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序费孝通作为杰出的学者,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那就是不喜欢书本上的死道理,总愿意从生活当中看出问题。这种学术的作业方式,可以当得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费先生充满传统士人的忧患情怀,但又是一个现代型的知识分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牵引着费孝通的心思。可贵的是,费孝通并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行动者”。所以,尽管费孝通参加过政治,包括1949年以前的“民盟”,20世纪50年代的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80年代以后当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为“首长”,但这都不是费孝通对自己的定位,外物于我何有哉!费孝通…  相似文献   

2.
方李莉的《费孝通晚年思想录》最近在岳麓书社出版。本书为费孝通晚年思想集中纪录,主要表现了其走访西部,对我国西部开放的思考的思路。为了使读者们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书中的照片大多是有关费孝通先生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照和工作照。许多照片的图注用的是  相似文献   

3.
公元2005年4月24日22时,国际杰出的人类学家,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国家领导人费孝通教授溘然长逝。山河恸泣,大地无言,乾坤肃穆。送别一代宗师离我们而去。费孝通先生的去世对中国人类学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我们也为失去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和导师而悲痛。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类学的贡献不仅仅因为他的辛勤耕耘,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反映在十四卷《费孝通文集》中);不仅仅是他所致力的乡土研究、农村研究和创建现代乡镇企业模式,诸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不仅仅因为他的导师、…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是我国知名的社会学家,一生致力于乡村经济的发展。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乡村崩溃的危机,费孝通提出了发展“乡土工业”,实现乡土重建的思想,主张工业下乡,通过发展”乡土工业”转移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乡土重建,但费孝通的理论在当时却囿于社会现实而无从付诸实施。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费孝通的理论,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类学一代宗师费孝通先生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吴江,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费孝通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中国现代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创始人。他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后考入清华大学师从俄籍教授史禄国攻读人类学,成为中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1935年,他与新婚妻子王同惠同赴广西大瑶山进行社会调查,途中误踏虎阱,王同惠在寻人救援途中不幸溺水身亡。费先生获救后根据瑶山调查所得资料,整理出版了《花蓝瑶社会组织》。当年他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在马林诺斯基教授指…  相似文献   

6.
正长三角,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合作活力最强、频度最高、交流最为密切的区域之一。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在他的80寿辰上,曾意味深长地讲了这样一句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992年,费孝通老先生就曾发表《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收录自己80年代以来考察沿海乡镇企业的主要研究报告,就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改革和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的这16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8,(7)
费孝通:1910年生。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这是本刊主编李慰饴最近对他采访的实录。  相似文献   

8.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是费孝通先生1980在美国接受马凌洛夫斯基应用人类学奖时的演讲,在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把这样的题目视为“政治色彩”太浓而忽视其学术性。笔者认为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题目是有着不平常的意义的。我记得20年前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顾定国(GergGulding)先生来中山大学访问,我问他来中国想了解什么,他说想看看费孝通先生讲的“人民的人类学”是怎么一回事。他说美国、英国有应用人类学,有发展人类学,但没有人提出人民的人类学。顾定国先生的话,其实道出了费孝通先生在世界人类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公元2006年4月24日,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享誉中外的人类学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逝世一周年。费老是一位伟大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为了富民强国,为了祖国的统一,终生奋斗不息,留下了世人瞩目的丰功伟绩。他为了广泛团结海内外知名学者,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加强两岸的学术交流,发展中国的人类学社会学事业,与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园教授结下了极为深厚的情谊。1980年初,李亦园去美国匹兹堡大学讲学,在费孝通先生燕京大学老同学杨庆堃教授引荐下,费老第一次见到李亦园。他对李亦园虽早有所闻,十分赞赏彼岸学者的学术业绩…  相似文献   

10.
一公元2005年4月26日早晨,我与佛光大学人类学系的主任宋光宇教授正在佛光大学学人招待所的大厅里聊天,在一边看报纸的徐桂兰突然惊呼:“唉呀!费老去世了!”。我连忙拿过报纸看到“费孝通教授去世”的大字标题。报道称前天社会学人类学大师费孝通教授因病去世,享年95岁。过了一会,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翁玲玲教授,请她与台北的李亦园先生联系,了解有关情况。9时我去上课了。12时下课后,翁教授告诉我,已与李先生通了电话。北京方面已给李先生打来电话,通报了费先生去世的情况。并告之,李先生已决定把原定2005年11月1日在北京为费先生95华诞做寿…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先生以其自身的治学经历论述了人类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通车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带动了青藏铁路沿线甘肃、青海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样的客观条件为费孝通先生"两南兴藏"设想的实施带来了新机遇。文章详细陈述了费孝通先生关于"两南兴藏"设想的论述,进一步界定了"两南兴藏"的内涵和外延,指出实施"两南兴藏"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就此设想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己民族的人要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以当年对自己家乡江村调查为例,在民族研究方面提出自己民族的人研究自己民族是一条很好的道路的看法。本是费老2001年7月10日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楚雄彝族化研究所《彝族化研究丛书》的首发式暨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云南三村》是关于人类学的研究,并阐述了费孝通、张之毅及《云南三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公元2005年4月25日晚上10点钟,我刚从人大上完课回来,打开电子邮箱查看有无邮件,像往常一样总是要先扫描一下网上新闻,发现赫然闪出一条惊人的消息:费孝通先生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这一噩耗可以说不啻是和煦的四月忽然刮来了一阵寒风,我心里沉闷闷的,半晌无语。快晚上11点钟的时候,不知道哪一位发来一条手机短信:据悉费孝通先生昨日仙逝/一代宗师悄然而去/我怀着一颗敬畏心与一份失落感/请各位社会学人类学同仁志哀!虽说我与费先生并无直接的交往,但人类学大师的驾鹤仙去,还是令我怅然久之。24年前聆听他做报告…  相似文献   

16.
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成立,学校图书馆随之建成.当时馆舍设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54号.1952年,图书馆随学校本部迁至今中关村南大街27号.1993年11月30日,随着学院的更名,图书馆同时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馆名.  相似文献   

17.
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国际会议上得出一个结论:21世纪人类要汲取孔子的智慧;1992年,社会学家费孝通也说,新的"战国时代"呼唤新的孔子。孔子儒家思想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对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和广学会传教士的在华传教都具有诸多可吸取的智慧。因此,儒家思想不仅具有维系民族国家和平发展的功能,而且也能够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曲折、光辉的历程,深邃博大的学术思想,缅怀他忧国忧民、矢志报国的济世情怀,“行行重行行”、关注民生、“志在富民”、“知行合一”的精神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围绕“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成就”、“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与边疆民族政治”、“学科与国际视野”、“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与居民权益保护”和“学科建设与应用研究”五个主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发扬文化自觉,坚持田野研究——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综述●周星王铭铭/著一、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是首届研讨班的延伸和发展1997年1月5日至12日,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①,在费孝通等海内外人类学家们的关怀下,得以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至40年代,曾经是亚洲的社会学、人类学者运用亚洲式的概念和方法说明亚洲的时代,当时的研究状况和见解与今天有着相通之处。为了描绘中国的社会结构,费孝通从中国人的观念中捕捉中国社会的个别主义的研究方法,与用从中国社会研究中所获得的新见解,去重新解释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概念的普遍主义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了费孝通独特的理论,本文探讨了这些见解和概念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