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宁县境内的各民族,除壮族是土著民族外,其他民族都是不同时期从各地迁徙而入;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融合成民族大家庭;民族的迁徙与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边防巩固。  相似文献   

2.
任怀国 《潍坊学院学报》2001,1(1):75-78,113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斯大林的“民族构成四要素”一说解释不了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华民族与56个兄弟民族,是对中华民族不同层次的称谓,这是一对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的辩证统一的概念;用“多元一体格局”来概括中华民族族体结构是非常恰当的;世界华人是中华民族在海外发展的苗裔;中华民族是我国古代各个民族不断混融互化的产物;“同种”、“同根”、“同文”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族问题逐渐出现一种跨境、跨文化的转向,包括人类学者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均将其视野指向有形边界不断被模糊的族群,跨境民族的研究不仅探讨经济、宗教、习俗等维度,而在多学科工具和方法的影响下,从历时线索出发,分析跨境民族所含的丰富意义。基于此,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西南跨境民族文化及其变迁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9月1~2日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举行。会议期间进行了多次大会发言和讨论,为中日两国学者提供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4.
民族走廊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自然、历史、政治、文化等环境。山地地理环境是民族走廊形成的自然基础;长期的人口流动与迁徙是民族走廊形成的动力因素;中央王朝控制的弱化和权力的边缘化是民族走廊形成的政治条件;多民族并存和多元文化互动是民族走廊形成的人文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新世纪民族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介绍了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提出了我国民族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迁徙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迁徙自由权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基本人权,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迁徙自由原则是国际移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目前宪法中还未规定迁徙自由原则,这已经不适应国内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我国应尽快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整体创新的灵魂。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当创新已成为我们能否赢得发展的关键性环节的时候,重温和挖掘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底蕴,是很有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从确立到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可谓是历经风雨。抚今追昔,回顾六十多年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对继续发扬多党合作的光荣传统,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甘肃省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经济因素——民族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中重点分析了甘肃省的民族概况及特点、民族因素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民族因素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被识别的我国56个民族中有36个跨界民族。多数跨界民族的形成与近代我国疆界的变迁密切相关。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我国跨界民族的基本状况和成因,客观处理相关问题,对和平解决边界遗留问题,建设友好睦邻的边疆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迁徙自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关键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条件,而赋予市场经济主体的个人迁徙的自由是实现劳动力流动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迁徙自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关键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条件,而赋予市场经济主体的个人迁徙的自由是实现劳动力流动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美好的前景,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也与日俱来,这就导致了传统的伦理学无法涵概的诸如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等,信息伦理学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民族理论为核心,总结分析了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 俄国中世纪末期封地制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前后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它的鼎盛时期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从基辅罗斯起至15世纪,是封地制萌芽阶段;15世纪末至16世纪,是封地制迅速形成和发展阶段;17世纪是封地制最后完成阶段。封地制的历史大体按这三个阶段来划分。下面按每个阶段,谈一谈封地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命脉,是民族之魂。文化兴则天下兴,文化衰则天下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影响中华民族,更影响着世界。在当今世界文化主导性突显,文化搏弈性加大,民族文化主体性混杂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觉醒,努力实现中华和谐文化在世界的崛起,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多样性形成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建构 ,是人类每一次走向更高一级文明的必要阶梯和有效结构模式。人类从诞生到民族生态文明的形成 ,遵循着依生———共生的自组织策略 ;民族生态自由的涌现意味着多样化、多元化 ;民族生态美整体潜能的全面实现在本质上是跨文化对话、跨文化接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音乐文化。从遥远母系氏族社会的简单的吆喝和呐喊到先秦与汉代的音乐机构乐府设立和从事音乐收集创作人员的出现,在到几次的民族大融合及各个朝代的发展与演变至今我国的民族声乐迎来一今百花争艳,群星闪耀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特殊蕴涵的民族新闻事业,必须直面当前的“喜”与“忧”,理性应对形势;协调新闻报道的“神”与“形”,优化“社会评价”;矫正体制的“管”与“理”。变“管理”为“理管”。才能推进自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