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塑料制品21厂与有关单位协作,研制成功新型塑料着色剂——浓色母粒,为我国塑料着色提供了新技术。浓色母粒,是国外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能塑料着色剂,它具有节约能源、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该厂目前已试制20多种色泽品种,经试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研究聚丙烯着色母粒的组成、制备过程和条件,采用水系研磨—沉淀转相法制着色母粒。颜料分散稳定性高。颗粒分布均匀,粒径95%以上达到1微米以下。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PP)树脂为研究对象,制备抗静电防老化的多功能黑色母粒,其关键技术在于解决各种功能助剂、着色剂、分散剂及载体树脂的品种、数量、配比组合及相容性、协同性问题.实验首先选择载体树脂和各种助剂,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多功能黑色母粒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载体树脂为40 kg,色素为30 kg,抗静电剂为2 kg,抗氧剂为5 kg,分散剂为20 kg,增容剂为3 kg是制备100 kg多功能黑色母粒的最佳配比.用该功能母粒制备的聚丙烯板材的表面电阻系数为3.8×10^9,氙灯老化72 h后色牢度为4级.  相似文献   

4.
截止吸收型颜色玻璃的着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着色剂加入量对玻璃着色的影响和着色剂配比、热处理条件等对玻璃光截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剂Se加入的质量分数为0.6%左右,着色剂CdS加入的质量分数为0.6%-1.0%时,能制备出着色均匀的颜色玻璃;玻璃的光截止吸收性能主要取决于Se与CdS质量比和热处理条件;采用光谱纯着色剂可以明显提高玻璃的光透过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石材为研究对象,无机金属盐为着色剂。研究了石材干燥温度、着色剂浓度、氧化显色温度等对天然石材着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200℃~220℃、氧化显色温度280℃~300℃、着色液浓度150~200mg/L时进行着色效果较好;可以调配不同金属离子来控制染色石材的颜色。为了改善天然石材的色泽和纹理,提高天然石材价值,学者们开始了石材表面修饰和石材着色领域研究。本研究以天然石材为研究对象,以无机金属盐为着色剂,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天然石材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成果公告     
蓝色吸热浮法玻璃 杭州玻璃总厂王慈伟等完成的蓝色吸热浮法玻璃是在经过适当调整的无色透明浮法玻璃原料中添加微量氧化钴和少量氧化铁使之着色的具有吸热功能的彩色透明玻璃。该成果项目,解决了作为主要着色剂和吸热剂的三氧化二铁中变价离子(二价铁)的控制难题,从  相似文献   

7.
着色剂主要分为食用着色剂和工业染料,由于工业染料等非食用着色剂价格低廉,着色力强,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商用于食品生产中。为了更好的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合理有效的着色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文中列出现有的着色剂的检测方法之间不同的特点,并对着色剂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对锆英石颜料合成机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固溶体型锆英石颜料是在ZrO2和SiO2合成为ZrSiO4的过程中V4+、Pr4+等着色离子固溶于ZrSiO4的晶格而形成;包裹型锆英石颜料是由合成的锆英石晶体将Fe2O3等着色剂包裹于其内部而形成。矿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氟化物的气化迁移而降低ZrSiO4晶体合成的温度,还可提高着色离子在固溶体型锆英石颜料中的固溶量。包裹型锆英石颜料的呈色性能取决于锆英石晶体对着色剂的包裹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稀土氧化物作为着色剂、脱色剂和澄清剂在玻璃工业中的应用,以及作为着色剂和添加剂在陶瓷颜料和釉料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解决丙纶着色问题,对国外母粒进行剖析是有意义的。1977年,我们对“大日本油墨公司”的丙纶兰色母粒进行了剖析,其主体是聚乙烯和聚丙烯,总量为80%,颜料为20%。去年,我们又对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的丙纶红色母粒的基体(已知颜料含量为40%),进行剖析。由发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主体是镁盐。另含有少量及微量的钙盐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混入不同着色剂的液态光敏树脂在激光扫描照射下树脂单层固化厚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着色剂对树脂固化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经表面改性的着色剂加入液态树脂后对树脂固化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色剂种类和加入量的变化,树脂固化程度发生明显变化.使用表面改性的方法,可以改善着色剂在液态树脂中的分散性以及着色树脂的固化程度.使用MTS Nano Indenter XP型纳米硬度计对固化树脂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混入改性着色剂的固化树脂的表面可承受的压力和弹性模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低铁生料中掺入适量氧化铬可以烧成绿色水泥熟料。本文研究表明,含有铬的工业废渣可以作为绿色水泥熟料的着色剂,这为降低水泥的生产成本和减轻污染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化学分析、XRD、电子自旋共振、X光电子能谱等分析研究了绿色水泥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铬不仅有良好的着色效应而且还能促进水泥熟料的形成,掺用萤石、石膏复合矿化剂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烧成绿色水泥熟料而且水泥强度较高;煅烧温度、冷却速度和熟料中铬、铝、铁的含量等对绿色水泥的颜色有较大的影响;熟料中铬离子主要以Cr~(3+)、Cr~(5+)离子形式存在,可溶性的铬离子极少;绿色水泥制品颜色美观而且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亚硝基血红色素食品着色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健康的猪、牛、羊的新鲜牲血为原料,经化学提取、合成及酶解等简单步骤、研制成了亚硝基血红色素食品着色剂。该产品可替代具有毒性作用的亚硝酸盐而直接加入食品着色,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理想的调味食品着色剂,同时也增强了食品的营成份。  相似文献   

14.
相关组分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时,除了加入玻璃的基本组成SiO2和着色剂CdS、Se外,还必须加入ZnO、碱金属氧化物、冰晶石、B2O3和重金属硫化物等次要组分。这些次要组分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ZnO对防止着色剂硒和硫的挥发起直接作用,是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碱金属氧化物、冰晶石、B2O3主要直助熔作用,降低玻璃熔制温度,加速玻璃的澄清和均化,间接防止着色剂硒和硫的挥发,微量重金属硫化物作为晶核形成剂,使CdS(Se)微晶固溶体容易成核和长大,加速并简化玻璃的显色工艺。  相似文献   

15.
防蛀牙食品     
日本研制成一类新型的防蛀牙的甜味食品。这类甜味食品由两种甜味剂组成。第一种甜味剂可从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肌醇、木糖醇中选择一种;第二种甜味剂可从葡萄糖、砂糖、果糖或乳糖中选一种。甜味料的添加量为食品重量的40—100%。其配方实例如下: 颗粒糖配方:山梨糖醇72.4份,葡萄糖24.1份,赋香剂、着色剂0.5份,已二酸3.0份。烹饪用硬糖配方:70%山梨醇溶液89.0份,果糖9.9份,维生素C0.8份,赋香剂、着色剂0.2份。乳脂糖配方:70%山梨糖醇溶液70.1份,葡萄糖16.3份,已二酸l.7份,45.27%蛋清溶液2.4份,92度椰子油8.9份,藻酸钠0.3份,醋酸钙0.1份,悬浮剂0.1份,赋香剂、着色剂0.2份。  相似文献   

16.
葡萄皮色素是人们利用酿酒废弃的葡萄皮渣提取的一种天然红色素.该红色素在pH值为3时呈红色,在pH值为4时则呈紫色.其稳定性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因此,葡萄皮红色素可以作为高级酸性食品的着色剂,可用于果冻、果酱、果汁饮料(果酒)等的着色,其特点是着色力强,效果好.一般用量为0.1%~0.3%.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制备抗静电防老化的聚丙烯(PP)多功能白色母粒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载体树脂为60 kg,色素为12 kg,抗静电剂为10 kg,抗氧剂为10 kg,分散剂为6 kg,增容剂为2 kg是制备100 kg的多功能白色母粒的最佳配比.用该功能母粒制备的聚丙烯板材的表面电阻系数为0.6×10^9,氙灯老化500 h后色牢度为5级.  相似文献   

18.
我車間在北京市化工局軍工组的大力支持下,在化院橡胶教研组与北京橡胶八厂小試的基础上,經过了近半年时間的科研与設备安装,CMA防老剂已正式投产,产品在国防工业产品中試用质量良好,現已成批生产,分別供应全国各地有关单位。从小試到投产过程中迁到的主要困难是催化剂活性不高。当所用的对甲氧基苯胺和环已醇由化学試剂改为工业品时,十次試驗中只有一、两次偶尔得到了結晶的CMA产品。  相似文献   

19.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3):190-190
花岗石是一种天然硬质材料。花岗石装饰材料,尤其是天然的有色材料,因储量少、色差大、品类单调、抗酸性差、价格昂贵等问题难以广泛采用。由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周孝瑞高级工程师等开发的“花岗石着色工艺”,在着色剂的选用及着色一校色工艺上均有不同以前献报道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20.
涤纶母体着色剂科研项目是北京市科委下达给我院的科研任务。我院从1979年开始研究涤纶母体着色剂中载体树脂的组成、配比及共聚条件,其中包括助剂的筛选,对共聚反应条件的影响。研制以溶剂法和可溶性法两条不同工艺路线的涤纶母体着色剂,并对所用载体树脂进行研究。确定了二氧六环为溶剂、三元共聚树脂为载体树脂及选用耐高温的有机颜料三者一起进行颜料预处理来制备涤纶母体着色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