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足迹理论与江苏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足迹理论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从而成为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理论之一.江苏省正在大力实施可持续笈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本文通过对江苏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加深了对全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认识,从而对生态省建设有若干启示,包括提高生态承载力;控制人口增长、提倡绿色生产与消费,尽可能减少生态足迹;追求集约型城市化,建设生态城市;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创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省",不仅是应对危机、调整结构、保持增长的现实需要,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将有利于加快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后劲。  相似文献   

3.
目前京津冀三地生态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河北省的生态建设一直是京津冀区域内的"短板"。河北省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把握好生态建设的主动权,实施河北省生态涵养工程,全面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质量。为此,河北省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走生态特区发展之路,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涵养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生态工程资源配置和建设效率,使河北省成为京津冀发展的生态支撑区,变污染输送为生态输送。  相似文献   

4.
安徽生态省建设已经启动,计划用20年时间把安徽建成生态省,以期摆脱环境与发展双重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由于生态省建设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开好局对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研究认为,创建生态经济示范园区是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浅析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与生态省建设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诠释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与生态省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出发,探讨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与生态省建设的可行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实施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业活动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威胁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健康,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目的,结合辽宁省生态环境现状与特征,遵从科学合理性、系统完备性、可比可量性、动态发展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22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建立了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参照辽宁省生态省建设标准、国家生态省建设标准,确定了所选指标的标准值.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应用实际数据对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复合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亚系统、经济亚系统、社会亚系统等几个方面,在综合的层次上初步探讨了生态文化发展定位问题,并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对海南生态文化建设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复合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亚系统、经济亚系统、社会亚系统等几个方面,在综合的层次上初步探讨了生态文化发展定位问题,并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对海南生态文化建设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指导和规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编制,研究制定了本导则。导则明确指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导则在阐述建设规划的内涵、意义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必须包括的内容以及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手段和审批程序。导则适用于全国各地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编制,同时供审查规划和检查、考核建设成效时使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评价了福建省23个建制市的生态环境态势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水环境依然严峻,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相对滞后,酸雨污染较为普遍,绿地不足且布局不合理,热岛效应加重,湿地持续减少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产生城市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和自然原因,并根据生态省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福建省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进入了巩固成果阶段.本文选择河北省坝上高原的康保县,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的半结构访谈法,开展生态工程实施对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影响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以求农户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使当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牧业生产结构得以调整与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农户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有所改善.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本文就基本口粮田建设与生态补偿政策完善两方面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济南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78年以来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为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济南市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等结论,并提出一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济南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河北平原生态环境用水量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河北平原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河北省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21世纪应在保证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社会、经济的用水。本文估算了河北平原近期及远期目标所需生态环境用水量,估算结果:2010年、2020年的生态环境用水量分别是59.61亿m~3,60.15亿m~3,这将为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当代研究的热点.为了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共进,对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和支柱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基于生态环境的考量.本文综合考虑产业资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构建了面向生态环境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指数、经济规模指数、产品市场指数、经济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以及...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重建的基本模式及其环境效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 ,喀斯特发育的碳酸盐类岩出露面积达全省总面积的 73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 ,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水土流失面积达 43 5 % ,石漠化面积达 1 33万km2 ,且每年还正以 933hm2 的速率扩展 ,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和任务。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措施和模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它们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提出了加快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嘉  孙铭  江英英 《江西科学》2012,30(2):265-270
鄱阳湖是我国"最后一盆清水",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意义极其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站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要重点抓好以水质为中心,以板块为区划,以生态为制约,以准入为手段4个方面,从而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衡量汉中市近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方法以汉中市1996—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下的两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大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协调发展模型,进而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状况。结果 1996—2009年期间,城市化发展指数每年平均上升0.17点,生态环境指数每年平均上升0.15点,研究期末协调度指数为0.12。结论汉中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于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汉中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较低,表现为协调性总体上处于失调状态。在汉中市未来经济发展中,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壮族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生态伦理观念。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定正确的生态环境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壮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西部的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因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固有的脆弱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为、经济和政治法律因素。因此,西部地区面临着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在这些双重任务面前,西部地区必须要选择互动开发模式,建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凉山州地处长江上游,幅员所及全属长江水系。保护和建设好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