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笔记小说,为后世戏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明杂剧文人化色彩突出的特质与《世说新语》在内容和体制上都有着内在的契合.所以,明杂剧中存在着不少以《世说新语》中的文人名士作故事作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明中后期杂剧的特色,是明杂剧中文人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文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文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美女连环计与貂蝉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剧《连环计》中,貂蝉自述为任昂之女。任昂显名于明初洪武年间,因此,这部杂剧就不可能是所谓元人无名氏之作,而是明初文人的作品。这部杂剧所表现的大团圆倾向,表明它产生于《三国志演义》之后,因此,可以断定,《三国志演义》是元代的作品,而不是产生于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4.
<正>一种时代的迹象值得注意: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界由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仰望逐渐转为平视。"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成为近些年中国文学界的关键词。不过,"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不仅意指文学内容和文学题材,而且意指文学所传递的价  相似文献   

5.
汉赋渊源论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赋",以其华丽的词句、浩大的篇幅、铺排的气势,在高度繁荣统一的数百年封建王朝中,卓然成为两汉时代的文学之标志。汉赋主要是为汉王朝统治者"润色鸿业"的需要而出现的。汉赋作为随时代而产生的文学样式,其起源深受经学、楚辞及先秦纵横家散文三个方面的深远影响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气格为主,悲壮为宗"、"古风之尚,雅音为正",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分析其诗歌的内在艺术风格,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7.
李贽是晚明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终其一生反叛传统道学思想。从时代、地理、家庭环境及其心学渊源来探讨李贽人格之形成,并以其形成之人格与封建儒教之对立来探讨李贽的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8.
引言本文所涉及的明人杂剧,主要指明中叶后即正德、嘉靖以降的所谓“南杂剧”,间有以北杂剧的形式写作,而思想、艺术意境已与元杂剧南辕北辙的少数明代作品。至于元、明间失载名氏的百余种作品,虽大抵可考定为出自明代教坊,但因其关目粗疏,因袭模拟,甚少思想价值、艺术价值,故置不论。又明前期杂剧,数量既少,且鲜有时代风格可言,仅能视作元杂剧的余绪,故亦置不论。  相似文献   

9.
李贽肯定文学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文学的独立,重释"文"与"道"的关系,提出了"凡艺之极精者,皆神人也"这一极为推崇文艺之价值的命题;一是推崇俗文学,倡导传奇、戏剧、小说等新型市民文学,提出"时异势殊,则言者变矣"的文艺随时代发展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0.
顾随先生受王国维与鲁迅的影响,因而有心在杂剧创作中加入了象喻性,使杂剧在继承传统美感的同时,还能够使读者产生人生哲理的思考,这在以前的杂剧创作中是没有过的。但自“五四”以来,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疏远及杂剧创作的繁复,已经很少有人再创作杂剧这种体裁的作品了。所以说,顾随先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这一成就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相似文献   

11.
位于浙江南部的温州(水嘉),从南宋时起就是戏剧盛行的地方,曾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之称。明祝允明的《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戏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中记有“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认为南戏创始于永嘉。又,明徐渭《南词叙录》也提出了以下说法,认为南戏于宋的光宗朝(一一九○-一一九四)为永嘉人所作,并列举《赵贞女》《王魁》二种名目。此外,还认为3监觞于宣和间(一一一九-一一二五),南渡后被称为永嘉杂剧。  相似文献   

12.
学界有关马致远杂剧《汉宫秋》主题的六种说法存在明显的不当之处。《汉宫秋》主题应为"痛斥奸佞之可恶,悲叹忠贤之不幸"。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马致远在文学创作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巧妙借鉴、改造与利用,鲜明地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剧体样式,考察南杂剧得名的由来,南杂剧创制的历史进程及其活动的时代与地域,“南杂剧”一词最能体现南杂剧的本质特征,南杂剧是明代嘉、隆、万年间的数十年完成创制进程的,南杂剧经历了近400年的发展演变,但其活动中心始终不出江浙地区。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作诗喜"袭故",或将其"点铁成金",或将其"点金成铁"。点化前人诗句"以为己诗"的做法在王安石的诗作中并不少见。对此,钱钟书先生并不予以提倡,这从其著名的"六不选"选诗原则中便可见,不过对于王安石"点铁成金"的作品,钱钟书先生还是予以肯定的。王安石作为一代大家,文学成就极高,影响深远,他的"袭故"之作存在优劣之分。如何评价他的"袭故"之举及其作品的优劣,不仅影响我们对宋诗的认识与理解,在当下也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焦竑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各方面思想都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文学思想更是如此。既重视文学的"载道"传统,亦承认"词"、"法"的重要性;既推崇"风骨"、"兴寄",亦不忽视"性情";既承认文学的"经世"之功,亦在诗文中"无功利"地抒情。在将文学与生活同化的诗意生存中,实现了质与文、尚古与性灵、经世与抒情的完满融合,为明代中后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拨雾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卡门,是法国作家梅里美小说《卡门》中的女主人公,自小说于1845年问世之后,卡门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迅即进入了世界文学女性形象之画廊,成为一个超越时代历史和民族国境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7.
《梧桐雨》杂剧是元朝四大曲家之一白朴的著名作品,写的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唐玄宋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题材虽非独创,但在剧作的立意和构思上,在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对后世作品的启迪上,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研究这种作用,可以使我们看到李、杨爱情故事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和发展;看到《梧桐雨》杂剧在古典戏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人学"的传统泺远流长.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人学本体论"是在批判中世纪的"神本主义"的基础上得到肯定的,因而它具有反对封建神学和封建制度的双重意义.不过,受时代的局限,其中的不足之处应该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9.
《诗经》和汉乐府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使得汉乐府既与《诗经》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共性,又有差异。因而从《诗经》时代到汉乐府时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文学并非脱离生话的虚构。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也就是说,哲学应该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的最高理性精神的反映,而且这种理性精神有时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十九世纪的俄国,其时代的最高理性精神就是通过文学、特别是“别、车、杜”等人的文论而表现出来的。虽说哲学对现实的沉思及具体哲学思想在文学中的本质规定,外在于文学,非文学的本质存在,不能直接取之,但文学要认识自己,把握时代与生活,在主客体的矛盾对立中追求突破,就须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