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选材精美,“能体现词家风格和词的发展途径”,注释更具艺术匠心。此外,该书几乎对各种不同风格的名家作品的意蕴都——作了扫描式深层审美观照。最后,“金针度人”,强调“空里传神”的“吟诵”,可深刻体悟词美的“味道”。该书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化诗学”解读《浮士德》之文本,深入考察马洛《浮士德博士》与歌德《浮士德》的文本差异,探讨了导致这种差异的文化因素及浮士德的民间文化渊源,对其所表现出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歌德《浮士德》的指向是一种终极关怀,同时它蕴含了一种泛神论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翻译课及诗歌欣赏课上,我们都很推崇许渊冲先生等编写的《唐诗三百首新译》,因而把它当作辅导教材。许渊冲先生所译的《乌衣巷》使我们看出了跨文化翻译之不易,看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对唐诗英译传神达义之艰难深有感触,对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的表达形式之差异有如下体会,试与许先生商榷。“朱雀桥边野草花,身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诗人刘禹锡通过乌巷居民的变化抒写古今盛衰的感慨。许渊冲先生将其英译为:TheStreetofMansionsBytheBridgeofRedBirdsrankgrasses…  相似文献   

4.
《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及唐诗创作的偶合形式典型体现着《周易》“错综”思维的三种类型。一是《秘府论》中“对”的装饰感体现出《周易》阴阳交错的骈俪美感;二是《秘府论》中“对”的空间感展示着《周易》无往不复的回旋观念;三是《秘府论》中“对”的自然感呈现出《周易》虚实互补的意境构成。诗歌的音韵、句法、结构、形式变迁诸多方面均有《周易》“错综”思维的痕迹,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猿”是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动物意象。唐诗中使用的“猿”意象包括四个层面:善援之猿与善射之术,这也是构成“猿”意象最基本的层面;哀鸣与清啸之猿,分别代表了愁苦与超脱之情;心猿与听经之猿,它们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豢猿与放猿,文人在猿身上发现了自我,“猿”意象也最终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6.
唐诗英译活动的目的是向英语语言区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唐诗英语译文能否被英语文化区读者理解并接受。应当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对唐诗英译活动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英语文化区唐诗英译读者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唐诗英译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文化关联、语境关联、接受者关联三个角度,对影片《幸福终点站》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关联理论对影视字幕的翻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园林美"、"绿色城市"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生态园林城市成为一种大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专业《园林美学》课程教学内容,要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特色,注重园林的生态美学意蕴,加强生态设计理念教育。同时应采取多种方法解读成功案例,全面提高园林规划管理者和设计者的生态美学素养,提高生态园林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元人词作中氤氲着浓郁的“梦气”,这一特殊现象和元代文人的心理状态与社会文化体系的本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朝代更替给文人带来的破灭感;儒士地位的下降导致的幻灭感;取消科举产生的失落感;选官制度的弊端和民族歧视政策造成的虚空茫然感,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明代著名漆工黄成所著的《髹饰录》,是中国古代漆艺文献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作。黄成在《髹饰录》一书中,借助“乾坤”的概念,将该书分为两部分,并且处处以“八卦”、“五行”的思想,来归纳与布局所描述的漆艺内容。通过分析该书对明代流行的漆艺知识的精心安排,来探究作者编撰这部漆艺书籍的思考逻辑,以期对明代漆艺的审美,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许总先生的新著《唐宋诗宏观结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出版了,这是他继《杜诗学发微》、《宋诗史》、《唐诗史》等论著后在诗学研究领域的又一代表性著作。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诗史嬗递》主要考察诗史的发展进程,将唐宋诗史作为一个宏观整体去把握,探求其内在嬗变轨迹;下编《诗潮整合》主要探讨交织在唐宋诗史进程中的几大诗歌思潮,宏观观照唐宋文人整体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趋向。《唐宋诗宏观结构论》以唐宋诗学宏观一体观念为其轴心,对于唐宋诗学范式构建特质生成、嬗递新变颇多发明,把唐宋两朝作为”一个完整文学史时代”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散曲研究会秘书长赵义山教授的《明清散曲史》被选入“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第二批10部优秀成果”。该书是赵义山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年项目“明清散曲研究”的最终成果,2005年在结项鉴定中被评定为优秀成果,随后被选入“文库”,已由国家资助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明清散曲史》全稿50万字,分13章对明清散曲发展史作全面系统论述。该书在元明散曲成就的比较、明代南北曲发展演化、明中叶散曲复兴时地、明清散曲创作流派和发展阶段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作者个人的看法。该书大章结构如下:《绪论》部分,对元明散曲的成就做比…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描写的典范之作《卫风·硕人》,连用六个比喻,形象生动,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理雅各和许渊冲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这些形象.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这两个译本对女性形象描写部分的不同翻译处理进行研究,主要从最佳关联、译者意图与目标读者期待方面对两个译本的不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21,(2):77-83
元末被誉为东南园林之冠的玉山草堂不惟以其雅丽精绝的系列景点取称一世,其形式多样而又蕴涵深邃的的诗性品题作为园林美的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亦极富特色,然却未能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园中异彩纷呈的园名、景名、楹联等形式的品题,不但从不同角度生动诠释了园主的雅韵高情,而且以诗意浓郁、引发联想的特殊功效进一步突显了景观特征,提升园林的文化艺术品味。于是玉山草堂品题所承载的元末以顾瑛为首的文人隐逸、园林、雅集等文化形态,无疑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也具有重要的文化美学价值。因此,玉山草堂品题艺术值得深入研究,尤其是通过其品题艺术透视元末文人园林审美风尚和文化心态的途径出发,深入探讨玉山草堂立意构景的文化渊源及其所蕴涵的美学特征,对于当前文化园林的设计和建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颜延之和谢灵运是“元嘉”时期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分别选择了应制诗和山水诗两种诗歌题材,诗风上呈现出“初发芙蓉”和“铺锦列绣”的不同风貌。门第家族对六朝文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出身于高门趋时大族和守旧次等礼法士族的不同。形成了颜、谢在知识结构、审美观和创作心态上的不同,由此对二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世随笔《方丈记》充满浓厚的“无常”思想.无独有偶,古代犹太人的智慧书《传道书》通篇谈论人生“虚空”,但二者对无意义人生有着迥异的应对方式.本文通过对《方丈记》和《传道书》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人生哲学的异同及所代表世界观体系的根本差异,并结合日本文化与犹太文化的特色,试图找出对当今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乾隆时代孙洙选著的《唐诗三百首》是一种普通的"家塾课本",而三百多年来流行极广,影响极深。考其原因,在于它范围在一个美学体系、一种审美标准之内。这个选本受沈德潜诗学理论的影响,也间接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气象。选诗突出重点,也是这本书的特色。孙氏囿于他选择的标准,也有其严重的不足。有关这本书的优胜和欠缺,都值得后世选家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其朋辈的赞誉及《红楼梦》自身来看,曹雪芹具有深厚的诗学素养,这恰促成了他借小说以“传诗”的创作意识。具体而言,曹雪芹常常借小说人物之口来表达他的诗学见解,并通过他们的诗歌创作来践行其诗歌理论主张,可以说良好的诗学素养已成为曹雪芹小说创作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曹雪芹对《沧浪诗话》、《原诗》等诗歌理论著作及《唐诗品汇》、《后村千家诗》及《千家诗》等诗歌选本的深入研读与借鉴。同时,他对唐寅的诗作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5月18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了“汤漳平、王朝华新注《老子》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汤、王新注《老子》在文字校勘、思想阐释、集注、翻译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老子》注本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将美学作为表现科学予以阐述,旨在揭示审美的流变性和模糊性,是反映审美主客体之间复杂关系,并表明审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由其动态特征所决定的。这种动态性和流变性,可以归结于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三位一体的统结构关系。而当审美主体作用于景观对象时,就滋生了可意蕴性景观。可意蕴性景观是美学景观的较高层面的体现,其结构形式决定了景观主体的可意蕴特征,是景观设计的美学关系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