动能的量级,提出一种可植入式电磁发电装置,可适时捕捉人体动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通过理论分析、模拟及在体实验,证实了新方案可于人体运动中收集到足够的电能来对植入式医疗器件供电,并就各种影响发电的因素,如发电装置内的动态电磁场强度、运动幅度以及不同植入部位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电器件微型化的问题.对于今后研究微型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永久性充电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营养学关于植物油脂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探索,对其营养和保健价值都有进一步的认识.指导人们要科学食用植物油,以利防病保健。 菜油 我国菜油主要以甘兰、油菜和芥菜三种类型的菜籽加工而成。由于这三类菜籽均属于高芥酸茶籽.故菜油中所含的芥酸高达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中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成立,目前是植入剂系列抗癌新药研发的领先者,亦为临床区域性缓释化疗新治疗方法研究的主要组织者,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植入剂专业医药公司。植入剂特指药物植入于人体组织间质或皮下,直接在细胞外组织液中缓慢释放、长期发挥作用的制剂。区域性缓释化疗特指药物在人体特定部位的细胞外组织液中维持较高药物浓度和较长作用时间,基本没有全身不良反应的药物治疗。公司位于合肥市蜀山经济开发区,现有科研人员60余人,已完成占地100亩的中人植入剂产业园一期工程。公司研究所内设植入剂专用仪器  相似文献   

16.
本月头条     
转基因土豆,可以吃的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侵袭肝脏,每年夺去约50万人的生命。但传统 的乙肝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这在许多边远地区很难做到,并且 价格不菲的乙肝疫苗很可能会在运输过程中,因意外受热而失 效。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无需冷藏的、可以吃的疫苗--土豆。 他们从乙肝病毒中取出一个基因,植入土豆植株,后者因此产 生病毒抗原。人吃下这种土豆后,抗原蛋白质会触发人体免疫  相似文献   

17.
德国慕尼黑大学科学家亚历山大·普法伊菲的尔与埃克哈德·沃尔夫等人 ,在猪胚胎尚是单细胞阶段就利用设有毒性的慢性病毒作为载体 ,向其植入一种名为GFP的外来基因 ,这种基因可编码生成发出绿色的蛋白质 ,科学家们同时也给猪胚胎植入了一段人体DNA ,该片段控制着皮肤细胞内某特定基因的活性。实验中共有 4 6头猪出生 ,其中 32头幼猪体内证实存在GFP ,而且有 30头幼猪因体内GFP基因表现活跃 ,各器官呈现绿色 ,这些植入的标记基因不仅导致幼猪体内器官发出绿色 ,而且其生殖细胞也呈现绿色 ,这证明植入基因将会传给下一代。科学家还发现 …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的表面光洁度采用Carbalite型控制气氛的电子预热炉可生产用于外科植入人体的具有高质量表面光洁度的精密锻件。这台新型预热炉取代了室状燃气炉,这种老式燃气炉会对处理的精密锻件产生污染。采用新型电子预热炉就可以考虑大量处理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光洁度...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以色列研制出 反绑架太空眼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以色列情报部门的科学家最近推出一种反绑架装置,取名叫太空眼,这个所谓太空眼是一种直径只有4毫米的芯片,将这种芯片植入人体的皮肤下,它会发出无声的信号,传递给太空中的人造通讯卫星,卫星会将装有这种芯片的人所在的准确位置,通知给地面监测中心,警方便会根据这一情报解救被  相似文献   

20.
人体瘢痕块植入裸鼠和SCID小鼠后的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比较观察表明,SCID小鼠不仅可作为瘢痕块植入的动物模型,且在某些方面还优于裸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