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科技》2002,(2):20-21
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康奈尔(E.A.Cor-nell)、威曼(C.E.Wieman)和德国科学家克特勒(W.Ketterle),因在稀薄碱金属原子气体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和对BEC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而获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康奈尔1961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曾获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和国家标推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1994年起任天体物理实验室联合研究所(JILA)研究员。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威曼1951年3月26日生于美国俄勒冈,197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土学…  相似文献   

2.
近日,一项变废水为再生资源的新成果“生物膜过滤机理与应用研究”问世,为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从宇宙和地球的历史来看,人类的历史只是一瞬间,在这短暂又不平凡的时光中,人类进出海洋、天空和太空,逐渐深入理解生命、宇宙和地球。如今"诺贝尔奖"已经走过116年了,我们有幸目睹了量子力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惊天动地的发展,诺贝尔奖所奖励的原始性创新科技,也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起了重大作用。而在诺贝尔科学奖这百余年的历史中,一直有着中国人的梦想和渴望。尽管已经有多位流淌着华夏民族血液的杰出人士获得了这个荣誉,可他们都有一个限定词——"华人"。在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几百名获奖科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1,(9):60-60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一个成功的工业家,但不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家和剧作家;是甘油炸药的发明者却又是有使命感的平主义者。在一次误印的关于这位瑞典巨头的讣告中,他被称为“死亡商人”,这使活着的诺贝尔感到他应留下一笔和平遗产。当他在1896年真的去世后,他的亲属们对他的遗嘱大吃一惊:他巨大财富的94%将被用来设立一个年度奖,以奖励全世界在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中(1969年增加经济学)“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遗嘱的语言十分笼统,这使遗嘱的执行人花费了5年时间,用来反复对奖励规则和奖金进行讨论,最后才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世纪回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诺贝尔逝世103周年纪念日———1999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 ,在斯德哥尔摩庄严的音乐厅里 ,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仪式。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本特·萨姆尔松首先致辞 ,他回顾了从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奖在即将结束的整个20世纪里 ,为促进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造福人类所作出的积极贡献。随后 ,瑞典国王向1999年度的获奖者颁发了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1999年的自然科学奖 :物理学奖得主是荷兰的两位科学家———霍夫特和韦尔特曼 ,他师生俩解释了物理学领域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为粒…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颁发100年来,共有466位科学家获此殊,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有148位,占获奖总人数的30%。众多的青年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客观原因是该奖最青睐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主观原因是青年人没有包袱,勇于原始性创新,思维敏捷,能揭露事物更深层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人物     
《科技潮》2006,(11):5-5
2006诺贝尔科学奖:姜国人再次大撅全胜,获奖科学家逸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青年科学》2009,(7):44-45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奋换来的。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霍金和诺贝尔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年谱的形式概括了诺贝尔奋斗的一生。突出诺贝尔设立和平奖有本人的善良、世人的误解、朋友的正确引导三方面原因,也澄清关于为什么没设数学奖的误传。  相似文献   

10.
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领域是物理学.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干1949年园提出介子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日本科学家先后多次获诺贝尔物理奖,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在8年中5次获得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医学生理学奖的诺贝尔科学奖,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Samuelson)1970年在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曾语重心长地说 :“我可以告诉你们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金 ,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这是萨缪尔森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耐人寻味 ,给人启迪。今天 ,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100周年之际 ,回顾和反思1901~200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百年历程和走势时 ,我们对萨缪尔森这句名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 ,名师指导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重要作用 ,远超过人们通常的理解和认识。翻开诺贝尔自然…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和重要支撑。以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结合21世纪日本诺贝尔科学奖的结构特征分析,从微观视角透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科研成长轨迹,重点围绕讲座制及讲座费、竞争性资助计划、战略型研究项目三个方面,针对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科研成长过程中的政府资助类型及培育特点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在科技人才成长中,政府在提供稳定经费支持的同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政府科研资助强调对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导向。研究结论及建议对更好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支持和导向作用、加快科技人才成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竞争协作精神,并论述了竞争协作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管我们对我国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找出多少种理由自我排遣,大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中国在这些科学领域里,与世界先进水平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诺奖空白让国人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这个智力竞赛场上的突破,中华儿女在奥运会上奖牌的强国“成色”,就依然显得不足,而所谓世界大  相似文献   

15.
周濂 《科学世界》2005,(11):57-61
纵观2005年度诺贝尔科学奖的成果,可以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特点,它们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似乎也再次印证了《科学世界》一直以来的基本理念:科学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基石,而微电子器件是微电子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介绍了3位目前仍然活跃在国际微电子学术及产业界的著名科学家--施敏、萨支唐和邓青云的主要贡献以及对微电子产业的巨大影响力。施敏是目前电脑、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必备组件--非挥发存储器的发明者;萨支唐是现代集成电路主要采用的技术--CMOS技术的发明者;邓青云是第三代平面显示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OLED之父。  相似文献   

17.
一、氦3超流体的发现 本世纪初,荷兰物理学家翁奈恩将氦气液化成功,首次得到接近绝对零度(-273℃)的低温;接着又发现水银等金属在这样低温下突然失去了电阻,即变成了超导体,开创了低温的物理研究的新领域。美国科学家戴维·李、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和罗伯特·理查森因发现了可以在无摩擦的极低温度状态下流动的氦而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