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现存的一种原生态民歌,作为马山社会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它的传承与发展与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东方少数民族国家存在多声部民歌的一个力证。文章从传播学的视野探究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并着力探讨如何优化整合三声部民歌的各传播要素,从而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高师的合唱课程,应在内容安排和设置上多突出民族特色,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材,在演唱技法上大胆表现音乐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壮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元朝。壮族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拥有一千三百多万左右的人口(1982年统计),属最大的民族之一。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东部的文山境内,而文山壮族主要分布在广南、富宁、麻栗坡、邱北、砚山等地。壮族人民大多居住在有河流有水源的平坝地区,故而有:“苗家占山头、壮家占水头”之戏称。壮族人民以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而闻名,常用歌唱的形式来歌颂自己的生活、风俗与劳动。以下对壮族民歌予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刚 《衡阳师专学报》2002,23(4):132-134
多声部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将湖南靖县多声部民歌的音乐本体进行和声感、复调、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民族音乐审美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必将有助于人们领略其音乐的特征和实质。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对不同的种类、形式的民歌,由于它的结构、体例、内含和分布地区的差异,各地就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可概列为“欢”、“诗”、“嘎”、“比”、“伦”、“歌”,六种。具体分来,“欢”又有各种各样,不下十多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欢(fwen) “欢”是壮语音译,历代相传,人们将壮族山歌、民歌统称为“欢”。所以.  相似文献   

7.
壮族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壮族民歌“欢”(译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很久以前,壮族人民就根据祖国古代许多民间故事传说,经过创作加工并用壮文方块字(壮话叫Sawndip),编写成壮族民歌  相似文献   

8.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事象。  相似文献   

9.
黄芳 《科技信息》2012,(34):315-316
广西乐业布柳河壮族民歌语言通俗凝练,它以其质朴动人的语言,优美抒情的曲调,紧贴生活的民族情趣,反映了广西乐业布柳河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爱情、婚姻,是当地民俗活动中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乐业布柳河壮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突出。演唱形式和音乐风格仍然保留着原生态的风貌,在音乐上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鹅湖之争”是朱熹和陆九渊兄弟因认识上的分歧而产生的一场论争。这件事发生在今江西省铅山县鹅湖书院,又称“鹅湖之会”。近阅任继愈同志著的《中国哲学史》,见其关于鹅湖之争年代,做了这样的记载:“他们的分歧在公元一一七六年鹅湖之会时.已发展成为公开面对面的斗争。”关于“鹅湖之争”的年代,下列几种古  相似文献   

11.
汉字产生的时间问题,关系其在世界文字史上的地位。结合考古发现、典籍记载,以及汉字构形取象内容和时代特征等加以考察,汉字大约产生于原始渔猎时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2.
在壮族地区一直流传着以汉字为基础,参考“六书”构字方法创造的方块壮字。这种古壮字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在古籍中亦有记载,但多以手抄本存在。现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讨论分析古壮字的产生年代,最后确定古壮字最有可能的出现时间是唐代。  相似文献   

13.
论40年代解放区民歌体叙事长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论述40年代解放区民歌体叙事长诗潮出现的原因,文章认为,这一诗潮的出现,既是文学延续和党的文艺政策指导的必然结果,又是由接受对象的接受水平,审美情趣以及作家的素质决定的,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解放区民歌体叙体叙事长诗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4.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古代有一些壮族学者,他们的哲学及社会思想,自有其特色,其思维的发展也体现出一定的规律。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的作品大都没有留传下来,这就给我们增加了研究的困难。这里只就现有的一些资料,提出几个。  相似文献   

16.
韦杰三的文学创作实践 ,以鲜明的时代色彩 ,抒发了对个性解放的向往 ,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强烈的彻底的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为壮族文学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 ;他广泛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 ,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为壮族文学与先进民族文学接轨搭建了一座桥梁 ,使壮族文学逐步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韦杰三对壮族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吩傲"流传在富宁县田篷镇上农村民委的几个"布傲"村寨。调查组在对"吩傲"进行田野调查时,认识了纯朴独特的傲人习俗,聆听了古朴淳厚的傲人民歌,看到了承载"布傲"文化精华的傲人歌书,接触了一个维系"吩傲"命运的83岁老人,感受到了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不经意间却发现"吩傲"已经濒临失传,即将销声匿迹。作者期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对"吩傲"的广泛关注,共同采取有效措施,传承、保护和培育"吩傲"这朵艳丽的壮族民间传统文化之花。  相似文献   

18.
三语习得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和促进三语习得的因素。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主要有跨语言距离的影响、负迁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还有对第三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促进三语习得的因素主要有正迁移、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构建等。经过这十多年的研究,对国外的研究介绍要比实证的研究多。本文论述了三语习得的研究现状,简述了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最后对三语习得对壮族学习者的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天子驾六"车制产生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子驾六”车制产生于何时?自西汉以来学术界就有不同的看法。洛阳王城广场东周车马坑发现的“天子驾六”,位于东周王城东北部的王陵区内,说明这种车制早在春秋中期就已产生。它对研究我国古代的车舆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三、四十年代国内纺织期刊作了基本调查、整理和初步分析研究,以有助干同仁了解纺织期刊对发展纺织领域内科技水平起的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