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主流思路实质上是一种“外部人”模式,它忽视了职工在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方面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与“外部人”相比较,职工更有积极性和信息优势去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为了充分发挥职工在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上的作用,应有国有企业职工持股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内部人控制是股权分散情况下现代大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出现了被扭曲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与行政组织的重复博弈、与企业组织的一次性博弈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制度性根源;进而提出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双重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人控制是股权分散情况下现代大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出现了被扭曲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与行政组织的重复博弈、与企业组织的一次性博弈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制度性根源;进而提出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部人控制是股权分散情况下现代大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出现了被扭曲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与行政组织的重复博弈、与企业组织的一次性博弈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制度性根源;进而提出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出现了分离,内部人控制现象成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权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这一问题,在研究各学说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的问题现状及其成因,提出对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进行规制的立法建议,促进国有企业良性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延强 《科技信息》2012,(28):90-91
从本质上来说,国有企业是特殊的股份公司,其股东是全体人民,因此是股权结构极其分散的一种类型,因而最容易出现代理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随着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将从分析"内部人控制"的原因入手,探析此问题的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效率差异.经济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大都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较私营企业更为严重.笔者认为,内部人控制问题只是一种表象,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才是经济绩效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增强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出资人与企业经营层信息不对称问题、内部人控制、总法律独立性弱化等问题,总法律顾问制度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江西省国资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来阐述法务总监制度不仅是总法律顾问制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也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经营决策轻率、贪污挥霍、转移资金等情况比较严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滑坡。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保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制衡关系。如何构建对经营管理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企业产权改造过程中,由于“放权让权”的思维惯性的影响,往往偏重于解决所有权对于经营权的过多干预问题,而忽视了经营权对所有权的侵犯。以致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产生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即当并不拥有企业资产的内部人-经理等人员的利益与其外部投资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内部人利用所掌握的控制权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内部人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失衡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公司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率。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可以采取里外夹攻的战术。首先,应该从内部治理着手,通过发挥ESOP(职工股计划)的效用,使“内部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趋向一致。其次,必须加强外部控制。在尚处于转轨经济中的中国,应该选择发展资本市场和银行市场的共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所以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股权结构不合理,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法律自我实施机制尚不健全,投资者诉诸司法救济仍存障碍,公司运作的内部人控制和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信息披露的实际质量难以保征,缺乏成熟的受托责任和社会文化、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不足等。本文对解决这些向题提出多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银行信贷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调动、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作用,以防范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银行“内部人治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所以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股权结构不合理,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法律自我实施机制尚不健全,投资者诉诸司法救济仍存障碍,公司运作的内部人控制和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信息披露的实际质量难以保征,缺乏成熟的受托责任和社会文化、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不足等。本文对解决这些向题提出多项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卢健民 《科技信息》2012,(3):556-557
推进国企贯彻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防范国有企业决策风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浅析国企“三重一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阐述解决国企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取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指出目前国有企业面临集团化、信息化不断加强的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监控方面的财务造假、资本运营和内部人控制等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理念指导、制度安排和流程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监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市公司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它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规范治理的一个主要因素。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功能异化、公司控制权缺乏威胁和外部监督的弱势是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可以通过解决所有者缺位、引入战略投资者来使股权分散化、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银行等债权人的监督作用以及强化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来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企业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忽视了整体分析方法的缺陷,从不同利益集团互动性选择的视角来研究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和产权改革的内在逻辑。小集团要比大集团有力量,企业内部强势小集团能主导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形成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依据企业利益关系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依据利益兼容与正和博弈的原则,动态调整所有权结构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着普遍和严重的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者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9.
麻良富 《广东科技》2014,(Z1):25-26
会计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对其会计行为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这样才能使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及其经济效益目标有效实现。主要就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展开相关论述,以期为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风险防范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已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但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成效甚微。从分析公司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中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内部人控制严重,各项权能实施不到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缺陷和不足出发,提出一些改进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