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文明的光环下,人类自身变得越发脆弱了.假如汽车熄了火,电灯不能亮了,电视没了图像与声音,电脑成了摆设,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景象,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了.  相似文献   

2.
叶青 《华东科技》2013,(2):44-45
近期几乎笼罩全国的"雾霾天"成了健康生活的一个阴影——满城尽戴口罩,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等现象在许多城市都轮番上演.一个个远超标准的"爆表"数字让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忧虑越来越深.随着"PM2.5"搜索热度的不断提升,它已由一个专业名词演变成治理环境污染的"代名词",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的打响已经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3.
郭剑峰  刘俊  三城 《科技潮》2012,(8):14-15
两年前,一场关于"互联网是否让人愈发浅薄"的争论,让我们不禁感叹:"可怕的美丽已经诞生"。而今,随着iPad、iPhone、iTouch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我们忽然发现,一场范围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的对"浅薄时代"的质疑风暴或许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芜湖市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5470辆,完成目标任务107%。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区域饱受雾霾之困,在加速调整能源结构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走出"霾"伏的重要一步。自2013年底获批进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芜湖交上了一张出色的成绩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5470辆,超额7%完成目标任务。如今,奔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雾霾,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在北京定居——他要将人人讨厌的雾霾变成昂贵的钻石定居北京的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Dann Roosegaarde)与埃隆·马斯克是同类人,"对创意有着相似的痴迷"。而他最别出心裁、脑洞大开的创意,莫过于"拒绝雾霾—让孩子深呼吸计划"以及这一计划中"雾霾戒指"的设计、制作和推广。雾霾中的奇思故事开始于2013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当时,丹·罗斯加德亦是受邀者之一。一天,他站在酒店房间的窗  相似文献   

6.
《奇闻怪事》2013,(10):14-15
2012年,全球人都在热传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不远万里蜂拥到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帕伦克玛雅遗址,争相一睹玛雅文明的风采,试图探究世界末日的密码。有四个美国青年人也是世界末日的探究者,他们结伴前往帕伦克遗址探险。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死亡噩梦,仿佛是世界末日提前到来了……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4,(2):4-7
<正>2013年的科技界,热点不断。这其中,既有新发现,也有老问题。《科学世界》对很多事件都进行过报道和解读。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一年都发生了哪些科技大事。中国多个地区遭遇严重雾霾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许多地区就遭遇了大范围的严重雾曩天气。1月底.雾霾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10月下旬.东北地区发生大规模雾霾污染,机场被迫关闭,两千多所学校停课。12月上中旬,中东部地区又发生了入冬后最大范围的雾霾污染,多个地区空气质量达到六级,京津冀与长三角雾霾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8.
正或许没有多少人能预料到,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会如此激烈。今年一开年,重磅新能源汽车就接连发布,已经让人嗅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先有特斯拉Model Y强势入场,再有蔚来、智己、埃安接连宣称旗下车型续航将达到1000公里,后有大众首款国产ID.系列车型开售,可以预想到,面对更加具有挑战性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上演一场"诸神之战"。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美丽与奥妙让人们无限憧憬,但科学本身所需要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观察、假设、实验、计算和验证也让人们望而却步。此时,科普书籍的意义便显现出来,既可以让读者管窥科学的美丽,又避免了大量的复杂枯燥的选题、文献、论证、结论、公式与推理,让人在愉快的阅读中体验科学的美好。本·米勒(Ben Miller)所著的《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就是这样一本科普图书,它是英国最受欢迎的科普读物,也是2010年伦敦国际书展的重点书目。作为"紫图图书项目"丛书系列中的一本,2014年7月它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和你畅谈一些最酷的科学知识,让你同科学先生或科学小姐展开一场不动声色的热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工业时代最杰出的发明之一,汽车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内燃机驱动车轮,将人类物质文明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其带来的便捷并非没有代价.时至今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与燃料资源枯竭,已成为世界各国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我国,近期源自北方地区、祸及全国东西北大部分区域的PM2.5大气雾霾,不仅成为国人的心头之患,更伴随"北京咳"的流行,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而究其成因,除了重工业生产污染和监管监督不力外,大型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亦是主要元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我国汽车的数量不断地增长,我国原油的进口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同时雾霾天气的不时光顾警醒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担忧.治理空气污染,探索新能源的话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在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的今天,治理好我国的空气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对汽车"油改气"的现状及其发展过程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为新能源发展制定相关标准、政策梳理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2,(24):33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在录制一档电视节目时,以幽默的口吻"力挺"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她在节目中说:"预言者是正确的,这个月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她甚至向所有民众宣称:"我的同胞们,世界末日就要来啦。这不是千禧年危机,也不是碳税,而是玛雅人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一座城镇,都有着它独特的记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第一场"开发建设已60载。进入新世纪以来,共青农场基础建设不断提速,旧城在"破茧化蝶"中变得越来越美丽,正在焕发光彩夺目的新神韵: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历史记忆之城、精神传承之城、产业发展之城、幸福小康之城在美丽的嘟噜河畔和青青的凤鸣山下拔地而起。作为全国唯一由共青团缔造、并以共青团命名的农场,既要让共青小城融入现代元素,又努力延续共青小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22,(1):86-92
利用日平均能见度定义了雾霾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向量分析方法定义了雾霾综合效应指数,进而对京津冀地区1981—2020年雾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形势,西南部最为严重,北部最轻;从京津冀地区雾霾综合效应指数年代际增量看,2010年以后雾霾呈明显加重趋势;从每5年增量分布情况看,2011—2015年雾霾呈明显加重趋势,2016—2020年雾霾加重发展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雾霾严重时段和较轻时段对应的位势高度场呈现近乎相反的距平分布形势,雾霾严重时段纬向环流特征更明显,而雾霾较轻时段经向环流特征更明显;北半球,尤其是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有密切关系,副热带系统的强弱影响着暖湿气团的北上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京津冀地区雾霾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呵呵!他们歪着脑袋在思考问题还是颈椎病犯了呢?对此,有网友调侃:"据说世界末日是因为小行星撞地球。大家一起歪脖子就会让地球倾斜,让小行星撞不到,从而拯救地球。大家一起来歪一个吧!"  相似文献   

16.
玛雅历法预言的世界末日,现在当然已经是个笑话了。但认真分析一下,其中隐藏的东西,可能比你想象的还略多一点。据称,玛雅历法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其荒诞已不必再驳,既然读者还能看到本文,一切就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一个玛雅预言破灭了,千万种"世界末日"论调仍然会前赴后继地陆续出现。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宁市的雾霾天气有所加剧,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产交通带来严重影响。为建设"美丽南宁",急需加强雾霾治理。雾霾天气的形成有自然、社会等原因,本文主要从经济视角,认为南宁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和能源结构具有高排放特征、环境技术相对落后是导致其近年来雾霾加剧的主要经济原因。为此,建议南宁市雾霾治理的重点应是结构调整,治理的机制应采取污染排放配额—交易相结合,治理的主要手段应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自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启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外界便遍布各种危言耸听的"世界末日论",而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预测世界末日会到来。可是,这些预言一个接一个地被证实是谎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雾霾成因的复杂性以及预测其发生概率和规律缺乏精确值的现状,提出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城市雾霾风险分析评估方法.通过对城市雾霾成因资料搜集与分析,建立以"城市雾霾"为顶事件的故障树.在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基础上,得到引发城市雾霾风险发生的12个最小割集,确定了城市雾霾风险分析的主要模式.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方法对故障树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基本事件权重和顶事件发生概率,以更有效防治和应对雾霾天气,降低城市雾霾带来的风险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正单项技术的进步不能解决雾霾的问题,关键是运行系统通畅。一个科学家发表一篇雾霾成因的文章,就会影响一次治理的决策,造成了认知的混乱和决策的不稳定,直接导致雾霾治理政策充满随意性。这样的调侃让正在牵头研究"空气污染治理"课题组的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心有不甘:"历史上,应对大气污染,政策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共同发力曾取得重要收获,二氧化硫减排就是一个成功案例。"眼下,各种以科技创新为名的治霾手段层出不穷。刘燕华认为,单项技术的进步不能解决雾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