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抓阅读理解英语短文的中心思想、关键词句、阅读目的等方面来分析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和介绍有关阅读技巧。文章还指出了做阅读理解题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解题技巧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上,“存在”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是,把“存在”和“物质”看成是同等意义上的概念,我以为,这是不妥的,无论从存在本身的含义,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阐述和使用上,都是难以说通的。首先,从“存在”本身的含义来说。哲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10)
世闻万物,有一利必有一弊。网络在为人们创造成千上万的财富的同时,也在给人们制造着成把成把的麻烦——  相似文献   

4.
钟飞腾 《世界知识》2023,(13):30-31
<正>2023年5月,七国集团(G 7)首脑在日本广岛发布的《领导人公报》中指出,要对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公报》强调,“去风险”并不寻求阻碍中国的经济进步和发展,而是减少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同时在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等共同领域维持和中国的合作。对华“脱钩”政策失灵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于《木兰诗》中“送儿还故乡”的“儿”字,有三种注解:一为“木兰自称”(见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一为“女子自称之词”(见余冠英《乐府诗选》);一为“青年男女自称”(见《辞源》七四年版)。我们阅读时应照哪一种理解呢?我以为照第三种说法较妥。如果理解为“木兰自称”,很容易使人按常用义理解而产生疑问,因为木兰是以臣子身  相似文献   

6.
<正>8月6日,在马尼拉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COC,以下简称准则)框架文件。这是中国和东盟方面为管控南海争议、进一步降低南海紧张、防止南海问题干扰与破坏双方关系大局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国与东盟国家曾在今年5月审议通过准则框架,最终框架文件的达成是对三个月前成果的再确认。中国外长王毅在会后表示,达成准则框架为未来准则的实质性磋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使任何企业都逃脱不了“创造性毁灭”的过程,所以创新能力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也决定着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兴衰。  相似文献   

8.
路风 《华东科技》2007,(5):26-27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但围绕着自主创新概念极其涵义仍然存在着模糊的看法和分歧.虽然对这个概念的争论往住以其在语义上的自相矛盾为表现形式,但分歧的实质仍然是中国应该走技术依赖道路还是走自主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包括:依法治国的含义、主体、法、根本目的和本质;依法治国与人治、与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区别;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如何实现依法治国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在当今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用八德的八种德行来对照自身的工作进行对比,用八种德行来理正、肃清工作态度和作风,这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研究,探索出能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对“道可道 ,非常道”流行至今的解释是不成立的。因为这样的解释 ,不合乎老子论道时的语境要求 ,且会造成前后文之间的语义矛盾 ,还违背了古代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的一般规则。所以对这句话 ,应该解释为 :道是可以实行的 ,但人们实行的往往不是“常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着重阐明了极限概念的重要性,以及理解极限概念的难点,最后对极限定义作了几点说明。  相似文献   

13.
韦伯(M.Weber)界定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理解的科学,并试图建立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和经验的一般化过程。纵观人类学思想史,尤其是后来的解释学派继承了韦伯的衣钵,人类学也被定位于一种建立理解"他者"的学问。学习他者的世界是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其成果形式是可供理解和分析的民族志。但问题是,在理解他者的世界之后,作为人类学家,还必须用人类学的解释呈现他(她)所理解的他者世界。这个再现他者文化的过程可以称之为"理解他者之理解"的知识性再生产的过程。从文化的解释学(如格尔茨的"深描"当地人的意义系统的民族志)到20世纪末开始的反思主义,人们发现,这种理解还涉及针对理解的道德判断及其针对自我的理解,问题直指知识的公共性与共建问题。它已经超越了传统人类学的他者观。此时人们已经不能将解释性理解还原到韦伯意义上的"理想类型"(德语:Idealt-yp)。那么人类学的理解何以可能?它的主体又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15.
16.
“素质教育”的界说与“素质教育”的诸要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受到推崇,逐步走向世界.但对于孔子儒家思想,似乎还有许多疑惑,历史上聚讼纷纭,有许多激烈斗争的矛盾,现在仍有不同观点.本文尝试探讨孔子儒家思想的理解问题.不同的理解都有合理性,但人类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也应不断向深远崇高的方向去理解孔子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是近亲。先秦音与诗不分离,诗乃音之情感的语言体现,歌咏言,诗言志。观音知政即观诗知政。《吕氏春秋·适音》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伤,其政险也。”考查屈原的诗文,我们认为其诗反映的国政以乖又险。大处说,当时举国动荡,自春秋始,天子失位,诸侯争雄,《吕氏春秋·观世》曰:“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戋?),不得休息。”战国之世,七雄争强,屈原时代则是三强争立,社会面临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大转变。屈原诗中反映了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故而其情感既怨又怒。小处讲,屈原是楚国一大夫,且又是土生土长的一位诗人。其思想情感的着眼点在楚,直面的是楚宫廷与民众,当时楚由盛转衰,走着下坡路,与秦争战连连败绩,与秦、齐的外交屡屡受挫。楚是昏君当道、谗佞作乱、黑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当今世界格局时,“世界多极化”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之一。那么,“极”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对战后世界两极——美国和苏联在国际事务的角色与作用的考察,谈谈我对“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