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年前,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今天,知识经济正替代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悄然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无凝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知识经济走近时,美国、日本未雨稠缪,采取“依靠高等学校与工业界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便经济中知识含量与日俱增。 然而,我们有些经济工作者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却表现得漫不经心,据国内一个发达城市调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迈向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如果说在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那么如今的知识经济正在开始替代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科技密集型经济,知识经济挑战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一、知识经济的由来及其特征(一)知识...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知识化、持续化、全球化、个性化和产业一体化等特征.未来知识经济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中国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收,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60年代,美国曾经拨款十亿美元研究攻克癌症的方法。可是,钱花了,癌症病依然肆虐于世界。 80年代,日本投入巨资,研究高清晰度电视,连样机都做出来了。可是,美国的数字化电视一出来,那高清晰度电视就寿终正寝了。 与农业经济比,与工业经济比,知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其赌博性更强。如果说农业主要是和气候赌,工业主要是和竞争对手赌,那么知识经济则主要是和自己赌。 知识经济的生命力是创新。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及日本经济的相对停滞,关键的原因是美国的知识经济迈入了更高的层次。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商业全球化浪潮。图1为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示意图。自1993年以来,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工业增长的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而信息产业的基础就是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相反,日本的经济则相对处于后工业时代,依然以汽车工业和电器产品等制造业为其支柱产业,未能顺应世界经…  相似文献   

6.
人类已经度过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现在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必定是心理健康的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重新认识当代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所造就的市场经济发展空间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但相对落后的与知识经济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环节却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而最需要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创新,这是知识经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前提。把知识、人的创新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借助知识经济的优势,消除工业经济社会所带来的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做到知识创新,就必须解决人的创新问题,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人的潜能,达到人的能量的最大释放,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去年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的一年。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国家扭转了经济下降趋势,强弱不同地走向回升。西方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一片兴旺,24个工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降到了10年来最低点(5.5%),长期不振的消费者开支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9.
鲁超 《科技潮》1994,(7):50-52
50年代,美国工农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2份额,真正称得上是世界经济的"超霸",在工农业各个领域与行业上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进入70年代、80年代,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堀起,欧洲的发展,美国在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已不复存在了。80年代后期和其它主要工业国家一样,美国也进入经济发展的低谷时期。然而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不  相似文献   

10.
董少林 《安徽科技》2005,(10):12-14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大潮中,成功的企业都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设计的软作用,追求产品、企业、市场三位一体的最佳化.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海斯曼教授经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后认为,"50年前,企业是价格上的竞争,如今是质量的竞争,而未来则是设计上的竞争".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下,消费者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自由,企业经营者面对的是越来越有个性的消费者,不得不掀起了更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工业设计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所造就的市场经济发展空间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但相对落后的与知识经济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环节却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而最需要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创新,这是知识经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前提。把知识、人的创新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借助知识经济的优势,消除工业经济社会所带来的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做到知识创新,就必须解决人的创新问题,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人的潜能,达到人的能量的最大释放,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站在新世纪,我们感慨上世纪末知识经济的来临以及其带来的惊喜,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与回答 怎样估量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 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对知识经济提出与形成的回顾 1.知识经济的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模式。美国和日本在80年代初制定了发展计划,信息高速网络迅速成形,国际竞争重点转向经济技术领域。美国1996年仅在信息产业的投资就达到2500亿美元,超过日本和欧洲的总和。日本1996年的研究与开发投资达…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日本汽车占领了美国30%的市场,日本的家用电器在美国甚至世界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当高。靠应用技术发家的日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势头如日中天,沾沾自喜的日本人开始嘲笑“美国工人已到了缺乏劳动道德的地步”,美国企业正在丧失竞争力。然而,话音未落,1993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却翻了个,首先是美国曾经落后很多的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重新取得了竞争优势,几家权威的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日美贸易的严重失衡令美国人愤愤不平。而汽车问题则是导致美国对日本高额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为了保护日益陷入困境的美国汽车工业,要求对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总量进行限制的呼声迅速高涨。布什总统新年伊始的日本之行带上了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首的经济界巨头,充分显示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焦躁不安的心态。攻势凌厉:美国人难以招架造成这次美国政府对日本汽车强烈反感的直接原因是1990年开始的日本产工具车(乘客、载货两用车)在美国市场上的“不正当销售行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和美国汽车工业协会还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告发了丰田、马自达、日产、三菱等4家日本汽车公司;同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首脑先后在电视上露面,指责日本汽车侵吞美国市场,夺走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1991年初,全美汽车工会要求日本进一步自动限制在美国市场上日本汽车所占的比例,主张对日本汽车采取强硬立场。同年3月,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早就引进外国技术和进行模仿。战后,发扬了这个特点。出色的模仿日本的主要技术,过去多来自海外。我曾以为算盘、纸伞、木屐是日本的发明,其实这些东西的原型在中国早就有了。箫、鼓、三弦琴的原型在朝鲜半岛。种稻和灌溉技术来自中国。明治以后的工业技术,许多是从欧美引进的。模仿,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模仿到家,如同新技术的创造一样难。我觉得美国的文明也是模仿来的。日本的模仿比美国更为广泛、出色。美国是以英国移民为中心建成的国家,没有语言障碍,因此,  相似文献   

16.
孟献美 《科技资讯》2006,(20):164-164
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大力贯彻深入,为适应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开发区应运而生,中国以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大量国际资本纷至沓来,国际资本的加速积聚,形成了以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及机电一体化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链。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科技工业落户中国,加速了中国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资本的国际化,给财会人员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知识经济的国际化对传统财会人员的意识形态及专业技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每一个财会人员面临的挑战!财会人员必须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必胜的信心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一、人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1.从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看人才问题。 综合国力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4年2月公布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一个国家强大也可说关键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多、寡、优、劣”。并公布了各国1000个公民中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日本4.7人,美国3.8人,东欧2.1人,欧共1.9人,亚洲新兴工业国家1.0人,拉美0.5人,中国0.4人,从上可以看综合国力与人才的关系,而我国人才比例不仅低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而且低于拉美国家。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06,(4):24-24
随着人类社会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在国际经济各个领域中。是否在创新和发明上有所作为,是否对自身的无形知识产权资产进行有效的审计和保护, 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一个研发单位是否能真正做强做大,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要素。温家宝总理指出的“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人类正在经历由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的时代犤1犦。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并成为新世纪、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些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强度与世界经济发展生命周期、西方经济长波和商业周期的变动与更迭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经济长波第四周期下降的结束与第五周期上升阶段的开始,已成为各国乃至各个明智的企业所密切关注的机遇。与此同时,企业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跨国度、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压力,并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领域竞争的结果决定世界格局中国家力量的对比美国近10年来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增长,打破了以往的经济周期规律,令整个世界惊讶。用格林斯潘的说法,是高科技、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经济打破了原来的发展周期,使之得以在一个新的循环上发展。毫无疑问,高技术领域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