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三维石墨烯/氢氧化镍纳米Ni(OH)2/3DGR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表征;在1.0 mo L/L KOH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对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2 m A/cm2的电流密度下Ni(OH)2/3DGR的比电容达到43.70 m F/cm2;10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比电容保持率达到79.3%.因此三维石墨烯/纳米氢氧化镍复合材料可以做为一种很好的超级电容器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碳布(CC)为基体、氧化锌纳米棒为模板,2-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采用水热与高温碳化方法,在碳布表面构建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ZnO/C);利用电沉积法在ZnO/C复合物表面生长氢氧化镍(Ni(OH)_2)纳米片,获得碳布负载的氧化锌/碳/氢氧化镍(ZnO/C/Ni(OH)_2)核壳结构纳米棒阵列。对获得的复合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纳米棒阵列均匀生长在碳布表面,纳米棒外层由纳米片状Ni(OH)_2相互交叉堆叠而成;该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时,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以达到1 051.9 F/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0 A/g后,比容量仍有644.5 F/g;在5.0 A/g的电流密度下进行5 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复合电极的比容量仍保留87.1%,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高容量、高循环性能镍氢电池,分别使用共沉淀法和固相沉淀转化法,合成了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和纳米级氢氧化镍,并对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XRD谱图分析、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级氢氧化镍比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而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在可逆性、电极循环寿命方面比纳米级氢氧化镍具有更为优越的性能.纳米级氢氧化镍与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掺杂使用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纳米级氢氧化镍以质量分数为8%与微米级氢氧化镍掺杂使用时,放电容量提高了约9.6%,同时电极循环性能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CaCO3模板法制备出具有三维分级多孔碳骨架结构SnO2@voids@C-SnO材料,并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行Ni的添加.利用XRD和SEM对所得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nO2@voids@C-SnO材料在电流密度50 mA·g-1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092 mAh·g-1.添加Ni可以有效增加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当Ni质量分数达到25%时,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414.6 mAh·g-1,7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617 mAh·g-1,倍率性能优良.这主要是因为Ni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纳米粒子的团聚,缓解了体积膨胀带来的影响,明显改善了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晶模板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并探讨焙烧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运用热重分析(TG)、X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等方法对LiMn2O4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LiMn2O4样品均具有较好的尖晶石型结构,且粒径分布均匀:在700℃时制备的LiMn2O4样品(S-700)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3.0~4.4 V时,0.2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9 mA·h/g; 0.5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6.4 mA·h/g,50次循环之后容量仍有102.7 mA·h/g,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中孔炭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孔硅分子筛SBA-15为模板,蔗糖为炭源,炭化温度为700℃制备中孔炭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和N2吸脱附等温线表征该材料的结构与形貌.以中孔炭材料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容器进行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漏电流、自放电、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孔结构呈二维六角有序分布:该样品的孔体积为1.88 cm3/g,比表面积为1 394m2/g,具有典型的中孔结构和集中的中孔分布,它的最可几孔径为3.4 nm;制备的中孔炭作电极材料组装的超级电容器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00 mA/g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循环10 000次的平均比电容高达95 F/g,比容量波动范围仅为-4%~4%.  相似文献   

7.
采用蔗糖辅助燃烧法制备了富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1Mn2O4, XRD表明合成的Li1.1Mn2O4样品具有完整的尖晶石结构. SEM显示样品是由纳米粒子组成. 0.5 C 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5 mAh/g, 10 C放电比容量可达109 mAh/g. 10 C倍率下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90%.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倍率和循环性能均优良.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波法快速制备出NiO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制备的N i O样品纯度较高,粒径在50~100 nm.并研究氧化镍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g的条件下,其比电容达185 F/g,且在1000次循环测试之后,电极比电容量仍维持90%以上.因此,微波法合成出的氧化镍样品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球型Ni(OH)2表面包覆处理后的表面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镍,以化学沉积法在其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CoOOH,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技术、循环伏安测试进行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包覆不同质量分数CoOOH的球型氢氧化镍仍为β相结构,2.5%的包覆层形成了均匀的导电网络,使活性物质利用率显著提高;表面覆钴质量分数为2.5%时,氢氧化镍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3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仅降低15%;包覆质量分数为2.5%的CoOOH的氢氧化镍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充电效率明显提高,并强化镍电极的析氧极化.  相似文献   

10.
以乙醇为溶剂,氨水作为沉淀剂,制备出了氢氧化镍纳米片.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厚约30 nm直径200~400 nm的纳米薄片.将所制备的氢氧化镍纳米片制成电极,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等方法测试表明,氢氧化镍纳米片具有良好的超电容性质,其单电极比容量最高达到1 338 F.g-1.  相似文献   

11.
采用脱合金化、水热合成和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纳米多孔Co、NiCo(OH)2/Co和NiCo(OH)2-P复合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表征电极材料的物相和形貌结构.在1 mol·L-1的KOH溶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曲线(LSV)、交流阻抗谱(EIS)、循环伏安曲线(CV)等测试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多孔Co、NiCo(OH)2/Co、NiCo(OH)2-P电极材料的析氢性能依次增加,化学气相沉积(CVD)磷化后的纳米多孔NiCo(OH)2-P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其过电位为139 mV,Tafel斜率为123.57 mV·dec-1,双电层电容为30.16 mF·cm-2.经过1 000圈循环伏安耐久性实验后,纳米多孔NiCo(OH)2-P电极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析氢过电...  相似文献   

12.
使用NiCl2·6H2O、KOH、NaH2PO2·2H2O和CoCl2·6H2O等为反应物,在对流微通道反应器(CFMCR)中制备了Ni (OH)2前驱体,然后在PH3气氛中将其还原,最后经酸洗得到目标产物Ni2P。探讨了CFMCR反应工艺条件(包括体积流量、pH和陈化时间)和磷化反应温度等对制备的Ni (OH)2前驱体及最终的Ni2P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Ni2P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CFMCR对制备的Ni2P材料进行了Co掺杂改性,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以及比电容。结果表明,利用CFMCR制备的Ni2P材料最高比电容可达到1 200 F/g,5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有率约为65%;掺杂Co元素制备的Ni-Co-P复合材料最高比电容为1 475 F/g,5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有率约为84%。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合成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将所得的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以及交流阻抗法对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同时探讨了Ni(OH)2与VS2的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H)2与VS2的质量比为5∶1时所制备的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最高可达到4021F/g,且在电流密度为5A/g下进行500次充放电测试,电容保持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碱处理对剑麻基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剑麻制得生物质碳材料,取部分所得碳材料进行碱处理.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三电极体系,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方法,对该碳材料的充放电特性和比电容进行考察.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未经碱处理样品的电极放电比电容为231.85F·g-1,而经碱处理的样品则增至290.35F·g-1;在其它电流密度下,经碱处理样品的电极放电比电容总是大于未经碱处理的样品,经1000次循环后,样品比电容有所增加,经碱处理的样品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且碳碱质量比为7:1时,比电容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Ni(NO3)2·6H2O和FeCl3·6H2O混合水热法合成纳米NiFe2O4粉体,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 并对其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 生成的纳米NiFe2O4粉体为准晶型, 呈球状, 结晶度高, 晶型完好, 粒径分布均匀; 第1,30,50,70次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97,1 019),(726,750.2),(560.9,578.4),(514.8,528.2)(mA·h)/g, 表明NiFe2O4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分析纯La(NO33·6H2为O、Sr(NO32、Co(NO32·6H2O和Fe(NO31·9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了不同组成的La0.6Sr0.4Co1-xFexO3-δ(LSCF)超细粉体。采用X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超细粉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测定和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可一步合成粒径为30~70 nm的LSCF超细粉体,且随着Fe3+含量的增加,衍射峰值向低角度方向略有偏移。对超细粉体的烧结性能、热膨胀性能及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粉体在1 100℃下烧结2 h,其相对密度达到97%。热膨胀系数随x(Fe3+含量)增加而增大,由x=0.1时的8.42×10-6K-1增大至x=0.5时的9.56×10-6K-1。直流四端子法电导测试表明: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200~800℃)出现极大值,最大值可达950 S/cm,在500~700℃范围内,电导率均在200 S/cm以上,能够很好地满足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对阴极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KMnO4、NaOH和MnCl2为原料,在室温下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制备了层状二氧化锰电极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材料试样的晶型结构、表观形貌和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 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材料试样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层状二氧化锰为纳米材料,比表面积为89 m·g,在0.5 mol·LLi2SO4水系电解液中比电容为96.7 F·g,等效串联电阻为1 Ω,漏电流为0.24 mA,800次循环前后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可逆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快速凝固结合脱合金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表征,并使用线性扫描伏安(LSV)、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方法测试纳米多孔Ni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Ni5Al95前驱体合金在65 ℃条件下经4 h脱合金化后获得多层次、双连续的纳米多孔Ni.在50 mA·cm-2电流密度下,25 ℃时析氢过电位为257 mV,双电层电容为4.7 mF·cm-2,在析氢反应过程中表观活化能为26.06 kJ·mol-1,电化学脱附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经过1 000圈循环伏安耐久实验后,纳米多孔Ni电极在25 ℃下极化曲线基本保持原状,50 mA·cm-2电流密度下析氢过电位减小6 mV,表现出优良的析氢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镍/过氧化聚吡咯复合膜修饰电极(Nano-Ni(OH)2/PPyox),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其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0.10 mol·L-1 NaOH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安培法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2.0×10-7 ~5.0×10-5 mol·L-1(r =0.999 7)和5.0×10-5~1.0×10-3 mol·L-1(r=0.999 4),灵敏度分别为1017 μA·mM-1 ·cm-2和733 μA·mM-1·cm-2.  相似文献   

20.
以3-(1H-四氮唑-1-乙酸酰胺)吡啶(TAAP)、 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和氯化铜为原料, 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一种新的基于四氮唑配体(HTrz=1H-四氮唑)和Anderson型多酸的铜配合物{H2Cu12(Trz)12[CrMo6(OH)6O182(OH)8(H2O)4}·12H2O. 晶体结构解析表明: 该化合物先由去质子化的四氮唑配体Trz通过铜离子连接形成金属 有机二维层, 再通过多酸阴离子[CrMo6(OH)6O18]-3-端氧连接二维层上的铜离子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在水热合成过程中配体TAAP原位转化成Trz. 合成的配合物对H2O2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效果, 在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和结晶紫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