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顾惠 《奇闻怪事》2007,(9):46-46
“随笔随笔,随便几笔。”很多时候都会听到同学们这样说,并且都是一副很轻松的表情。可见大家都认为随笔很随意。于是同学们的随笔中,出现了记载从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一整天零碎琐事的流水帐,出现了胡编乱造、生搬硬套的模仿文,出现了只摘录而不思考甚至摘录内容也稀里糊涂的摘抄本,出现了……这些都提醒我们:随笔其实不可随意!  相似文献   

2.
“准中止犯”是由被害人的行为、第三人的行为、客观情况的介入或行为性质所致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其主观特征表现为犯罪中止行为是基于行为人意志所为,其客观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做出了真挚努力但其防止行为与犯罪既遂结果不发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准中止犯是中止犯的一种特殊形态,刑法应该在相关的法条中对其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法律不要求行为人实施力所不及的行为。所以,是否具有一定的注意能力成为判定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过失责任的前提。但是学界对于注意能力的涵义和内容并没有统一的观点。本文就主要针对注意能力的内容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林 《科技资讯》2010,(23):180-180
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人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后果所应负的法律上的强制性责任。行为人是否对信息失真承担法律责任,应从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和因果联系三个要素来判断。符合三个要件,行为人应视其行为性质依法承担信息失真的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通过工程实践,阐明了在招待所设计中如何将“自然环境”、“经济制度”、“科技水准”、“功能合理”用建筑中平凡的元素,反映和回应在设计中,以求得“随意中寻理,动静中定势”的诗韵,使设计具有典雅、大方、简捷、明快的风格,从而体现“建筑创作是建筑文化相互交汇、渗透和延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期待可能性是指行为人在行为之际的特定情况下,是否能够期待行为人避免犯罪行为而实施符合法律的行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价值与风险并存。通过权衡利弊,笔者认为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于解释和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必须要界定、厘清该理论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并在一定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7.
David P.Sumner 在[1]中首次引进了随意匹配图的概念,并且证明了,随意匹配图有且仅有 k_(m,n)和 k_(2n)(n≥1);尔后,孟吉翔同志在[2]中引入了亚随意匹配图的概念。在文[2]、[3]中提出了几类亚随意匹配图。本文在此基础上又得到了几类更广泛的亚随意匹配图。从而,文[2]、[3]的几个主要定理都成为本文的特殊情形。本文中所论及的图都是指有限简单连通图,未说明的术语或记号均与[4]同。  相似文献   

8.
职业差评行为是互联网经济下的一股“浊流”,具有恶意性、逐利性、隐秘性以及经营性等特征。反不正当竞争法为规制职业差评行为提供了基本参考,但仍然存在着职业差评行为难以甄别、职业差评行为人的经营者身份存在争议以及经营者的受损权益难以量化等问题。为有效规制职业差评行为,应当强化平台看门人责任,优化职业差评行为人的经营者定性思路,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和受损者最低赔偿制度,严格职业差评人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侵权案件大量增多、侵权行为日益复杂,侵权因果关系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英美法系采取"两分法"的方法将因果关系分成"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两个步骤:首先,确定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是造成受害人损害的事实上的原因;其次,在确定了行为人的行为确实造成了受害人损害的前提下,进而判断该损害是否属于法律上应当承担责任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杨帅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2):167-169,177
被害人承诺的有效成立,直接涉及到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有无和大小,只有严格区分和限定被害人承诺有效成立的条件和范围,才能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对于被害人承诺的成立,主要从被害人承诺的主体、可以承诺的对象以及行为人是否存在对承诺行为的认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刑法理论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得以承认和采纳.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已有人开始涉足这一理论,但是,其诸多主张是颇值得商榷的.我国刑法应批判地继承期待可能性理论,但不能盲目扩大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亲属相容隐是中国古代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亲属相容隐制度与我国现行刑法在传统道德、伦理基础、根本目的乃至制度层面都具有契合之处,在我国现行刑法之中应当一定程度的恢复亲属相容隐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在总则与分则中都规定了亲告罪,即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学者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对此进行综合比较和深入思考,可以认为“告诉才处理”的法律性质应属于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重处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法律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问题。本文对“从重处罚”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并详细地分析了从重处罚的情节,文中还论证了对首要分子、主犯的从重处罚问题,适用“从重处罚”时应贯彻“疑罪从无”原则问题,以及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传统刑事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大量“内部人失控”问题,在刑事法领域中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内部人犯罪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损害投资者利益,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刑法对严重危害社会普遍利益的行为进行调整。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相关规定,对因内部人失控而导致犯罪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反“洗钱”刑事立法有需要继续完善之处:洗钱罪的立法相对滞后,影响了对洗钱犯罪的打击;“洗钱”范围限定的过于狭窄,不利于对洗钱犯罪的惩处;与洗钱罪相关的法律规定不配套,惩治洗钱犯罪的效果不明显。本文建议对洗钱罪立法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洗钱罪进行修改,使其具有超前性;二是合理界定洗钱罪的行为方式,严密刑事法网;三是完善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严格责任是英美法中的概念,由于严格责任制度损害人权,英美法严格限制其适用的领域。我国刑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无罪过责任,所以所谓"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是否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对我国刑法中责任主义的解释立场问题。我国刑法存在不少违反责任主义的规定,但不存在绝对责任。我国刑法应该承认公害犯罪特殊场合下的"推定责任"的合理性,并应在刑事诉讼中根据推定责任的规则来界定行为人的证明责任,它是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责任主义松动的表现。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严格责任,存在原因并非责任主义松动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主、客观主义是刑法理论中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关于主观主义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的界定更是争论不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当中,多处规定体现出了主观主义倾向。目前学界对客观主义倾向的否定是其产生的理论原因,而司法实践中对罪刑个别化的关注成为其出现的现实原因。但通过分析,发现这一倾向同时存在理论研究不足和实践难以把握的弊端,因此,在犯罪成立条件层面,仍然应当提倡我国目前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不可出现任何或主观或客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立的刑事诉讼国际准则 ,并将我国刑事诉讼法与之作了简要的比较。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构想 ,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疑罪从无"和"发回重审"的利弊分析,提出了以"疑罪从无"为原则改革"发回重审"制度的若干建议,旨在消除法律制度冲突,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二审程序的纠错功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