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社会实践中被应用,而且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不对社会主义民主全面论述,只就社会主义和民主的一致性,民主集中制中民主的组织原则和民主的活动原则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和民主的一致 社会主义和民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需要民主,而民主则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高度发展,就是共产主义。 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李卜克内西曾深刻分析过社会主义和民主的关系。他说:“社会主义和民主不是一个东西,但它们不过是一个基本思想的不同表现,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来不可能相互矛盾。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臆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伪的民主一样。民主的国家是按社会主义原则组成的社会的唯一形式”。所以他认为未来将属于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列宁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的。他说:“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决定不完全归结于经济”。“必须有社会主义生产这个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有民主的国家组织、民主的军队等等”。又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只有无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我们的历史使命,是要在本世纪内努力争取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它们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在党的三代领导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顺应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然要求,直面世界政治民主化大潮,赢得对资本主义的竞争优势而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民主是一个阶级的历史的范畴,在阶级社会,纯粹的民主是不存在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5.
坎特伯雷教长约翰逊曾多次访问苏联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并访问了解放后的中国。他对这些国家作了客观的观察,并就他的观察所得写成了几本书。他的“社会主义的六分之一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出版,受到读者热烈的欢迎,已出了二十二版。战后他又写了两本关于苏联的书,一本关于新中国的书(“中国的新创造时代”),最近又出版了这本关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书。这本“社会主义世界中的东欧”是英国所出版的第一本比较全面和客观报道欧洲人民民主国家情况的书。资本主义世界里曾广泛地散播着对这些国家的歪曲报道和诽谤,这些歪曲报道和诽谤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资本主义世界的人民对  相似文献   

6.
李虹 《科技信息》2009,(33):391-391
人权观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体现:人权的渊源是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权状况的评估;民主社会主义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实质是在保卫人权的旗号下进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勾当,最终达到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深刻地证明:“民主社会主义”并非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功的法宝,相反.成为某些共产党人走向背叛的捷径。我们必须积极吸取前苏联和东欧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教训.旗帜鲜明地批判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是无产阶级民主。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72页)在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著作中,在我们党的许多文献中,都曾经对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论述。由  相似文献   

9.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和思想潮流。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简述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并探讨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主因国家性质和民族特点不同而异,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它要求紧紧围绕国体和政体两方面,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从政治体制、党的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夏之交,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政治风波。在党中央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制止动乱、平息暴乱的决定性胜利,使我们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航向继续前进。抚今追昔,更加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这场政治风波中暴露的问题来看,民主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极少数别有用心的坏人正是利用一些人在民主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制造动乱,故意抹煞资产阶级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否定民主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打着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旗号,宣扬“全盘西化”,妄想在中国建立西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谓中国特色,是指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联系,在其建设过程中,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适“度”性哲学上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度”,能使我们在实践中掌握“火候”,注意“分寸”,防止“左”的或右的倾  相似文献   

13.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富强、文明一起,是我们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在民主法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政治动荡之后,人们痛定思痛: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民主?应该怎样避免和铲除官僚腐败现象?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个问题。一、民主的权威性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称的一种政治制度,希腊文作demokratia为demos(人民)和kratos(权力)两词所合成,原意为人民的权力。民主用于国家形式,即成为一种国家制度。其性质规定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享有参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国家,《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人类政治文明积淀的基础上,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实践的经验教训中,深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提出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法宝":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实现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决不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重要思想,这些构成了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关系到党的建设全局乃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紧紧抓住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邓小平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作过回答。但是有一个思想观点我们觉得是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这就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1978年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即“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19.
前些年,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民主问题上大做文章,抽象地谈论民主,攻击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鼓吹西方的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反对共产党的领导,鼓动青年学生“争民主”、“要自由”,以极端的方式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这种思潮影响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在苏联的援助下,正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于短短的历史时期内,在建设社会主义基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国家已经不是经济落后和依赖外国帝国主义的国家了,它们正在发展成为先进的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大家知道,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虽然因战争而受到的损害比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得多,然而它们的工业产量在一九五一年就超过了战前水平。到一九五三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六个国家的工业总水平,比战前增加了二倍以上;而法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希腊和卢森堡这六个资本主义国家,只是由于经济军事化和扩张战争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