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合肥学院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课程为研究背景,在课程开设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了解学生对"生命科学"课程的基本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64.3%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都赞同开设"生命科学"课程;出于主动目的积极获取知识的需要而选修"生命科学"课程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54%;47.6%和39.7%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希望开设"生命科学"课程的学时分别为16学时和24学时;有75.4%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赞同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所配套的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学"课程是环境类专业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本文介绍了我校"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通过改进课程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环境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动控制元件实验"课程是工科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定要有一流实验室出发,对课程实验条件进行了建设;从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对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从提高学生自主性"学"的有效性和提高网络资源有效应用出发,设计了微课视频课例。课程经上述建设,有效实现了内涵提升。  相似文献   

4.
高校"水课"问题已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谁往课程里面掺了水"。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高校"水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对10位学生和9位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编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课"是教师的个体特质、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程本身的特征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个体特质包括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课程本身的特征包括课程时间设置和课程重要性。教师个体特质是"水课"形成的充分条件,教师教学设计是"水课"形成的必要条件,课程特征是"水课"形成的催化剂。"水课"是现有学分制教学体系下学生和老师"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方式转型为生态效率型集约增长方式,仿照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创建"房地产业生态价值链"这一新型模式;遵循房地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的价值增值和再创造机理,构筑房地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的价值增值基本模式,并从协同增值、资源增值、生态增值、技术增值、品牌增值及市场增值等6个方面来挖掘价值增值要素;进而构建房地产业生态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多层次灰色动态衡量模型,并以算例演示了价值增值衡量模型的算法,为房地产业实现生态化转型并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与体会;指出了该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离不开数学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尊重学生选择权和个性发展为旨趣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追求,但权利的赋予并不代表能力的获取,高中生的生涯规划问题日益凸显。生涯课程作为生涯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也由此成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新的关注点和生长点。为了充分发挥生涯课程的作用,更好地回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诸多挑战,生涯课程建设应遵循整体化思路:在价值定位上,以学生、教师和课程为基本立足点;以引领学生生涯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丰富学校课程内涵为具体方向。在策略选择上,以学生全程发展为目标指向,彰显生涯课程的多维意蕴;以顶层设计为规划方略,增强生涯课程的整体效能;以多方合作为实施保障,推动生涯课程的持续发展。由此,改变当前生涯课程开设零散、随意的现状,实现生涯课程建设"由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切实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的一门实践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探究式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科学探究意识,锻炼组训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教学实践,根据课程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课堂教学以问题牵引法和研讨教学法为主;课外借助于信息技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课前的知识储备,以及课后的知识拓展和能力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针对性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的系统设计能力对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增加就业机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和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也能增进其将来从事创新性科研的兴趣;以"嵌入式"课程为例,详细说明了此课程由理论课程转成实践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此实验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课程特点改革教学,提高“实变函数论”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实变函数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注重课程理论体系的介绍,整体把握该课程;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注重习题的处理,使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这样处理一方面可降低课程的抽象性与晦涩难懂性,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尹成波  孙守强 《科技资讯》2008,(36):155-15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并且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以及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感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到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影响,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相当的困难。本文主要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种叫做"形象化教学法"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会到这门课程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师教育实习必须在教育价值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评价观等方面更新理念,采取有效模式,突出主体性、过程性、职业性,尽快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过程中生成各种满足高校课程活动的素材和条件,并在生成学生经验、问题与案例、课程评价资源、条件性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应当充分认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课程资源的价值,通过完善机制,激活主体等方式加强对其的开发与利用,并促成其向校本课程转化。  相似文献   

14.
从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基础教育改革现状来看,师范生的培养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和精神培育的倾向。在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主导下,基于师范生"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整体发展要求,从更新培养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构筑实践教学新体系等方面重构师范生培养体系,旨在提升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地方高师院校复制重点大学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范性优势不明显、职业性不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地方高师院校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体三翼”的培养模式,为数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数学理论研究三个方向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以实现师范性、职业性、学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的因材施教观,提出了因材施教应当鉴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的观点。通过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相结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发展性教学的建议,这在一定意义上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振花 《科技信息》2010,(35):J0044-J0045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育的现实则是在学生眼中"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非常严肃的一门学科",在具体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情感教学,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贯穿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体育专业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交织,在对价值目标取向上更加多元化,积极的价值和消极的价值观并存,分析研究认为学生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教育体系因素是学生产生上述价值观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预学生价值观的策略:学校要进行教育理念的升级,学生要进行自我规约能力的提高,社会要进行主流价值体系的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为大力培养适应软件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针对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局限性,设计和开发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分析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和途径,对学生顺利完成院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将实现我国课程教学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一指导下,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指向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我们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应根据人格形成的规律,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理念,遵循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施原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