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煤层厚度的变化情况是矿方开采前急需的重要参数。地震反演就是利用测井、钻井资料和地质规律为约束条件,构建一个初始波阻抗模型,将初始波阻抗模型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根据它与实际地震剖面的差异反复修改模型参数,最后得到一个从给定的观测数据中重构出的合适的地质模型,从而较好地预测和描述地下储层的纵横向展布和物性变化。对宁夏某矿区三维地震资料利用钻孔测井资料为约束进行反演处理,应用STRATA地震反演系统,获得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反演技术应用于煤层厚度解释具有直观、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地震资料频率域预测煤层厚度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在地震勘探中属于薄层,其薄层厚度预测一直是公认的难题,传统的预测方法是利用钻孔资料的内插对比获得,精度很低。对频率域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对比,并嫡制相应的频域定量预测方法的程序进行煤层厚度定量计算。该类方法将频率属性定量化,其计算有简单易行、精度高、煤厚分辨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煤层厚度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勤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5):202-203
根据煤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探讨了煤层厚度预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掘进煤层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煤层厚度测量方法,进一步阐述了煤层厚度变化的探测方法,提出了煤层预测的主要工作步骤,旨在为高效率煤层开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广西百色地区子寅油田为例,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①借助于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其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的多种属性;②采用基于RS(粗集)理论的地震属性优化技术;③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的解释成果进行储层参数转换,并根据各种地震属性及其储层参数预测结果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一种有效技术,其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扶余油层的主力储层为河道砂体,以厚度薄、沉积规模小和横向变化快为特点。针对河
道砂体的准确识别、砂体厚度的精确预测难题,提出在优化地震属性组合的基础上确定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而用支持
向量机方法定量预测河道砂体。对振幅、频率、相位、地震波形分类和相干等多种有效地震属性开展优选组合,将最好
的组合作为最终输入数据。然后调试SVM 关键参数:损失函数C、不敏感损失函数参数ε 及γ 系数,最终全部井点数
据参与计算,得出最后预测结果。预测结果不但能较好地保持地震属性的横向分辨率,整体变化趋势符合研究区的沉
积地质规律,而且在井点处吻合程度高,具有较高的砂体厚度定量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百色地区子寅油田为例 ,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 :①借助于各种数学分析方法 ,从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其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的多种属性 ;②采用基于RS(粗集 )理论的地震属性优化技术 ;③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的解释成果进行储层参数转换 ,并根据各种地震属性及其储层参数预测结果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一种有效技术 ,其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震资料谱矩法反演煤层厚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阶近似条件下,典型的低速薄层煤层的厚度与地震记录的频谱积分成正比,与地震子波频谱一阶矩成反比,谱矩法在已有的煤层厚度揭露资料在约束条件下,求得标定系数,利用地震资料反演煤层厚度。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试算表明,该方法不但适用于薄煤层,而且在较厚煤层厚度预测中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煤层在地震勘探中属于薄层,其薄层厚度预测一直是公认的难题之一,传统的预测方法是利用钻孔资料的内插对比获得,精度很低.实际生产中,人们又研究了多种预测技术.本文对小波变换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结合应用研究,并提取多地震属性参数来进行煤层厚度定量计算.通过该方法的实际资料运用,研究了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鹏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3):219-220
从蓄水盆地的水位和水深变化、聚煤地段的地形起伏、差异压实效应、溢岸沉积作用、水系改道、海相顶板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煤层分布、煤层厚度及煤质的沉积因素. 相似文献
11.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屏山煤矿地表为单斜构造,而深部为紧密褶皱和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形成了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逆断层的逆掩重叠或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带;在紧闭褶皱带内,由于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变,形成"藕断丝连"状煤层;在伏卧褶曲和倒转褶曲中,正常翼的煤层被挤压变薄而倒转翼的煤层较厚且稳定性较好。褶皱作用还出现"穿刺"现象,"穿刺"流变使煤层厚度变薄。褶皱构造和断裂双重构造使煤层常呈透镜状、藕节状、串珠状产出。 相似文献
12.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煤层群上行开采判别方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层的覆岩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平顶山四矿近距离薄煤层群和内蒙古酸刺沟煤矿厚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工程实例,并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措施.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证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及结构对上行开采有影响.研究成果扩大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用范围,对衰老矿区遗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和特大型现代化新型矿区的开发规划及西部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13.
系统对比了针对储层流体的现有各种识别因子识别含气和含水砂岩的能力,结果显示,高灵敏度识别因子
有较强的综合识别能力。以S 盆地L 研究区为例,在主要含气不等厚层段内对高灵敏度流体因子在神经网络模式和
PCA 神经网络模式两种情况下基于形态学进行分类,效果对比明显,结合井解释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初步的流体预
测。将波形分类法的应用范围从主要是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储层预测等扩展到对流体因子在目标层段进行分析
处理从而进行层段内流体预测,对仅在剖面和切片上利用流体因子来进行流体识别和预测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补充。
首次探讨了将波形分类技术应用于流体预测,认为该方法与其他解释成果结合对于有效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井成功
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层滑构造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基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8,29(6):645-647,650
指出了层滑构造不仅使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使煤层的煤化程度提高,灰分增加。分析了层滑构造引起煤厚变化的几种成因方式,解释了煤质变化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中,主要煤层(13-1煤层)地震反射波很强,对下部煤层(薄且不稳定)构成强屏蔽,几乎得不到反射波。通过分析研究,采取新的技术方法, 解决了困惑多年薄煤层地震探测的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研究煤系地层隧道开挖与支护问题,通过利用ADINA软件对大断面煤系地层隧道开挖与支护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二维平面模型,分析了煤系地层隧道大断面开挖和支护的过程;揭示了用于计算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及其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煤系地层隧道施工采用台阶法开挖有利于隧道的应力释放和稳定;同时,在支护上采用一次支护、二次支护和衬砌。现场施工监测较好地反映了煤系地层这一软弱岩层的隧道开挖与支护参数,为类似条件的隧道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摘要:由河道砂岩体所形成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勘探家们的重视。但由于河流相储层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依靠钻井是很难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有效控制和预测的。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信息的横向连续性优势,在井资料的标定下,进行储层的横向预测与研究。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渐系沙一上亚段—东营组河流相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地震波的波峰和波谷强振幅分别反映了河道边、心滩砂体的分布及河道水系的发育情况;(2)地震资料四阶导数振幅属性对振幅的微弱变化敏感,能较好地识别河道砂体分布,尤其是对整体河床分布的刻画非常逼真;(3)河道沉积以低频反射为特征,尤以小于 10 Hz 的频率分布区与河道砂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基于神经网络的波形分类技术,可以极大地克服单一地震属性参数所带来的多解性或不确定性,当用井资料标定后,其分类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采深的延伸和采掘强度的增大,非突出煤层或矿井的突出危险性预测与评价为保证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保障。平煤股份二矿庚20煤层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作为相邻矿井的吴寨矿在开采庚20煤层前需要确定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应用单项指标法对吴寨矿西翼采区标高-400 m以浅庚20煤层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庚20煤层的煤体破坏类型、坚固性系数均达到了突出煤层的临界指标值,但是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未达到临界指标值,因此,在该区域范围内庚20煤层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该结论指导了矿井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