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文化遗产,除作家文学外,民间文学极为丰富多彩。自1204年,成吉思汗今塔塔统阿创制畏兀儿文字后,蒙古民间文艺便被记录下来,十三世纪流传下来的珍贵典籍,世称蒙古三大史书和三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蒙古秘史》,全书十二卷,十万余字,其中史诗般的韵文多达一千九百余行。记述了蒙古族古老的风土人情,习俗信仰;记述了许多蒙古族原始神话和成吉思汗先祖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东北蒙古族中流传已久,深受牧民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宗教,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完备的自然宗教形态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和金石并用时代的父系氏族社会。蒙古族进入奴隶社会后,萨满教亦从自然宗教向主神教过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萨满教也步入了兴盛的顶峰时期。萨满教宇宙观包括宇宙形成或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天地万物的解读等内容。探讨分析萨满教宇宙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当代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蒙古族和藏族是我国古老的两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十三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上的各蒙古语族部落,建立强大的大蒙古汗国,号称成吉思汗以前,今大漠南北的一些蒙古语族部落和今藏族的某些部落之间已经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这一情况我们从《蒙古秘史》《史集》等一些蒙古史籍中所记载的蒙古人的藏语人名中可以得到证实。在历史上,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交流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宗教学、文学、语言学、医药学、建筑学等方面最引人注目。这里我首先从语言学的相互交流谈一谈蒙藏文化交流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相关文献,论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方式与特点。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首先从蒙古统治集团开始,以吸纳蒙古民众和输出藏区高僧等途径为主,并在当时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通过自上而下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最终使格鲁派成为蒙古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时间较早,发展较快,影响较深,并逐渐成为了蒙古族普遍信仰的宗教。对蒙古藏传佛教的研究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无论从人员的数量,还是从研究的深度、广度上看都得到了全面的复兴,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蒙古族的现代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其推动了蒙古族的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蒙古族的快速发展。另外,一个民族教育的发展,需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将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效的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有助于更好地指导现代教育工作,实现蒙古族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哪些有利的影响,并且通过积极的实践和利用,不断的吸取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下面针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丧葬文化总是与一定群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宗教道德观念相联系的.秦汉以后,三峡地区多次汉族移民,因此,汉族文化与三峡地区文化相互融合,并影响到三峡土著的丧葬文化,与汉族文化一起,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三峡地域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萨满教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到元朝,蒙古宫廷中的统治者才改信喇嘛教。明朝时期,喇嘛教冲击了萨满教,扫除了传教的障碍。于是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普遍地传播。至清朝,喇嘛教成了蒙古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萨满教几乎销声匿迹。在喇嘛教和萨满教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此长彼消、此消彼长、互相冲击、互相争斗的过程,最后喇嘛教取代了萨满教。究竟古代蒙古地区萨满教有哪些宗教观念,喇嘛教又是怎样传入蒙古的,它在蒙古地区对萨满教有何影响,这两种宗教兴衰的原因何在。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蒙古族成人的皮下脂肪发育水平和分布特点,对蒙古族13个族群的5项皮褶厚度和肥胖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山西汉族、湖南汉族、布依族和鄂伦春族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高,青海和硕特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中等,云南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低,其余10个蒙古族族群的脂肪发育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与其他族群距离较远,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在13个族群中最厚.杜尔伯特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和阜新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较厚,髂前上嵴皮褶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中等.巴尔虎蒙古族和鄂尔多斯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新疆察哈尔蒙古族和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髂前上嵴皮褶较厚,小腿内侧皮褶较薄.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男性皮下脂肪发育与东北三省蒙古族较接近,女性与青海和硕特蒙古族较接近.云南蒙古族与其他蒙古族距离较远,与湖南汉族和布依族较接近,脂肪发育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礼遇丘处机反映了权力与宗教的互为需求关系。成吉思汗开放包容的宗教态度、纳贤意识、责生心境和关注汉法是促成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丘处机则适时对帝王的召请做出积极回应。双方都经历了利益考虑和情感取舍的过程。从二人际会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皇权是宗教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宗教则有神化皇权、安抚民心和维护秩序等功能;但根本上宗教是依附性的,它不可能对权力产生更为深刻或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是一个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是在征战中渡过的。如何正确分析和描写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民族战争,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功过,是成吉思汗研究和文艺创作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编写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时,我们站在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立场上,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反映并正确分析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斗争、南下伐金,并对成吉思汗西征作了实事求是、有分析、有批判的反映,正确评价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过。它对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会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2.
蒙藏委员会承接北洋政府的蒙藏局、蒙藏院,是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蒙藏的中央机构。其存在的二十余年,正是内乱频仍、列强窥伺、边疆危机严重的时期,蒙藏委员会成立之后,调查边情、服务决策,宣慰致祭、沟通中央地方,处理蒙藏重要事务,团结地方政教人士,促进蒙藏教事业,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成吉思汗法典》是蒙古民族第一部成文法典,蕴含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其中的忽里勒台制度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宗教信仰自由制度和政教分离的规定更是和当今的宪政制度相契合。  相似文献   

14.
阿尔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山是蒙元文化的发源地和成吉思汗的发祥地,集温泉、火山、草原、森林、避暑和冰雪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为一体,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胜地.阿尔山市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科学规划,理性开发;重在保护,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全民参与"的基本方针,吸引越来越多的蒙、俄、日、韩等国游客以及国内游人.旅游业刚刚起步,需要理顺体制,需要政策支撑,需要科技支持,需要区域联动,因而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史学界,几乎无人不知文廷式的名字,因为正是由他抄录《元朝秘史》并托日本友人内藤湖南带入日本,才有"东洋史学"的开山之作《成吉思汗实录》的问世。除内藤湖南外,文廷式还与众多的日本文人有过交往,其中交情最深的当属野口宁斋。本文则试图通过考察文廷式与野口宁斋等日本文人的交游情况,来重现日本文人眼中的文廷式形象,以待展现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隅。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率部进入青藏地区,帮助格鲁派消灭了却土汗、白利土司,并推翻藏巴汗政权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文文献往往从格鲁派的立场对此进行肯定性解释,并将顾实汗崇奉为持教法王。其实,应从当时蒙藏双方历史处境出发,对顾实汗率部入藏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条画五章》是蒙元时期较为重要的一部法律,关于《务画五章》的制定年代,众说纷纭,以1210年和1211年较为合理。《条画五章》长期被认为是“夷法”而未受到重视,直到近代才被作为“制法”而得到认可,这反映了大家对蒙古法律文化的认可过程。《条画五章》最重要的规定就是“出军不得妄杀”,但成吉思汗所理解的“妄杀”与《务画五章》的建议者郭宝玉是不一样的,《务画五章》禁止的是没有得到命令的个别的杀戮行为,而不是有组织的集体的“屠城”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成吉思汗时期,蒙军形成了假道吐蕃、大理经南宋后方广西以北上灭宋的“斡腹之谋”。此灭宋战略计划在前四汗时期被逐步付诸实施,而成为贯穿于前四汗时期宋蒙战史的主线。因受宋蒙关系及宋蒙战局影响,吐蕃、大理一线(今藏彝走廊地区)成为蒙军对宋战略主攻方向和进军路线要道,吐蕃诸部被迫卷入蒙军征服计划与行动之内。文章以“斡腹之谋”为视角,对前四汗时期蒙藏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总结出蒙军对吐蕃诸部之经略主要服务于开辟一条路经吐蕃、大理而至南宋广西用兵路线,因而其时蒙藏关系带有鲜明武力假道借路的军事色彩。  相似文献   

19.
陈燕 《新余高专学报》2011,16(2):104-106
内蒙古少数民族中女性的地位历来较高,萨满教尊奉女性为民族延续的"绳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尊崇女性,歌颂女性坚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揭示出女性作为民族绳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于荫霖与徐桐、李秉衡、毓贤等同样,深受儒家经典薰陶,忧国忧民,廉洁奉公,堪称良吏.但也同徐桐、李秉衡、毓贤同样,对已经发生巨变的国际局势并不了解,不懂得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认为学习外国长处,就是离经叛道,将亡国灭种.洋人侵略中国,洋人都该杀,将爱国主义变成盲目排外,这种思想将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