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建桢 《科技信息》2013,(34):126-127
在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G.Fauconnier及同仁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解释自然语言的动态意义建构,故本论文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中国意象诗歌的经典之作《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意象诗歌中隐喻的意义建构,以期阐释其理解过程,,丰富诗歌理解与欣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   

3.
耿晓娟 《科技信息》2010,(34):I0161-I0162
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ills 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已经应用到了语言研究的很多方面,翻译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朱生豪的译本《哈姆莱特》进行研究,试图将朱译《哈姆莱特》中的概念整合现象进行具体的解释,从而得出一些可供翻译者和翻译研究者参考的公式化的翻译规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邢彬 《科技信息》2010,(26):179-179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灿烂夺目的明珠。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成为文学翻译中的一大难题。众多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工作者致力于古诗的翻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本文试图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出发,看格式塔意象如何使译者更加完整地传达古诗的美。  相似文献   

5.
陈巧云 《科技信息》2010,(24):178-178,180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探索了语言内部和语言间的认知过程,从而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交际活动,与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把翻译置于概念整合的整体框架内,尝试在此理论下描述翻译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周维 《科技信息》2012,(8):181-181,182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探讨的一个主要内容,强调在思考时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这和古诗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但是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如何准确把握好意象图式的传达与转换是古诗翻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以此为主要理论依据,来审视汉语古诗英译的意象图式转换是文章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中的杂合现象,认为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文化的杂合是不可避免的。杂合的背后必然有共同的认知基础。然后,通过对两段译文的观察,尝试用概念整合的认知模式来解释杂合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琳琳 《科技信息》2009,(34):I0127-I0127
意象图示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基础理论,它是人类将具体认知应用到抽象认知的结果。本文将意象图示理论应用于英汉诗歌翻译,以诗歌当中大量存在的意象图示为基础,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其译本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贺昕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209-I0210,I0220
古诗英译的实质是诗歌意象的重构,在进行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不可忽略。本文主要研究译者主体性在还原古诗意象过程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独特,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概念.西方诗歌的审美倾向是以意象赏析为主,因而意象翻译成为中诗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诗歌翻译的要点和难点就在于用另一语言符号还原该意象图式的对等体.图式理论为诗歌翻译给出重要提示,即在诗歌翻译中,用符际翻译的视角探寻目的语诗歌意象的对等体,用图画还原意象,帮助译诗读者在获取原诗意象方面达到最大近似的等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经历了地图的感知觉阶段,心象形成阶段、心象记忆对比分析阶段和认知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对地图的认知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地理空间概念对地图表示的地理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知觉过程经历了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两个阶段;心象地图的形成过程是概括地物图形特点,抽取地物组成元素及其组织关系的过程;认知思维是根据地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是地理空间认知的核心;心象地图(地理空间概念)则是认知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融合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框架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旨在从理论上探索商务翻译的教学改革,指出宏观语篇认知框架的建构,有助于形成连贯的语篇意义建构;而对微观语篇概念整合过程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语篇信息如何经过组合、完善和精致三个彼此关联的心智认知活动产生新创结构,形成概念整合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范畴化、原型理论、空间结构等理论,分析和阐释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意义和启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词典释义机制是人类认知心理机制的一部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产物。认知科学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使语义的分解和表述更能够反映人们言语活动的心理表征和自然语感。  相似文献   

14.
隐喻取象是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隐喻取象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而个性则是不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联想意义等形成的认知差异,然而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在分析隐喻取象时,既要从物理、生理、心理的角度入手,又要从社会、文化、语言等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揭示隐喻的内在本质。对于英语隐喻的汉译,要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采用直译、直译加补充说明、直译加注、释义、归化等翻译方法处理,以确保语言的活力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诗歌以意境圆融,语言优美称于世。通过对其诗歌策略的形成运用,尤其是意象的化合与创作蕴积两方面论述其诗歌意境富于生命力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徐志摩诗歌是中西诗艺的第一次成功的整合。他的整合主要涉及中国古典诗歌与英国浪漫派诗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关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成果的回顾,认为对双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认知、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待于在吸收现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分析计算主义应用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逻辑前提后,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了将作为当代认知科学主流思想的计算主义引入双语翻译认知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概念合成理论自Fauconnier & Turner提出以来,它的阐释力已在隐喻、翻译、常规含意的推导等领域得到证实,同时各国语言学家予以评析和完善。本文也试图运用此理论来解释分析言语行为转喻,并且以请求类言语行为为例,分析了请求类言语行为中的前段、核心段、结果段及后段激活整个言语行为,达到言语行为转喻效果的认知过程。进而证明了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行为转喻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18.
概念整合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其相关理论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它不仅可以用来解释隐喻、语篇、词汇等的构成机制,而且也为理解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运用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中三种不同的心理空间映射类型,对数篇唐诗绝句进行分析,将其情感构建的认知机制动态地展现出来,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也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中国共产党依靠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没有引起较大社会震动和农业生产没有减产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铲除了农村中产生剥削制度的经济基础,避免了农村的极端分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也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以社会整合为视角,分析研究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得失,对中国共产党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