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暴雨过程环境涡散场能量收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伴有低空急流和不伴有低空急流的两个暴雨过程,分别应用涡散场能量收支方程,计算雨区面积—时间平均的能量收支各项量值,给出对流层上(400—100hPa)、中(700—400hPa)、下(1000—700hPa)各层次的涡旋场和散度场动能的源汇特征。了解到两类暴雨过程的散度场动能制造、转换和输送情况是完全相同的,主要差异反映在对流层中、下层的涡旋场动能收支方面,尤其是旋转风动能制造项,两者符号相反。  相似文献   

2.
“98.7”武汉特大暴雨的能量锋锋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武汉地区1998年7月21 ̄22日连续两天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雨情和天气环流特征分析,认为这次特在暴雨的发生是一次700hPa能量锋区锋生的结果;造成能量锋锋生的主要原因是非绝热θse平流、锋区上中-β尺度低涡成生和对流不稳定大气中环绕锋区有正垂直环流;通过对锋生函数的定量计算,其结果与定性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模式高分辩率资料,对β中尺度涡旋系统发生和发展的机理进行探讨,发现在湿中性条件下,中尺度气旋得到强烈发展是物理量的中尺度输送和集中及局地区域产生急剧陡峭的上升运动有关。用辐散风动能转换函数诊断分析了暴雨不同时期β中尺度涡旋系统发展的能量来源,得出能量转换与涡散场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这种能量转换增强与涡散场发展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过程是系统发展增强的主要因素,同时使得强烈上升运动不致很快消失,是暴雨生命史维持10h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与低空急流相伴的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8年5月~2002年5月7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云南全省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临近暴雨发生时,西南低空急流的形成应是云南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暴雨天气通常出现在低空急流北侧风矢呈气旋性弯曲、风速递减的梯度十分明显的区域内;低空急流对于水汽和能量的输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大量水汽,另一方面又使得暴雨区低层大气增湿增暖,从而引起对流不稳定加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湿位涡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冷暖空气在云南交汇,使大气温湿结构发生变化,θe等值面坡度加大,当低空急流移向对流不稳定区时,便有气旋性涡度剧烈发展,导致暴雨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分析资料,对2020年8月13日沈阳桃仙机场的暴雨天气过程从层结、水汽、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主要经由低空急流建立,涡度与天气形势配合良好,湿位涡的应用,对暴雨落区,雨强等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卢秋芳 《江西科学》2021,39(5):901-908
为研究江西梅雨期暴雨的特点,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6月9日和6月22日出现的2次区域性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均处南亚高压东北侧脊线附近的反气旋环流辐散区中,500 hPa中层中高纬均为两槽一脊的形势,东北冷涡中心引出的东亚大槽引导槽后干冷空气南下,中低纬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中低层均有切变、低涡和低空急流配合是2次暴雨过程共同的环流背景特征;2次过程均存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利于暴雨强降水天气的出现,只是热力机制强度不同;低层切变、低涡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是2次暴雨过程中相同的动力触发机制,水汽和稳定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即使只是近地层的辐合抬升,也能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造成强对流天气;低层切变、低空西南急流左侧或左前方强中心辐合带的位置是预报暴雨带位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西北东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较高分辨率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8月28日西北东部一次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中-α和中-β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影响暴雨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α尺度低涡越山后迅速生成发展,历时约14 h,少动,并激发了多个中-β尺度系统,在这些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这次区域性暴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系统的发展与成熟阶段.700 hPa以上稳定的大气层结,抑制了水汽和能量的垂直扩散,有利于水汽和能量沿低空向雨区输送.在暴雨区上空,水汽和能量以垂直输送为主,同时伴有大量潜能释放.暴雨区上空有明显的正涡(位涡)柱和发展旺盛的上升气流区,低层辐合中心位于650 hPa,高层辐散中心位于400 hPa,无辐散层位于500 hPa.  相似文献   

8.
王安俊 《河南科学》2011,29(9):1076-1080
利用天气图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安阳区域一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市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①造成此次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侧的西风带低槽和西南低涡,属于典型的北槽南涡型暴雨天气类型.低槽引导西南低涡东北上,...  相似文献   

9.
暴雨中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分离及其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平平滑滤波方法对不同等压面上大中尺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年7月1—5日的暴雨过程中,从高层到低层青藏高原北部有一急流中心,急流中心位于40°N附近。和这次暴雨过程直接对应的急流中心位于29°N附近。1—5日这两个急流中心均稳定少动且中心风速比常年大。大范围降水区中的强暴雨中心和中低层的流场、风场辐合区以及扰动低压中心吻合较好。低层等压面上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项的区域平均值对700hPa中尺度系统发展的贡献最大,高层200hPa和中层500hPa贡献数值接近,高中低层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项对700hPa中尺度系统发展的贡献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张琪 《河南科学》2014,(9):1810-1814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三门峡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2年7月4日三门峡暴雨的环境条件、散度涡度场和中小尺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促进气旋式涡度增加,上升运动增强;反之亦然.中层波动使得中低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更加深厚,进一步增强上升运动.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受弱冷空气阻挡在三门峡地区堆积,为暴雨提供水汽和能量.南下的弱冷空气与辐合线和低层切变线组成强有力的触发抬升机制.暴雨期间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和风廓线产品,跟踪暴雨前后垂直方向风的变化和辐合系统,在强降水的临近预报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形对对流天气和暴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地形对对流天气和暴雨的作用,作为地方性灾害天气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 ̄1996年5 ̄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988 ̄1995年5 ̄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汉市暴雨、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市灾害性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雨水所含硫酸根的硫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峨眉山危害严重的酸雨和弄清峨眉山污染物质的来源,从1998年4月至12月在峨眉山22个取样点采集雨水,并测定了1998年11月12月雨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比,同时据此确定了硫酸根离子的吸收比率。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国际上围绕黄雨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论战。争论的焦点是,黄雨究竟是人造的生物/化学致毒武器,还是一种自然现象,作早在1977年便提出黄雨的蜜蜂粪便说,认为黄雨是一种自然现象-蜜蜂在空中净化排出的粪便。黄雨的蜜蜂粪便说现已得到国际公认,是对中国,东(老挝和柬埔寨)和马来西来黄雨的唯一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指在总结10多年来国内外在黄雨科学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形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常德市 10年降水酸度月均值序列中酸雨分布的时间标度性 ,并以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同类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降水酸度月均值序列中酸雨分布具有分形性质 ,符合幂律分布规则 ,其分形维数与酸雨出现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17.
雨水调度工程指对再水有计划地使用,其关键是寻找空间将雨水暂时存储起来,以改变其时空分布。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江河流量变化大、水位季节波动以及洪涝与干旱并存等。通过扩大雨水储蓄面积、增加雨水在支流上的停留时间等方式,可以实现雨水调度,增加可利用的溪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自己监测研究,参考兄弟单位报道的成果,探讨武汉地区酸雨的形势,分析了其分布规律和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鲁中暴雨不稳定能量积累和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量历史资料,分析了鲁中地区暴雨前期能量场的特征和垂直结构,发现“交替型”大气能量结构是一种重析大气量蓄能形式,同时用天气动力学理论报不稳定能量的触发机制,强调 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和三维空间属性。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城区暴雨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研究及其概念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使用武汉数字化雷达回波、GMS卫星云图、武汉市城区自动雨量站和湖北省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武汉市1987 ̄1996年5 ̄8月发生的所有暴雨过程,概括了武汉市城区暴雨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以及中尺度系统活动等,建立了武汉城区暴雨短时预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