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的推进,阿坝州的养羊业,特别是山羊饲养方式正发生着历史性变化,根据市场和发展趋势,山、绵羊改良也转向朝着以内为主方向发展。但是,根据2003年7-9月对全州繁改基本情况深入乡村,深入畜群的调查,许多重大的生产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州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从加快我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商酌。  相似文献   

2.
试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基本现状,分析了5年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状态,展望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修复工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恢复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总结了五年来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完成情况,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系统演变规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学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原理。本文针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特征,对四川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出了一些生态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乌梁素海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典型草型富营养化湖泊内蒙古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研究基地,进行较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表明实施沉水植物收割工程是草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技术措施.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能够削减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和释放,减少二次污染,抑制生物填平作用,改善水体环境.有计划、合理地运用生态恢复工程,不仅可以减轻草型湖泊所面临的巨大生态压力,延缓沼泽化演化进程,而且可以在实施生态工程的同时开发利用水生植物资源,使湖泊环境与湿地综合利用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河大柳树枢纽供水区生态绿洲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中的黄河大柳树枢纽供水区,即宁、蒙、陕、甘干旱风沙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通过建设800O~13300km^2生态绿洲并将其作为生态移民基地,将减轻非绿洲区人口超载压力,为实施旱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工程和天然草场封育工程创造条件,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点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条件,结合植被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分别对思小(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的边坡、中央分隔带、立交区、隧道和特殊区域(取弃土场、服务区、停车区等)进行生态景观绿化设计.景观设计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设计元素,生态防护采用以植物防护为主并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绿化主要采用乔灌草复合模式,并适当运用灌草混栽、乔灌结合的模式;尽量利用原生植被,以乡土物种为主,合理搭配目标植物和先锋植物,充分体现物种多样性,实现人工绿化向周边环境的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林业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林业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在理论上可用森林环境保护工程、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等3大工程来“圈层”构建。而在实践中则可采取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林林公园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沁河河口村水库水是一座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改善生态、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工程,水库前期三期六标段泄洪导流洞工程,工程出口石方爆破开挖的爆破孔布置,钻具的使用,药量控制及装药方法,是爆破效果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边坡暖季型草本植物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筛选适合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以广河高速公路边坡建植为研究对象,开展高速公路边坡暖季型植被物种选择研究.通过对当地的8种暖季型草本植物进行播种试验,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8种暖季型草本植物中,以香根草、狗牙根、百喜草为最佳,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护坡功能,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次之,马尼拉草和狼尾草最差.因此,在广河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中,暖季型草本植物建议选择香根草、狗牙根和百喜草.研究结果可为广州乃至亚热带地区高速公路边坡建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应处理好过去建设与未来建设,经济激励与科学方法,退耕还林还草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劳动力转移及“退区”政府与“退区”农民,生态建设与生态移民等九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选取内蒙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以沙地典型区3期遥感数据为本底,研究其近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发现,经过5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研究区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数量、质量明显增加和提高,沙地面积大范围缩小;研究区现以草地为主,镶嵌有林地和耕地,沙地呈条带状集中分布在南部边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京密引水渠常见沉水植物折生态位和群落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菹草、轮苞轮藻、马来肯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民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引水渠沉水剖生态的重叠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年输水条件下,菹草以时间生态位分离,空间无竞争对手而占据优势;轮苞轮藻以群落的致密絮状结构越冬,优先占邻空间生态位;在冬季不输水的条件下,苦草以温度生态位在淤  相似文献   

14.
王宝军  许迪 《科技信息》2009,(3):353-354
根据内蒙古干旱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边坡的形态特点和变形破坏形式,考虑到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与传统边坡治理比较后,提出使用生态法进行边坡保护.来达到以最少的人为破坏实现边坡稳定的目标。并探讨了生态边坡稳定中,植物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力学及水文学效应,以及植物起到的消极作用。最后指出内蒙干旱地区生态边坡建设,应当多采用耐干旱的草和灌木,寻找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和工程手段.积极推进生态边坡稳定性问题的定量化研究来为西部环境生态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15.
紫露草在生态毒理学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沼泽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作为环境污染监测的优选物种一直受到青睐。以往的研究主要以紫露草微核试验和雄蕊毛突变试验为指标进行环境污染监测。而目前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表达及分子水平。文章从国内外紫露草生态毒理的研究现状出发,针对紫露草微核产生及雄蕊毛突变机制这类新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以及探针检测技术、定量检测技术和紫露草的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紫露草分子毒理上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德县畜牧业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制约甘德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对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苇田杂草主要以小叶樟和苔草为主,约占杂草性面积的85-95%,采取的灭草措施主要是机械灭草与灭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岩溶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分析岩溶山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退耕还林(草)工程使该区林地和草地增加2 192.45hm2。旱地转向林地比例最大,呈现出旱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林地旱地转向草地未利用地转向草地的特点;生态服务价值增加4 536.2×104元。从贡献率看,旱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草地旱地转向草地;从生态服务类型看,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分异是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基于2000~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定量分析晋中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讨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有效途径。结果表明:晋中市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组成结构以林、草、田为主,林、草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山地区,农田主要集中于西部汾河谷地一带。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主要表现为农田类型的大幅度缩减和建设用地的显著扩张;2010~2018年在集约内涵式发展理念指引下,这种态势得到有效控制。前期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转移面积大,高于10 000 km2的转移类型有农田转向建设用地、农田转向草地和草地转向建设用地;后期结构稳定,转移面积小,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转为农田和草地转为建设用地较为明显,但均低于5 000 km2。因此,继续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推进林、草、水等生态用地的建设,是今后晋中市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京密引水渠常见沉水植物的生态位和群落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菹草、轮苞轮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竞争与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引水渠沉水植物群落状况是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常年输水条件下,菹草以时间生态位分离,空间无竞争对手而占据优势;轮苞轮藻以群落的致密絮状结构越冬,优先占领空间生态位;在冬季不输水的条件下,苦草以温度生态位在淤泥、浅水区占优势;马来眼子菜以生长生态位在硬泥质、深水水域占优势。并讨论了生态位理论在水草群落演替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