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目前的转移状况尚不满足农村实际的需要,为了加快转移的速度,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其吸纳就业的能力;(2)通过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区域间劳务协作、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增加劳务输出等措施,引导民工潮向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指出了这种转移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历史教训,提出了应立足于农业内部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上那些发达的国家,由于工业革命所引起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早已完成。而在我国这个同题被人们真正认识还其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为了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同题,我国从1979年起推出了转移就业策略,由于强大的农业劳动力剩余的压力的推动和工农城乡差别悬殊的拉动,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很快进入高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矛盾得到一定解决,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的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潍坊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与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潍坊市内部各县市区之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发现转移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我国农业经济还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超常规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指出,这种转移带来了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致使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都受到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应立足于农业内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要做到这一步,根据预测我国大约需要55年的时间。作者在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与农业的发展相联系,必须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相联系,并以成都平原双流县农业产业化实践为例,指出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开发及农业发展的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由于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城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转制约了皖西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加快皖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展农业就业空间;二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扩大本地就业;三是加快城镇建设;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五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六是深化制度革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认为,乡镇企业布局要适度集中,通过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和小商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特别是高层次小城镇,提高现有小城镇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转换城市机制,完善城市经济结构,用市场法则取代行政原则,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浙江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都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但由于区域差异和历史的原因,浙江北部地区还存在受精劳动的过剩,并且转移难度在加大,针对浙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原因和转移现状,提出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和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发展中国家必须处理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分析目前在二元城乡结构的制约下,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着农民工进城后就业难、土地制度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缺乏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农业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低等困难。认为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可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以促进城乡同时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二元户籍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排斥为概念工具,从市场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生成的原因,并从结构排斥、制度排斥和功能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约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形势下,“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如何转移农村中过剩的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对此,本文从农业产业化这一层面,并结合凉山州的农村现状,对农业产业化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理论上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从法律层面创新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并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担负起对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法定责任,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不断完善劳动法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太原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快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成为关系到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农业产业化现实状况和农业产业化对于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