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测定中国特有植物光西风筒化的ITS区序列,分析了其结构特征,G+C百分含质量及序列变异性,并比较了光西风筒冠花与其他被子植物的ITS区序列特征。光柄筒冠花的ITS区和5.8S DNA的总长度为609个核苷酸。其中ITS-1为207bp,ITS-2为236bp,5.8SrDNA为166bp;总的ω(G+C)为59.11%,其中ITS-1为64.25%,ITS-2为57.63%和5.8SrDNA为53  相似文献   

2.
研究从新鲜冬虫夏草分离得到的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并验证其对蝙蝠蛾幼虫的侵染能力。对菌株分化的两个亚型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rRNA基因ITS片段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①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两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孢子,这种情况下的菌体在侵染蝙蝠蛾幼虫后,20天后长出了子实体;②菌株进一步分化成无性型的两个亚型菌株CC-1和CC-3,这两株菌在表观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其分生孢子形态上有显著差异。菌株CC-1的分生孢子为线型孢子,而CC-3的分生孢子却为镰刀型孢子,两菌株均存在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③对无性型两菌株CC-1和CC-3的rRNA基因ITS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两株菌均与冬虫夏草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3.
用核糖体DNA的ITS序列探讨滇桐属的系统学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 ,对来自椴树科、梧桐科、木棉科 17属的 33个种和作为外类群的锦葵科 2属4个种的核糖体DNAITS区 (含 5 8S区 )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滇桐属 (Craigia)与椴树属为姐妹群关系 ,二者构成单系类群 ,因而将滇桐属置于椴树科中较为合理 ;刺果藤属和翅子树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并与蚬木属和柄翅果属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二者可能与椴树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榴莲属与椴树科的破布叶属构成单系类群 ;山芝麻属与椴树科、梧桐科和木棉科构成并系关系 ;因此 ,这些属的系统位置尚需进一步确定。综合分析的结果支持将椴树科、梧桐科和木棉科归并到锦葵科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几种鉴定冬虫夏草无性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冬虫夏草的无性型以及近年来确证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遵义习水县虫草属药用真菌的菌株进行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虫草奠定基础。方法:以遵义习水县所采集到的虫草属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虫草菌株并纯化,ITS基因序列鉴定结合子实体标本鉴定分离的纯培养物。结果:从遵义习水共得到6株虫草属药用真菌菌株,编号56b-1、SW57b两株菌株为高雄山虫草(Cordyceps takaomontana Yakush.&Kumaz);编号67、CZ270、SL215三株菌株为蝉花(Cordyceps cicadae(Miq.)Massee);编号SL219为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Bally)Kepler, B.Shrestha&Spatafora)。结论:遵义习水县野生虫草属药用真菌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对较低的培养温度(5~12℃),从西藏那曲当年产风干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分离得到菌株C21,综合其菌丝形态学特征及5.8S rDNA和ITS间区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证实菌株C21为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即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白粉菌无性型特征,尤其是分生孢子形态、纤维体的显著与否、芽管形态及着生部位等形状在白粉菌分类中的作用.描述了 Arthrocladiella mougeotii(Lev.)Vassik.等6属7种白粉菌的无性型特征.结果表明,在缺乏有性型或完全采用有性型易与其它种混淆时,综合无性型特征进行白粉菌分类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测定和分析了金缕科壳菜果亚科等各亚科代表属的核糖体DNAITS区和5.82S编码区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壳菜果亚科(Mytilarilideae)植物形成1个单系类群「含壳菜果属(Mytilaria)和山桐材属9Chunia)」,支持壳菜果亚科作为1个独立的亚科。本研究所得到的ITS数据表明马蹄荷亚科(Exbucklandioideae)与红花荷亚科(Rhodoleioidea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对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的有性和无性阶段进行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证明冬虫夏草的无性阶段是中国被子毛孢Hirsutelasinensis.  相似文献   

10.
虫草属多元起源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虫草属 (Cordyceps)代表种及其相关无性型菌 (anamorphicstate )核糖体rDNAITS区序列 ,并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库中调取相关序列 ,以Phylip35分析软件构建序列距离矩阵和分子系统发育树图 ,结果表明 :虫草属各个种之间ITS区序列差别比较大 ,不能形成一个单系的类群 .冬虫夏草 ,古尼虫草 ,蛹虫草 ,大团囊虫草在系统发育上分别与丝孢纲(Hyphomycetes) ,束梗孢目 (Stilbelaes)的中国被毛孢 ,丝孢目 (Hyphomycetales)的黄绿绿僵菌 ,丝孢目 (Hyphomycetales)的球孢白僵菌 ,担子菌纲的Cyphomyrmexminutus非常接近 ,在树图上分别处于相对独立的分支 ;说明形态学上划分的虫草属并非一自然发生的类群 ,也说明了虫生真菌形态与基因水平进化的不一致性 .  相似文献   

11.
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of 10 species representing 6 genera of the family Rhizophoraceae have been constructed using the sequences of chloroplast genesmatK andrbcL as well as the ITS region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Relative-rate tests between lineages in these phylogenetic tre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relative-rate tests and related molecular evolutionary rate data, the divergence times between the lineages are estimated as follows: (i) the first divergence time in these genera is 132.25 million years ago (mya); (ii) the average divergence time between two tribes, i.e. inland Legnotideae (exceptCarallia brachiata) and mangrove Rhizophoreae, is 64.13 mya; and (iii) the average divergence time between two inland species,C. garciniaefolia andC. pectinifolia, is 19.92 mya.  相似文献   

12.
为了特异性地鉴别桔梗药材Platycodon grandiflorum及其易混品,通过优化DNA提取方法,并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上的特异性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特异性PCR扩增,以扩增成功率为判定指标快速鉴别桔梗药材真伪.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cetyltr...  相似文献   

13.
Four centromeric segments from B chromosomes (Bs) of rye have been microdis-sected and amplified by linker adapter PCR (LA-PCR). The PCR products ranged from 100 to 2 000 bp.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experi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PCR products as the probe, which was labeled by DIG-11-dUTP. The result confirms that these PCR products from Bs centromeric region are homologous with that of A chromosomes (As) in rye. It also proves that Bs are originated from As.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确定RBF网络中心向量的动态递推算法 ,介绍了RBF网络线性层连接权值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利用这些算法对蒸发器过热度进行了在线辨识 ,同时对网络结构和算法的参数变化对辨识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辨识速度快、精度高 ,可用于在线控制 .  相似文献   

15.
地衣是一类菌和藻的共生植物.本文选用共生念珠藻为研究材料,测定了其ITS(16S rDNA至23S rDNA基因间隔区)序列,结果表明地衣中共生念珠藻ITS基因存在着多拷贝现象,在所得的四条谱带中,前三条和自由生长的念珠藻一样,另一条约为920bp,是最长的谱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共生念珠藻中,各拷贝之间的ITS序列在结构和碱基组成上都存在着差异,其中ITS—S中仅包含tRNA^-Ala基因,在ITS—L中包含tRNA^-Ala和tRNA^-Iie,这一现象说明各拷贝之间在分子进化上存在着不同步现象.虽然许多工作还在进一步的探讨中,我们初步认为这种多拷贝的形成是由于不等交换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番红花及其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进行 PCR 扩增、测序,并运用 Clustal X、Mega 3.0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番红花 rDNA ITS 区序列全长650 bp,GC百分比为60.3%,与其混淆品的rDNA ITS 区序列存在着显著差异.另外,还设计出了鉴别番红花的位点特异性PCR引物,无需测序即可对番红花及其混淆品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17.
以研究漂浮绿藻中的缘管浒苔(Ulva linza)为出发点,根据绿藻的形态学特征,选取漂浮绿藻中具有U.linza重要特征的藻体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分类学研究.结果显示,具有U.linza重要特征的漂浮藻体大多为LPP复合体(U.linza-procera-prolifera)类群(15个样品),而且采自江苏的DF05、山东的QD03以及浙江的XS01、XS02等4个固着类型的样品也在该分支中.Ulva flexuosa分支中有2个样品(均为采自福建的固着种类),Ulva compressa分枝包含了如东的4个漂浮样品.采自如东内河、射阳沿海池塘的漂浮藻体也均被包含在LPP复合体中.25个样品中只有4个被鉴定为U.linza,与其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相符合.漂浮绿藻的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别.这说明单纯地依靠传统分类学特征或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漂浮绿藻中的缘管浒苔(U.linza)进行分类是不可取的,甚至对漂浮绿藻都不能适用.在同一地点采集到的漂浮绿藻中,大都存在不同形态特征的类型,经过分子生物学分析后被鉴定为不同的种类.根据IT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绿潮藻中至少存在LPP复合体中的种类以及U.compressa.  相似文献   

18.
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和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和种植品种的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以及山姜(A. japonica(Thunb.) Miq.)、华山姜(A. chinensis (Retz.) Rosc.)和大高良姜(A. galanga (L.) Willd )等三种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为高良姜种质资源研究和真伪鉴别提供分子数据。经测序、比对和排序得到812bp序列,包括18S3’端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6S5’端部分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高良姜种内序列高度一致,同源性达100%,测序结果中发现杂合位点,而广西样品杂合位点的两个碱基各占的比例与其它地方样品的不同,显示了高良姜种内rDNA ITS序列的细微差异。高良姜和混淆品的812bp序列中共有61个变异位点,60个是信息位点,同源性达96.32%,其中ITS1和ITS2中的11个位点在高良姜和混淆品中差别明显,可以鉴别高良姜和混淆品,因此rDNA ITS序列是高良姜真伪辨别的有效标记。基于DNA序列的高良姜和混淆品的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赛博空间技术及其在虚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结合赛博空间技术的发展和旅游规划的现状,提出和讨论了虚拟旅游规划的概念。并对赛博空间技术在虚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将可调光锥系统直接应用于获得大尺度空间频谱的研究,得到了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