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它有其深刻的认知理据,是人类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从一个词的原型意义向其他意义扩展的过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人类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颜色词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型范畴理论的产生始于对颜色词的研究。原型范畴理论亦可用于解释包括颜色词在内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依据,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构建的认知机制,并阐释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伍雁 《科技信息》2010,(26):I0147-I014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固有属性,法律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也具有模糊性。本文利用范畴分类中导致语义模糊性的理论从客观世界、主观认识及语言形式这三个分类时涉及到的方面来论述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成因,同时,论述在分类时不同的认知、文化模式也会对范畴的切分产生影响,导致语义模糊性。  相似文献   

4.
从汉语颜色词的产生和分类研究入手,总结现代汉语复合式颜色词构成类型,着重对当代汉语广告用语中新兴的复合颜色词的构成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认知解释,指出追求修辞效果是这类新兴复合式颜色词构成的主要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特征之一,颜色词也具有模糊性,是典型的模糊词。将颜色词进行不合理搭配,可以构成模糊修辞手段。这种修辞手法具有多方面修辞效果,使语言更富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模糊性在(红)颜色方面表现为:1)自然界的可见光的波长与强度不同表现为颜色不同,且构成一个客观的连续统,但人类对光的感知即颜色呈某些共性和无限的差异性(约一千万种颜色)或模糊性;2)用有限的语言词汇将无限的颜色或色差描述出来时,即将连续统切分为片段(例如11种基本颜色),这片段构成颜色连续统的核心成员,其它色差为边缘色;且任何一个颜色词如红色都占有这个连续统一定的跨度,包含这个跨度内所有的色差或成员,具备了概括性,其成员之间的划分同样具有模糊性;3)人类是通过对实物如火和血及植物、织物、矿物、天候甚至病症等外表的颜色性状的感知而获得对(红)颜色的认知,这是一个"以物喻色"的隐喻或类比的过程,决定了人类对颜色的感知必然具有模糊性;4)将(红)颜色的性状等又一次通过"以色喻物"的类比,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引申意义或隐喻,使得(红)颜色具有更宽泛的模糊性,并使英汉语的红色(red)具有更宽泛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颜色词“黄”所拓展的联想意义是在人们对色源体认知的基础上再通过联想而获得的。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英颜色词“黄”的语义异同之处,剖析影响人们对“黄”语义认知的因素,旨在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汉英颜色词“黄”的意义,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在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世界里,颜色词就是人们用来描述物质世界的语言。对于颜色词的分类、命名以及内涵意义都是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本文从不同民族对颜色词的认知角度来分析基本颜色词的分类以及部分颜色词意义上体现的中西心理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9.
"红"与"Red"的语义扩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汉语“红”和对应的英语“red”的语义扩展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在两种语言中,两个词的原型义都是“火或血的颜色”,虽然语义扩展的路径基本相同,不同的文化视角使两千词的语义产生了差异。颜色词通过表达相应的颜色概念,把客体,颜色和主体三方面联系在一起,使颜色词不仅指称了颜色概念所表达的客体方面的特征,而且还表达了颜色在人的主体方面所能引起的一切刺激反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模糊量化直方图的图像检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直方图是一种重要的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本文在颜色量化中引入模糊集合理论以描述与人类视觉认知相关的模糊概念,提出了基于人的主观感知的模糊颜色量化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模糊匹配准则.归纳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减小量化误差和适应人的感知模糊性,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进一步提高检索精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李淑艳 《科技信息》2008,(6):143-144
笔者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异同。由于人类认知的共性,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意义有诸多共同点,并在社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下渐趋一致。但是由于颜色词的隐喻与语言运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所以英汉颜色词中不乏不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旭彤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23-1426
颜色词是各种语言中的基本词汇,产生稍晚,不能全部依附于具体的事物产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在中国怒江、维西傈僳族比较聚居的地区,傈僳语在家庭、村落、集市和政府机构中广泛使用,是傈僳族的主要交际工具,阐述分析傈僳语基本颜色词的结构特点和隐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对傈僳语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结合大量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空间维度词"深"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深"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颜色域、社会地位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14.
颜色词是人类日常交际中很常用的词.本文通过探讨汉语的"黑"和英语的"black"含义的异同来探讨这些异同之后认知的异同,以期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介绍国外对基本颜色词认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分析藏英基本色彩词“黑”、“白”的语义共性,剖析影响人们对“黑”、“白”语义认知的因素,旨在使人们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藏英颜色词“黑”、“白”的意义,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英语中大多数词是多义词(术语除外),很少有单义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动词take进行认知研究,试图构建take的一词多义意义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魏瑞琳  马彩琴 《甘肃科技》2008,24(2):94-95,106
不同民族对颜色的认识大体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民族语言赋予了颜色词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本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文化涵义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到颜色词在汉英民族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颜色词构成的习语、谚语和名字等此类颜色词的使用特点以及颜色词所具有的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特点的描述,使我们了解到这些丰富的颜色词汇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活泼生动,凸现了语言的张力.因此可以看出颜色词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情感词是情感传达的重要介质,以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常常把情感词作为情感认知研究的切入点,且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文章旨在从情感词认知加工的ERP研究和脑成像研究两方面来探讨其脑神经认知机制,以期对情感词的研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进而为人类情感认知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静 《科技资讯》2012,(16):220-220
我们生活的世界与色彩是密不可分的,绿色是每个民族的基本颜色。因为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的视觉感知基础上的,因此"绿"在英汉语言民族中的视觉感知和认知反映就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汉英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差异,同样一个颜色词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甚至天差地别的意义。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汉英颜色词之间文化内涵上的共性与个性,并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规律,有利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翻译、教学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