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呈现形态上看,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和近现代战争没有本质区别。但是,俄政府将这场冲突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而非“战争”,背后有深刻的国际法和俄国内立法考量。规定开战前需经宣战的国际条约是1907年的《海牙第三公约》,即《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该公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国承认,除非有预先的和明确无误的警告,彼此间不应开始敌对行为。警告的形式应是说明理由的宣战声明或是有条件宣战的最后通牒。”  相似文献   

2.
无锡读者周炜读第四期《民间外交之我见》后来信询问:为何在中日恢复邦交之前,从国际法上说两国还存在着战争状态?现简答于下。国际法上,所谓战争状态系指交战国之间的敌对关系所形成的状态。战争可能通过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或一方使用武力另一方认为是战争行为而开始。战争状态开始后,交战国之间的和平正常关系,如外交和领事关系、条  相似文献   

3.
肯尼迪9月25日在十六届联大上吹起他的“和平”法螺,妄想采取主动,发动“和平攻势”,借以挂羊头、卖狗肉,掩盖世界人民的耳目,挽回对美帝国主义越来越不利的困难局势。全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肯尼迪不能不看到,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是极端不得人心的,肯尼迪于是就不得不口是心非地说几句“探求和平”的漂亮话。什么战争“不再能有助于解决争端”,“人类必须消灭战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崛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所谓“崛起”本身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一国自身历史与现实的纵向比较,也包括同时期与他国的横向比较,一国崛起有程度和性质之分,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走向霸权,崛起的性质是渐进的、和平的。和平崛起的内涵就是在和平的前提下通过竞争实现崛起,中国和平崛起在外交方面应有以“和”为中心理念;以竞争多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大国关系、睦邻友好、经济外交和合作宽容、着眼长远为战略要义等内涵。  相似文献   

5.
“禁运”和“封锁”都是国际政治法律用语。禁运,是指甲国禁止对乙国输出或由乙国输入全部或部分商品;封锁,是指用军事手段阻挡一切国家包括中立国的船舶和飞机进出敌国的港口和海岸。禁运一般分为武器禁运和贸易禁运两大类,贸易禁运又可分为石油、粮食等商品的禁运。“禁运”一词是从16世纪以来国际法战争法规使用的“战时禁制品”一词演变而来,即指交战双方禁止给敌国运送的商品。无论是在战争状态还是在和平  相似文献   

6.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入侵波兰,德波战争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是,从宣战到1940年5月,德波边境上竟没有发生一次真正的战斗,英法陆军静静地坐在钢筋水泥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着德国士兵在前线铁路上起卸军火弹药,毫不加以干涉,英法空军只从轰炸机上向德国掷了许多装宣传品的一炸弹”,没有实施过一次空袭。而德军也并未发动任何攻势,既未向低地国家入侵,也未突破马奇诺防线。结果,两军对峙,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奇怪现象。美国参议员W.E.博拉首先称之为“奇怪战争”,即:极不寻常、极难以理解的战争。对奇怪…  相似文献   

7.
10年前,在科特迪瓦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和平文化”这一观念。漫长的10年过去了,“和平文化”的含义不断扩大、发展。现在,人们不再认为“和平文化”仅指没有战争,或者说仅包括国家或国家之间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文化部主  相似文献   

8.
近几个月来,西欧刮起一阵和平主义浪潮。人们要求和平,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问战争的最大危险来自何方,要求在苏联威胁面前松懈防务,这却恰恰有害于维护和平。一个思想上的根源是, 由于害怕战争,坠入了苏联“缓和”的烟雾,一厢情愿地以为苏联真的会“适可而止”或“知难而退”,放过西欧。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种和平主义的后果同绥靖主义相差无几。西欧的有识之士已经屡屡就此提出警告。8月22日英国《经济学家》一篇评论指出了苏联“用恫吓手段迫使西欧俯首听命”的策略,要人们警惕,不被吓倒。特摘译于后,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殖民主义是侵略战争的最根本因素。因此,要消除战争威胁,要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就必须坚决反对殖民主义,尊重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决原则。联合国宪章把“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列为这个国际组织的宗旨之一,是完全有必要的。曾经遭受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祸的各国人民,清楚地记得希特勒的所谓“生存空间”和“优等民族”的口号,而这是所有帝国主义者进行殖民扩张和维持对殖民地统治的主要论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反法西斯联盟开始胜利前进时,德黑蘭宣言曾经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我们将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和积极参加,那  相似文献   

10.
事实再次证明:冷战结束并不等于没有战争:世纪末的这场战争让人们看到:一种势力主宰下的没有制约的“和平”是多么的危险和靠不住。当人们还在为科索沃和平做最后祈祷的时候,战争已不可挽回地降临了。随着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悍然发动大规模空袭,和平之梦在一轮又一轮的爆炸声中化为片片碎絮……  相似文献   

11.
类推仿造是创造新词语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句法构词手段,它通过置换固有词语中 的某一词素(单纯词素或合成词素)来产生新词语,一般要求置换词素与被置换词素的功能相同或相近,且 新词语和固有词语的内部结构也完全一致。为什么有些仿造词很快就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而进入汉语词 汇系统,有些经过一段“预备期”后也能成为一般词汇,而有些仿造词却始终带有临时性的修辞性质,难以被 广泛使用?这既同语言系统自身的调节功能和社会文化语用条件密切相关,也受到语言内部结构规律的制 约。本文旨在探求汉语结构规律对仿造词的可接受度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仿造(如大多数谐音仿 造)是纯粹的修辞现象,这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美朝之间的口水仗一直没有停止过,互相威胁开战的高强度战争叫嚣也是不时爆发。近日两国元首更是隔空泼口对骂,使半岛战争气氛骤然上升。然而,60多年来朝鲜半岛并没有发生战争,甚至连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也未出现。这说明朝鲜半岛局势的主流是和平而非战争,制止战争的力量大于或压倒主张战争的力量。双方打口水仗为的是追求更多更大的谈判筹码。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中国改变国际战略,苏中  相似文献   

13.
法国和平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秋在巴黎举办了“世界和平宣传画展览”。展览会上的作品以不同的艺术风格,生动地反映了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4.
召开“印度支那人民会議”的建議,是東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于1964年11月9日。代表柬埔寨人民社会同盟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和老撾所有爱国政党或运动提出的。西哈努克說,召开这样一个会議,在于“让世界听听我們印度支那各国人民坚决要求和平的呼声”;了解印度支那各国人民“要求美帝国主义即全部撤出印度支那地区的员正厢望"。在美帝国主义正在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时候,召开"印度支那人民会裁"的建  相似文献   

15.
自从日本侵占了我东北诸省,继之更向苏联采取积极挑衅的态度以来,日苏间的关系就继续在异常紧张的状态中.边境上的武装冲突,以及外交上的倾轧等等,各种足以引发两国的关系陷于破局的火花,几乎是没有一时或息过.这种火花,究竟什么时候将引发日苏战争的大火,那固然是外间人士所不能预卜,但是若说日苏间不会发生战争,那似乎是不能使人轻信的了.因为日苏战争之会不会发生,其终极的决定权,是操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手中.现在日本社会内部的矛盾是在不断地深刻化中,急进地向外扩张,似乎已成为日本支配阶级缓和其内部矛盾的唯一出路了.在这样的前提之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11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公开号召埃及军民推翻萨达特政权。16日,埃及政府指责卡扎菲的讲话“直接威胁埃及的和平与安全”,宣布同利比亚接壤的西部地区处于戒严状态。17日,利比亚发表声明,称埃及的宣布等于是向利比亚“单方面宣战”,利比亚将“保留自卫的权利”。在利比亚的紧急要求下,阿拉伯拒绝阵线国家(包括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南也门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的外交部长于6月22日在的黎波里举行紧急会议。会后发表的公报称,“对利比亚民众国的任何侵略就是对该阵线所有成员国的侵略”。迄今,埃及同利比亚各自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呈剑拔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区掀起了一个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运动。这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所进行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斗争的继续,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空前觉醒的新标志。一百多年前,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欧洲召开“和平之友大会”,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作为大会主席,发出了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号召。自那时以来,世界上战争不断,人民群众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斗争也没有间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个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展开激烈争夺,它们之间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毁灭性的核武器越积越多。核战争的  相似文献   

18.
在海湾危机的整个过程中,联合国非常活跃,开展了各种活动。现在,战争的尘埃已落定,而保证停火、维持和平,以及对伊拉克的“救济、恢复和重建”任务又落在了联合国的肩头。战争一结束,联合国便在伊拉克接受687号决议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各种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第七期有文《西方社会的和平运动》,其中关于二战后的和平运动,有些事我曾亲身经历过,在此作一点补充。二战后“冷战时期”的和平运动是很有特色的。当时有各种各样的和平运动,它们有的是论坛性质的,有的则以组织各种行动为主,如游行示威请愿等等。确如文中所说:“冷战时期,和平运动大发展。”它们的相同点是都说目的是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但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我应邀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阔别多年,旧地重游,自然有许多感受。而感受最深的则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热爱和平,热情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维护和平——人民的热望我漫步在美丽的布拉格,老场广场上那一群群悠然觅食的鸽子,商店橱窗上那一幅幅印有捷克诗人奈兹伐尔《和平之歌》诗句的招贴画,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布拉格公众舆论调查研究所副所长赫斯曼对我说,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无论是访问新闻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关,也无论是同官方或民间人士交谈,和平总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在布拉格西北郊参观著名的利迪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