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眼“首届院士苏州论坛”过去一载,第二届论坛又即将召开。回眸去年,12位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应邀来到苏州,为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拓展思路、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
苏南地区历代人才辈出,仅苏州历史上就出了50名状元,常州武进、无锡宜兴、苏州常熟等无不以崇尚读书闻名。在当今两院院士中苏州占80余住,无锡也有近70人,宜兴还享有“教授之9”的美誉。苏南籍的众多科学家以各自的独特建树,活跃在海内外的科学舞台上。为反映这些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本刊编辑部从这一期起推出“苏南籍科学家列传”专栏,向读者陆续介绍部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3.
止若 《创新科技》2011,(7):36-37
何泽慧是中国知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作为中国第一代女物理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何泽慧的名字更多时候被掩盖在了许多男性科学家的背后。那枚黄金铸造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上面虽然没有铭刻她的名字,却同样浸润了她的汗水和泪水。何泽慧先生生前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送给了她"中国的居里夫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九代入室弟子中,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王竹溪、张宗燧、彭桓武、林家翘、钱伟长、郭永怀、胡宁、张守廉、何泽慧、王大珩、于光远……至于听过他课的名人更是难计其数:杨振宁、钱三强、何祚庥、陈省身……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的名字叫周培源。  相似文献   

5.
一部近百万字的《山西科技发展史》出版了。笔者有幸参加了该书的编写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山西院士(包括山西籍的两院院士和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的有关情况。截止1999年底,山西籍的两院院士有19位,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有3位,共22位。这22位两院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各有11位。以下分别加以介绍:1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1914年—),山西省灵石县人,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院2007年院士增选结果揭晓,33人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位科学家、台湾省1位科学家当选。此外,中国工程院同时还增选产生3位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7.
四月姑苏,春意盎然,乌语花香,第二届院士苏州(专家)论坛召开之际,两院院士齐聚苏州。据悉,出席“第二届院士(专家)苏州论坛”的科学家团队阵容强大,有90高龄的耄耋老人,也有两院的年轻精英,还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近40人。在苏期间,院士们应邀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论坛,为苏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宽思路、出谋划策,对苏州发展的方方面面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他们还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了大学生面对面,中小学学生“大手牵小手”科技传播等系列活动,苏州的名胜古迹也处处留下了院士们畅游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四月,春暖花开,古城苏州又迎来了一场科学盛宴。23日,第二届院士(专家)苏州论坛在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围绕着“科学发展·和谐苏州”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专家汇聚一堂,针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与发展模式转变、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等诸多热点问题,热议科学与发展之道,畅谈苏州的科学、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院士与苏州     
苏州出院士: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1955年新中国诞生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以来,我国已拥有1773名两院院士,其中苏州籍的院士占了100多席.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苏州由此赢得了“院士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人杰地灵的苏州,出过不少栋梁之材;单是太湖畔东山的王鏊故居,就走出过数十位历代名人,请听其中之一的王守觉院士最近的自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