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科技投入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6—2016年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和农业产值等数据,利用时间序列误差修正模型,对政府科技支出的投入导向度、农业科技投入的创新贡献率和发展贡献率进行了测度,然后实证分析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政府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对非政府部门的农业科技投入增加有促进作用;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对农业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依据分析的结论,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供给的障碍,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对民间农业科技力量扶持不足。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浙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对“创新主体”要有共识.不能寄希望于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仍然是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家扶持的农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示范基地,国家对这些研究和试验基地的投入是义不容辞;二是农业科技体制的再创新,要重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统筹全省农业科技资源布局,建立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的分类发展的激励机制,创新农业科技体系的投融资体制;三是大力推进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3.
吴艳红 《甘肃科技》2011,27(22):18-20
为使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了解甘肃省农业科技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对2001-2007年甘肃省农业科技查新方面统计分析,对甘肃省农业科技查新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速甘肃省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一是要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二是要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五是要大力稳定壮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六是要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七是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引领。文章对我国农村发展中对农业科技创的新需求进行分析,同时对农业科技创新进程中出现的农业科技创新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进行讨论;从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给出建议,旨在为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源头创新与农业发展的紧密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第一、二、三次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互促进关系,及面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第四次农业科技革命)建设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的必要性。并指出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地方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暨构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目标,坚持的原则和新体系的构成,建设山东省农业科技知识及技术创新中心、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基层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机构、技术中介机构、农民农户及其他农业生产单位功能的确定。并对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体系系统的多元化、体系系统的竞争性、体系系统的主导性、体系系统的层次性、体系系统的开放性、体系系统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管理研究》2016,(4):80-83
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农业科技投入是实现农业科技进步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源头。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民收入、农业科技进步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农业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8.
一、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技进步对提高农业生产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科技发展的状况以及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旨在为山西省农业科技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沈阳辉山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对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要以建在农业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为宜,二是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初期和发展初期应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事业单位制模式运行,三是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四是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建设相应的公共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信息技术在重庆市农业示范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地区性和复杂性后,建立起一套综合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体系,以期发挥其自身具备的科学知识上的系统性、调控技术上的预见性、管理决策上的科学性,以及适应环境下的应变性和应用推广土的便捷性。建立高效的农业科学技术及其科技成果的传播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笔者在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重庆示范区的建立、蔬菜栽培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upervisi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Quality & S  相似文献   

13.
浙江乌岩岭7种林分土壤碳密度及碳氮比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的总碳(TC)密度、有机碳(SOC)密度及土壤碳氮比(C/N)的分布特征,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用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该区7种林分土壤TC与SOC含量,核算相应的土壤碳密度及C/N,并分析土壤TC密度、SOC密度及C/N与部分土壤理化参数的关系。【结果】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各林分0~40 cm土层SOC密度为84.53~183.26 t/hm2,平均值为118.06 t/hm2,以杉木林最高。除杉木林0~10 cm土层C/N高于25外,其余土层及其他林分土壤C/N为8.32~21.88。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各土层TC密度、SOC密度及C/N在7种林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TC密度及C/N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TC密度、SOC密度与土壤速效钾(AK)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C/N与土壤有效钾(AK)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土壤AK含量可作为土壤TC密度、SOC密度及C/N共同的重要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4.
杀虫植物苦皮藤中的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卫矛科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是我国著名的杀虫植物,自1980年以来,我国对这一杀虫植物从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进行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本文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在苦皮藤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强风力扰动下不同林冠形状的森林内部风场分布情况,为防风林营造与种植过程中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建立3种不同冠形林分模型(其中冠部为多孔介质模型),并根据冠形对应树种的消光系数确定多孔介质的孔隙率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的关系; 然后以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在动量方程中添加源项,建立三维树冠流计算模型,计算3种冠形在强风力下林分内部各处风速、风压与湍流动能强度。【结果】 圆锥形林冠林内风速最小值(0.047 m/s)与圆台形林冠林内风速最小值(0.076 m/s)相差0.029 m/s。椭球形林冠林内风速最小值为0.940 m/s,且波动大于其他冠形。圆锥形林冠林内压差与湍流动能强度均最小,分别为30.22 Pa和0.17%。椭球形林冠林内压差最大,压差均值为62.14 Pa。圆台形林冠林内湍流强度最大,最大值为25.19%。【结论】 结合湍流动能强度对树木抗风安全性的影响,以及风速的降低和压差减少作用,在构建防风林体系时,应选择与圆锥形林冠特点相似树冠的树种,使得防风林的抗风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出一种色调-饱和度-明度(HSV)阈值划分方法,提高变色松树的调查效率,为疫木的砍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变色松树与其他地类在“H-V空间”上的差异建立变色松树阈值提取规则; 对比分析HSV阈值法和红-绿-蓝(RGB)阈值法在不同情景下提取得到的变色松树识别结果,并对识别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① 变色松树样本在“H-V空间”散点云图中有明显的聚类现象,而在“G-R空间”散点云图中呈条带状分布。② RGB色彩空间中的R和G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直接采用阈值法提取变色松树时漏分误差较大。HSV阈值法由于在色彩变换过程中能够分离出色调值H和亮度值V,便于进行阈值划分,对基于无人机数据的变色松树识别的总体精度要优于RGB阈值法。③ HSV阈值法对变色松树的识别适合于病死松树发展的后期监测,在对借助高分辨率影像提取的发病前松树分布进行掩膜后,可实现60%~65%的变色松树提取精度。【结论】HSV阈值法对于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变色松树监测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提高人工判读的效率,可为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变色松树监测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重庆市示范区”为“86 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项目之一。该项目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 ,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 ,利用计算机网络传播科学种田的技术和措施 ,把新品种、新技术直接送到农民的面前 ,指导农业生产与管理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是一种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选取6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构建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案例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判别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督鄂十余年,不仅在湖北武汉建立起包括冶金、矿业、军工、纺织等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而且建构了近代工业教育体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公亲自创办湖北工艺学堂,将农桑、丝绸织造教育纳入工艺学堂教育之中,由此揭开了近代纺织教育的历史新篇章.他在开创近代纺织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112年来武汉纺织教育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武汉纺织大学作为武汉纺织教育的惟一传承者,其教育史、校史应遵循唯物史观得出具有112年悠久办学历史的科学结论,她与华中农业大学同时开办,与武汉科技大学同根同源,是具有百年历史渊源的一所国立纺织大学.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入手,建立以系统性、综合性实验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实验教学、建立健全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以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