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杨立明 《科技资讯》2005,(22):120-121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1997~2004年选育并经审定的优质红心甘薯品种岩薯5号、龙薯1号、龙薯3号、龙薯9号的种质来源,审定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旨在加快各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志勇 《武夷科学》2007,23(1):39-42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1996年从岩薯5号茎尖组培发生的突变体中选育而成,是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的成功尝试。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参加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经特征特性、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等鉴定分析,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等特点,薯形均匀美观,内在营养丰富,适宜作为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2003~2005年累计在福建省推广面积3.64万hm^2。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普宁市农科所用普薯23/普薯6号育成的“普薯24”,经各地近年来试验、示范,结果表现良好,深受农户欢迎。为增进交流,现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西昌地区筛选优良甘薯品种,将生产上引进的5个不同特色甘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普格薯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甘薯品种进行形态特征、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与产量、食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川薯225产量最高,为4 148.2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4.04%,极显著高于对照,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0食味评价最优,产量为3 776.6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55%,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结薯习性好,薯形整齐,薯皮光滑,抗逆性较强,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20、川薯20和川薯224为黄肉品种,可能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而川紫薯6号为紫肉品种,可能含有较高的花青素,该4个品种可作为保健功能甘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甘薯新品种龙薯10号是龙岩市农科所于1998年选育而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为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7.
张文庆  柳代善 《汉中科技》2010,(5):21-22,34
目的:为筛选出适应洋县种植的不同用途红薯优良品种。参试品种:共16个,试验地点:洋县槐树关镇。设计:试验小区100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间设隔离带。栽培管理按常规技术。试验结果:适宜烘烤型的红薯品种:秦薯4号、秦薯6号、农大6—2等5个,表现为适口性好、薯形美观、丰产性好;适宜鲜食蒸煮型品种:秦薯5号、秦薯648号;适宜加工饲料型品种:河南毛苕;具有保健作用的品种:秦紫薯1号;蔬菜用品种:福7—6。  相似文献   

8.
苟世新 《遵义科技》2006,34(5):23-26
“豫薯一号”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甘薯品种,它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优质饲料作物,它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淀粉、粉丝,是我国民间火锅的好下料;它的藤蔓是主要的养猪饲料,藤蔓嫩尖是很好的绿色蔬菜食品,营养丰富,深加工还可以出口创外汇收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把红薯推荐为最佳粮食食品。广大农村栽植甘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安排茬口,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项目。“豫薯一号”是经过脱毒处理培养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退化慢,可以连续栽植多年,获得丰产。为了探索“豫薯一号”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规律,找出最合理的栽培密度,构成合理的生育群体,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我趁在务川县红丝乡挂帮之期,进行了该项试验。现将试验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超群 《海峡科学》2009,(11):26-27
泉薯84系泉州市农科所以金山57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以来,经过多年的品比、试种和示范推广,该品种在南安市累计推广面积约2万亩。现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夏芳琴  张绪成  杨封科  陈军 《甘肃科技》2003,19(11):143-144
通过对12个马铃薯品种(系)抗旱性、抗(耐)病性、商品性以及产量等性状的综合考察,认为在甘肃中部751—2和云南6号适宜作为菜用型和商品薯推广种植,陇薯3号既可作为商品薯,也可作为淀粉专用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甘薯“闽抗330”的叶片组织粗提液对甘薯薯瘟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oarum E.F.Smith)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新种花”则无明显的抑制效应.IEF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不同的作用与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有关,其等电点pH在6左右,这两种甘薯品种叶片组织的粗提液经薯瘟病原细菌(低毒菌)吸附后,“闽抗330”品种中的这条蛋白质带消失,而感病品种“新种花”本身就无这条蛋白带,表明品种对薯瘟病的抗病性与这一蛋白质有关。凝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片粗提液均存在对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渝薯99"的生产力、主要经济性状鉴定结果及其应用价值分析.在2005-2006年重庆市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99"鲜薯产量为26 430.00kg/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6.08%;在2008年重庆市甘薯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49 658.50kg/hm2,比对照增产2.3%.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4.72%,淀粉含量15.76%,蛋白质1.98%,可溶性糖8.71%,β-胡萝卜素含量为每100g鲜薯4.01mg,比对照品种"南薯88"高2.03mg.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2~4个,上薯率85%以上.该品种薯形美观、桔红肉色,食用品质优,可作为食用、食品加工用甘薯新品种加以推广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邓淑娟 《海峡科学》2009,(11):22-23,27
对引种的泉薯830、广菜薯2号等5个茎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的产量、食用品质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鉴定,并对茎叶菜用型甘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旨在为这些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泉薯830可食用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等,采后易于修剪,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福薯10号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广菜薯2号茎叶产量较低,综合食用品质优,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片。福薯7—6茎叶产量中,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  相似文献   

14.
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主要经济性状的引种鉴定结果.在1986—1988年重庆市区域试验中,“苏署2号”鲜薯平均亩产1658.7kg,薯干平均亩产551.1kg,淀粉平均亩产360.3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63%、8.10%和9.55%;鲜藤叶平均亩产1883.6kg,比“徐薯18”减产13.72%.“苏薯2号”薯块的干物质、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Vc、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薯18”,抗旱性和结薯习性较好.目前,“苏薯2号”已在重庆市一些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薯区甘薯品种区试的精确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2005年全国甘薯区试长江中下游薯区试验资料从3个层次上分析了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结果表明,单年多点试验的EP和VCP都比较好;单年单点和2年多点试验的EP可以得到保证,但其VCP偏低.同时表明同一试验以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分别计算的同一精确度指标值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总结提出了改进甘薯区试精确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鲁薯7号系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1987年用南丰作母本,徐薯18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出干率高.抗病性强.在山区及旱薄地可以替代当  相似文献   

17.
高彬 《科技信息》2013,(25):454-455
本试验共选择马铃薯供试品种8个,设8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667㎡播种4000株,每小区播种4行,144株马铃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增产效果是中早熟品种C55和克新18号产量位于第一和第四位,比对照庄薯3号增产52.4%、2.3%。青薯9号产量位居第二位,比庄薯3号增产11.5%,但差异不显著,其它品种生育期都在100天以上,在当地受气候条件限制产量水平发挥不完全。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把黄皮黄肉中熟品种C55、和红皮黄肉晚熟品种青薯9号作为今后当地主要推广品种,早熟品种克新18号可作为当地拱棚菜用型品种进行推广,04-02-21和02173-200由于中抗晚疫病,生育期102-109天,块茎形状好,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对冀张薯8号、02158-130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8.
甘薯(Ipomoea batatas)抗病品种“湘薯6号”和感病品种“新种花183”经薯瘟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oarum E.F.Smith)的诱导,90%甲醇提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和SephadexLH-2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4个吸收峰,经抑菌试验检测出“湘薯6号”的抑菌活性区在第2峰,而新种花183的抑菌活性区在第3峰,硅胶C254薄板层析法鉴定该提取物可能是植保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甘薯早熟食用新品种“渝苏76”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鉴定结果.在1995年至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渝苏76”鲜薯产量为23037.75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13.1%,藤叶产量20575.50kg/hm^2,比对照减产8.8%,生物鲜产43613.25kg/hm^2,比对照增产1.6%.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也比对照增产10%以上,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早,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肥,抗黑斑病能力较强,贮藏性好,熟食品质优良,栽后100d收获,商品薯率80%以上,特适于城郊作食用品种种植,提早上市,可获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6个甘薯新品种(济薯21、济徐23、济薯04150、徐薯26、徐薯27和徐薯28)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2%、0.3%和0.5%的NaCl溶液处理薯苗,一定时间后进行生长量、光合参数与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所有甘薯品种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如茎蔓短小、叶片变少、根系稀少、干物质减少;其光合参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块根产量降低.比较分析发现,济薯(济徐)品种的耐盐性高于徐薯品种,其中济徐23的耐盐性最强,济薯21次之,徐薯26对盐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