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XRD,TEM,Moessbauer谱等实验手段研究了TiFeNi元素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固态合金化机理。测试了不同合金化时间的Moessbauer谱。结果表明,由于Ni元素的加入TiFeNi的合金化过程与TiFe二元系中只有Fe扩散到Ti点阵中的合金化机理不同,出现了多种Fe原子过渡状态,这此过度状态主要是Ni及Ti原子扩散到Fe点阵中形成的固溶体结构。在合金化过程完成后,最终形成B2  相似文献   

2.
详细阐述了机械合金化的理论研究所包含的内容.介绍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材料的种类、特点及结果以及机械合金化的三种非晶化过程.并指出其理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详细阐述了机械合金化的理论研究所包含的内容。介绍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材料的种类、特点及结果以及机械合金化的三种非晶化过程。并指出其理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合成了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SmCoO3,并利用XRD和Raman谱对其结构进行了测试,确定了合成单相SmCoO3的合金化条件及累积球磨一定时间后样品的Raman谱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合成了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SmCoO3,并利用XRD和Raman谱对其结构进行了测试,确定了合成单相SmCoO3的合金化条件及累积球磨一定时间后样品的Raman谱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对Fe基合金中的Fe100-xPx(x=5,10,17,25,33,50,67)二元合金系统进行机械合金化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球磨后的合金粉末结构,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粒度。结果表明,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可使Fe和P在P的成份小于20at.%时产生固溶体,在P的成份大于20at.%时有相应的化合物FeP或Fe3P生成;Fe-P系统在球磨100h后平均有效晶粒尺寸约40nm,都达到了纳米量级;扫描电镜的形貌结果显示,粉末颗粒很细,但聚集成团。  相似文献   

7.
应用XRD,TEM,Mossbauer谱等实验手段研究了TiFeNi元素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固态合金化机理.测试了不同合金化时间的Mossbauer谱.结果表明,由于Ni元素的加入,TiFeNi的合金化过程与TiFe二元系中只有Fe扩散到Ti点阵中的合金化机理不同,出现了多种Fe原子过渡状态,这些过渡状态主要是Ni及Ti原子扩散到Fe点阵中形成的固溶体结构.在合金化过程完成后,最终形成B2结构的纳米晶相.  相似文献   

8.
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考察分析了Fe和Ni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及其组织特征,得出结论Fe和Ni粉末的机构合金化是通过片层间的扩散进行的;球磨10h后,Fe和Ni粉末发生合金化;进一步球磨,已合金化的粉末又会发生相变。  相似文献   

9.
应用XRD,TEM,DSC等实验方法研究了第三组元Ni对Fe-Ti二元混合元素粉机械合金化反应的影响.试验中原子数百分比分别以5%和15%Ni取代部分Fe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合金化合成晶粒尺寸分别为12nm和6nm的纳米晶B2相.合金化中经历球磨“退火”过程,微观点阵畸变逐渐减弱,晶粒长大.Ni元素能使合成的B2结构纳米晶TiFe相的点阵畸变减小.合成的纳米晶相在973K产生相分解,析出低温马氏体TiNi相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弧熔炼与真空甩带制备出前驱体合金,通过化学和电化学2种去合金化方法制备出纳米多孔合金,用XRD,SEM等方法分析合金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去合金化过程中,不同腐蚀方法、腐蚀电位、腐蚀时间对纳米多孔合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25Ni5Al70合金化学去合金化可得到均匀的纳米多孔合金,其平均孔径尺寸约125nm,孔骨架尺寸约150nm,但剩余相中有少量Al相,难以完全去合金化;而在w(NaOH)=20%的溶液中电化学去合金化可得到均匀的、双连续的三维网状纳米多孔合金,孔径尺寸约为100nm.  相似文献   

11.
纯铁表面采用高能喷丸机械研磨处理,并在样品罐中添加镍粉,经过100 min的处理,镍粉均匀镶嵌在纯铁基体,并形成约100 μm铁镍合金层,经600℃热处理后,合金化程度进一步增强.界面微观研究表明,表面机械研磨时存在显著的原子扩散,可以在金属表面获得一定厚度的合金层,适当的热处理会进一步增强合金化程度,是一种新的金属表面合金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DTA和STA测定了TiPd系合金的相变温度 .结果表明 ,可以通过改变TiPd合金的成分和采用合金化的方法来调整TiPd系合金的相变温度 .合金化元素Fe ,W ,Cr等替代Ti50 Pd50 合金中的部分Pd均降低合金的相变温度 ,但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XAFS方法研究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Fe10 0 -xCux(x =0、1 0、2 0、40、6 0、70、80、1 0 0 ,x为原子百分比 )合金中Fe、Cu原子的局域环境结构随组成的变化 .对于Fe10 0 -xCux 二元混合物 ,当x 40时 ,Fe原子的近邻配位结构从bcc转变为fcc ,但Cu原子的近邻结构保持其fcc不变 ;与之相反 ,当x 2 0时 ,Fe原子的近邻配位保持bcc结构而Cu原子的近邻配位结构从fcc转变为bcc结构 .XAFS结果还表明fcc结构的Fe10 0 -xCux 中Fe的无序因子σ ( 0 0 0 99nm)比bcc结构的Fe10 0 -xCux 中的σ ( 0 0 0 81nm)大得多 ;并且在同一机械合金化Fe10 0 -xCux(x 40 )样品中Fe原子的σ ( 0 0 0 99nm)比Cu原子的σ ( 0 0 0 89nm)大 .这表明机械合金化的Fe10 0 -xCux 样品中Fe和Cu原子可以有相同的局域结构环境但不是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 ,而是fcc或bcc合金相同时存在Fe富集区和Cu富集区 .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铝合金性能的要求也更苛刻。微合金化是提高铝合金性能的重要途径,一直是国内外主要的研究热点。稀土元素性质活泼,非常容易与铝合金基体及其溶质元素产生化合反应,能够有效改善AlZn-Mg-(Cu)系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大幅提升其综合性能;而非稀土元素的微合金化则能弥补稀土元素微合金化的局限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稀土元素Sc、Er、Ce和常规元素Zr、Ag、Sn、Cr、Sr等对Al-Zn-Mg-(Cu)系铝合金的微合金化作用机理,并对今后铝合金微合金化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Fe基二元合金机械合金化致非晶化的理论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欧阳义芳等人提出的预测二元合金机械合金化致非晶化的经验判据,系统地对铁与过渡族金属、稀土、铝、铅等金属元素构成的42个二元合金系统进行了分析,理论上给出了这些系统能否用机械合金化方法轩非晶态粉末的预测,并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预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碳酸化合物对Fe-Si混合粉末压坯合金化和烧结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添加少量的碳酸钾或碳酸钠可以显著地降低Fe-Si的合金化温度、强化合金化和烧结过程。作者认为:这种强化效果是由于碳酸化合物与SiO_2反应形成液态硅酸盐玻璃,从而去除了Si颗粒表面的氧化膜,使Fe-Si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含有添加剂的粉末压坯所表现出的较大烧结收缩与Fe-Si体系中的单向扩散和液态玻璃相存在所产生的活化烧结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利用微机进行电炉炼钢合金化优化计算及其决策分析的数学模型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添加微量合金元素的钢轨钢的性能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工艺,采用微合金化的方法能够改善并提高钢轨钢的性能。在普通的钢轨钢中分别添加两种微量元素铌(Nb)和钒(V)后,再与普通钢轨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Nb对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的效果比较明显,而V的合金化效果不如Nb理想。  相似文献   

19.
较系统地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与形变热处理工艺对铜基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基弹性合金通过多元少量微合金化与形变热处理工艺相配合,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获得的微双相组织细小均匀,该组织具有明显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使材料疲劳寿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及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冶  支文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0):27-28
详细阐述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制备过程。着重介绍机械合金化方法的发展概况及利用该方法合成纳米材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