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珠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概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理论进展,分析了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必要性,进而从培育外包意识、扩大服务需求;调整差别性政策、重视服务业发展创新;加强CEPA下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非一体化现象。借助分工程度指标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两部门的非一体化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影响机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非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一体化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在短时间内,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较大的知识差距,两部门的非一体化会导致当地劳动力市场和产业不匹配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非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稳定的均衡关系;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对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4~2015年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协调发展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最后提出促进辽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业中与制造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部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密.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关系现有理论充分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历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量化分析,发掘出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并为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及推动制造业发展做好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过程是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经济要素流动聚集的过程,是实现工业化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过程,而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建区初期,开发区根据工业园区的定位全力招引外资和工业项目,此后伴随大量工业企业入驻开发区,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面对社会各种要素的高度聚集,开发区2004年提出由建区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日本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把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结合起来,物流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互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然日本在发展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教训,同样也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上海市的统计数据为例对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从中总结出有利于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生产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大杭州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杭州科技》2011,(6):20-23
随着杭州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杭州单纯依靠以制造业单条腿走路的模式已难以为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成为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产业链价值创造与实现机制,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的过程,并提出了融合后产业价值链形成所引起的策略驱动。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的2.5产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逐步分离、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下游诸环节,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必要条件,又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突破口,本文结合常熟市的实际,试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问题谈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兴起,我国制造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宏观上,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经济比重增加,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比重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制造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因素进行处理,探究全国31个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产业呈现明显的互动促进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主要特征,并对省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际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指出广东要想在服务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粤港两地的高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15.
当今,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大力推动下,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进入了知识化、集群化、融合化和国际化发展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对世界各国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产出的主要增长点和就业增加的主渠道,还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太原市正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16年全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为主要解释变量,本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对制造业效率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分地区分析,影响程度排序为:西部东部中部;分行业分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金融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根据分析提出对策,全国要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东部要注重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中部应促进制造业外包;西部应重点发展区位影响小的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3—2012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以及三市集中度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从产业内企业间集聚程度和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发展态势也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柏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4):104-106
服务业是典型的城市产业,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功能提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快速提升北京市作为世界城市的功能,需要政府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拓展市场需求等方面下大工夫。 相似文献
19.
选取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利用文本处理技术对两业融合政策文本进行信息提取,修正指标体系,并基于TF-IDF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同时,对选取的31个省(市)采用TOPSIS法进行两业融合水平评价,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从横向区域角度看,东部地区的融合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广东和江苏的融合水平较高,而西部和东北地区融合水平相对较低,整体发展滞后.(2)从纵向不同维度融合水平看,政策制定、政府投入和科学技术投入对两业融合有促进作用,各省市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加强产业融合领域科学技术的研发和科技人才的引进. 相似文献
20.
左双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3):62-68
天津滨海新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主导产业,成为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滨海新区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本文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其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并分析了滨海新区典型制造业与其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布的一致性,结论是:滨海新区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各行业中间需求率比2002年均有所下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滨海新区内制造业和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性不显著,二者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就业的空间分布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